中国雨巷文学社

作者简介:
汤优烈,籍贯诸暨,杭州人
杭州第八中学69届初中毕业。杭州大学中文系(函授)本科毕业,文学士学位,浙江大学公共管理研究生结业。
曾为浙江生产建设兵团知青战士,当过电影放映员、广播员。
回城后,一直在交通系统工作,退休前为杭州市交通局干部。
现为杭州市朗诵协会会员,中国朗诵联盟会员,黄亚洲书友会朗诵团团长。
现居杭州市。

我的兵团岁月(共19章)
过一把军人生活瘾
当兵,穿上军装,骑马挎枪保国家,是孩提时的美好愿望和神圣理想。长大后,得知参军是有严格身体条件的,暗暗后悔当初没有保护好自己的眼睛,使理想和愿望无法实现。但是对部队的向往和对军人的崇拜,让我心底暗藏着一个心愿:进部队、进军营,过一回真正的军人生活,哪怕是几天也行。来到兵团,虽说她是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冠名的,但毕竟有区别,而且差距还很大。
这梦想终于在我青葱年华的兵团岁月里得以实现。
六月六日接到师部调令,六月七日下午赶到三天门师部宣传科报到后,朱瑞成干事立刻通知我,明天一早就到距师部二十多里的一个叫白雀地名的解放军二十军五九师师部电影队报到,参加为时一个月多的电影放映员培训班。我一听,就感到异常兴奋,一是调来搞放映电影工作,并不是演戏,我喜欢。二是我深藏于心的愿望终于能实现了,真高兴啊!
次日一早,师部的小车将我送到白雀的五九师师部。一进入师部大门,映入眼帘的是:毛主席的巨幅画像、持枪站岗的威武战士、一排排的部队营房和列队而行的军人,感觉是那么的庄严和神圣。
师部电影队就在大礼堂的边上,培训班也设在此。为培养部队新的电影放映人员,该师举办此次培训班,一些驻扎在附近的友邻部队闻讯也联系派人前来参加,我们兵团三师正好也要组建电影队,就联系派我们三人(还有两位是女同志栗青妹、钟祥芬)参加,整个培训班共有十五六位学员。与往期不同的是,这次有三位非军人学员,尤其是两位兵团女学员特别引人注目。
赶到培训班,与先前到达的小栗、小钟汇合后,真正的部队生活开始了。
培训班的时间安排:早晨六点起床、出操,上午放映理论知识课,下午实践操作训练课,晚上自学,不定期安排参加见习电影放映,九点准时熄灯。
由于来的匆忙,毫无思想准备,一进入学习,就产生一些畏难情绪,主要是怕学不好,回去胜任不了工作,辜负单位和领导的希望。培训班教员、该师电影队汤副队长与我谈心交心,鼓励我丢掉怕字,树立信心,最后他拍着我的肩膀轻松地说道:“本家小老弟,你放心,从我们这儿毕业的,个个都是合格放映员,再努力一些,就是放映高手了。”他的风趣语言,使我一下驱散畏难情绪,信心倍增。
讲解扩音机章节时,自己对电子管原理一时理不清头绪。授课的胡教员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讲解,直到我弄懂为止。学习放映机构造时,教员给我们三个兵团学员吃小灶,重点讲解拆装和易发生故障的环节,让我们熟练掌握。在练习电影胶片粘接时,教员耐心细致示范,手把手地教动作要领……,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领略了大学校的风采。
教员们孜孜不倦,学员们认真刻苦,作风扎实,纪律严明,学员之间气氛和谐活跃,人人身上透着积极向上的正气,充满着为理想而奋斗的力量。这些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与他们在一起,真正体验到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字的含义。融合在这样的氛围里,受着潜移默化的熏陶,我们三个兵团学员自然不甘落后,学习非常用功,不懂就问,弄通原理,认真做好笔记,较好较快地在理论联系实践的基础上掌握放映技能,为我们兵团战士争了光。
部队内部有规定,电影队的同志因晚上放映电影回来较迟,早晨出操可以不参加。但是实际是,无论多迟他们都按时出操。有一次我随电影队去下属团里见习放映电影,回来已近十一点,电影组陈组长关切地对我说,明天你不用出操了,多睡会儿。可当第二天清晨的起床号响起时,我还是立刻起床奔向操场。我似乎总觉得,当我与他们一起列队、稍息、立正、跑步时,我已经是一位真正的军人了。
在部队,与军人在一起,总觉得无时无刻都会被有形的或无形的精神、氛围所感染、默化。培训期间多次随电影队去基层部队见习放映电影,“拉歌”让我领略了军人们活泼、可爱的风采,感受到战士们雄壮、奔放的热情。
记得那次我们去所属炮团放电影,当驮拉放映器材的马车一到场地,战士们就争先恐后上来搬这提那,帮忙挂好银幕。那个年代,能在月光下看一场电影,是多么美妙的享受哟,尽管是老片子,尽管是已经看过多遍了。离开映尚有半个小时,战士们就手拿小板凳列队而来。“立定、放凳、坐下”,随着口令,成排的战士齐刷刷地坐下了,绝无半点儿拖泥带水的。这时拉歌高潮即起:这里“我一个兵,来自老百姓”,那边“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歌声此起彼伏、奔放有力。“二连来一个,二连来一个,”“二连起立,‘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边歌声一落,那边随着“通讯连来一个,通讯连来一个”的呼喊声,呼啦啦站起一个方阵,“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雄壮嘹亮的歌声冲出军营、传得很远很远。这场面、这歌声,震撼着人心,置身其中,尤其是对我们充满理想的年轻人,怎会不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怎会不感受到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
那个年代国家还比较穷,军人的伙食比较一般,因此,改善伙食的日子,无疑是战士们开心、热闹的时光。那天适逢部队改善伙食日,培训班的学员们来到警卫连体验,学擀面做肉包子。各个班按实际人头数去连部领回猪肉、面粉、蔬菜什么的,然后大家一起动手:擀面的、洗菜的、剁肉的,可热闹了。分头干完以后,集中在一块包肉包子。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你包荷包形的,我包馒头型的,他包烧麦形的,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会包包子也是在部队里学会的。不一会,热气腾腾的肉馅包子就出来了,还伴有榨菜蛋花汤。大家手拿包子边吃边闹,有战士说起山东快书,我的一个老乡战士唱起了绍兴莲花落……,哈,太热闹了,一笼包子很快就没了,再上一笼,又上一笼。班长高声对大伙儿说,大家尽量吃,今天包子管够。我们培训班一部队学员说他已吃了十三个,还想吃一个,我听了有点吃惊,大伙儿都会心地笑起来了。
一个多月的培训班生活很快结束了,结业典礼上我很激动也很感慨。至今,我还珍藏着培训班全体人员的完训合照,不时会拿出来看一看,回味一下那段美好的时光。军人生活真让我受益匪浅,学到了扎实的理论和技能,开拓了自己的人生视野,凝聚了勃勃向上的正能量。这以后,五九师调防至宜兴川埠,我应邀又去过一次部队,参加该师电影队举办的为期十天的幻灯制作培训班。
我总在想,没能穿上绿军装的我,亦能在自己宝贵的青春岁月里,过上一把军人生活的瘾,真的很幸运。虽说军人生活对我来说十分短暂,但正是这个短暂,让我真切感受了了军人的特有风采和丰实内在,也正是这个短暂,一直激励和影响着我的人生之路。
(未完待续)

投稿须知:
1.本刊为公益平台,欢迎公益投稿。
2.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原创作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3.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首发作品。
4.本平台刊发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评论,书法、绘画等。
5.投稿作品一经刊登,本刊以及中国雨巷文学所属机构均有使用、出版之权利。
6.投稿作品7日后未刊登,作者可自行处理,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须提供:
1.文本、2.作者简介、照片
3.朗诵者简介、照片,4.诵读音频、视频
投稿联系热线:13306500910
中国雨巷文学社
首席顾问:黄健 、特别顾问:周绍志
顾问:毛建一
海外顾问:鄧瑛(德国)、王静(英国)
社长:陈继业
副社长:孙建胜(兼秘书长)
副社长:刘虹
雨巷文学编辑部
总编:陈继业(兼)
主编:韩菜菜
本期编辑:陈继业
2025年 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