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晖 园 游 记
关 东 月
五月的顺德,暑气初萌。穿过大良闹市的喧嚣,拐入清晖路,一座青砖灰瓦的园门悄然伫立,门额上“清晖园”三字古朴遒劲,仿佛在无声邀约。跨过门槛的刹那,喧嚣骤散,绿意扑面——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岭南名园,以一场穿越四百年的静美,徐徐展开画卷。
庭深几许,一步一景
初入园林,前庭一方荷塘如镜,倒映着澄漪亭的飞檐翘角。亭畔两株百年水松直指云霄,树影斑驳间,锦鲤悠然划破水面,涟漪荡开倒影中的六角亭与船厅。船厅是园中精华,仿珠江紫洞艇而建,船头沙柳垂绦,紫藤如缆,仿佛随时要载人驶入水乡烟雨。沿曲廊徐行,碧溪草堂隐于竹影深处,灰塑门联刻着四十八个篆隶寿字,木雕圆光罩透出疏竹清影,书卷气扑面而来。
雕梁画栋,文脉流芳
清晖园之美,不止于景。惜阴书屋内,仿佛能听见昔年龙氏子弟的琅琅书声。龙家“一门三进士”的佳话,与园中状元堂的匾额相映成辉。更令人惊叹的是那些无声的细节:清代进口的蚀刻套色玻璃,将羊城八景凝成斑斓光影;灰塑壁画上的渔舟唱晚,以岭南民间烟火入画;百年银杏与龙眼树荫蔽庭院,枝叶间沉淀着五代龙氏子孙的家族记忆。
中西合璧,时空叠影
园林西北的新园区,凤来峰假山叠石险峻,读云轩漏窗借景成画,现代扩建却与旧园浑然一体。而在船厅西侧,罗马拱窗与西洋几何水池悄然融入,诉说着清末顺德作为“南国丝都”的开放胸襟。行至启明居,邓小.平1984年南巡时的照片与“白猫黑猫”铜像,又将时光拉回改革开放的激荡年代——清晖园不仅承载着科举鼎盛的往昔,更见证了顺德从桑基鱼塘到工业强区的蜕变。
归去来兮,心驻清晖
暮色渐起时,独坐竹苑。斜阳透过镂花窗格,在青砖地上勾描出细碎金纹。风过处,竹叶沙沙,恍若古人吟诵的余韵。郭沫若笔下“千顷鱼塘千顷蔗”的田园已化作高楼,但清晖园仍以一方碧水、几叠山石,将岭南的文脉与匠魂悄然延续。离园回望,门额上“清晖毓秀”四字浸润夕照——这里封存的何止是园林艺术?更是一曲跨越明清的岭南长诗,一首关于传承与革新的时代和弦。
游园贴士
- 开放时间:每日9:00-17:00(前园8:30开放)
- 必看景点:船厅、碧溪草堂、澄漪亭、凤来峰、启明居邓.小平纪念馆
- 文化体验:细观清代套色玻璃、灰塑壁画,品味楹联匾额中的书法精髓
清晖园,恰似一册摊开的立体史书。漫步其间,每一步都是与历史的对谈,每一景皆是岭南风骨的注脚。

作者 关东月,吉林人,现居广东佛山。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经典文学网签约作家,长春市作家协会会员,《当代文学艺术》副总编,《中外文化传媒》副主编,《当代精英文学》顾问。作品散见于诗刊,《春风》《蔘花》,《青年月刊》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吉林日报,长春日报,羊城晚报等全国报刊杂志及各大媒体网络平台,有多篇获奖作品被选编入《当代华语作家获奖文集》,《中国亲情诗典》,《中国实力诗人优秀作品集》,《中国最美爱情诗选》,《中国精典小说,散文,诗歌集》等多部国家出版物文集。荣获全国首届东岳文学奖,第三届孔子文学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