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钱起隐所及其环境
蓝田是钱起的第二故乡。乾元元年(758)春,钱起任蓝田尉,即于蓝溪上置别业,亦官亦隐。广德元年(763)腊月后回朝做官,亦回蓝田休沐,中间一度罢官,又归隐蓝溪,其后将别业传子钱徽。
钱起于蓝溪别业写诗多首。本文的目的在于探寻其具体地点,以及周围环境。
钱起初筑草堂时,曾写诗给以前的秘书省同事郎士元等人,有诗《谷口新居寄同省朋故》,其后又多次提到“谷口”,如《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所以后人称其别业为谷口草堂。
不过,从河湾口到蓝桥河村一带,蓝桥河谷大约15余里,是一条狭长弯曲南北走向的峡谷。钱起的草堂是在外谷口还是内谷口呢?
应该是外谷口。《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有《远山钟》一诗,云“风送出山钟,云霞度水浅。欲知声尽处,鸟灭寥天远。”诗中说山内的钟声远远传来,寻声远望,飞鸟消失在天际。这首诗也说明蓝溪草堂在外谷口。
钱起有诗《衡门春夜》,衡门者,横木为门,所以指简陋的房屋,亦借指隐者所居。诗中有“宁唯北窗月,自谓上皇人”之句,中国人开窗,一般在房子正背两面。这说明草堂是东西走向,面北背南,背靠青山。
《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中有《窗里山》,诗曰:“远岫见如近,千里一窗里。坐来石上云,乍谓壶中起。” 其中《登台》》又说,“望山登春台,目尽趣难极。晚景下平阡,花际霞峰色。”这些都说明草堂位于山北的高地上,视野开阔,才能隔窗或者登台,观看远山。
如果位于蓝溪的内谷口一带,四面是山,就不会有这样的效果。况且,蓝谷里崎岖阻碍难行,交通不便,钱起属于官隐,怎能居于蓝溪之内?
那么草堂位于蓝水出山峡谷的东岸还是西岸呢?
草堂位于溪东。有如下诗句为证。
《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有句,“石门有馀好,霞残月欲映。上诣远公庐,孤峰悬一径。”作者入石门,即峡谷地带两岸对峙之处,然后去佛寺。故此寺必是牛头山和虎头山(虎侯山)之间的化感寺,位于蓝溪以西,故曰南山西峰。作者另有《梦寻西山准上人》,是一另证。
另外,《山斋独坐,喜玄上人夕至》中亦说,“柴门兼竹静,山月与来。……前峰曙更好,斜汉欲西回。”这里是指位于化感寺以北的悟真寺,所以说“前峰”。“西回”则意味着悟真寺和草堂分列蓝溪溪东。
那么,钱起是索群独居呢,还是住在村里?
草堂建在村里,有以下诗为证。
《谷口新居寄同省朋故》中说,“种黍傍烟溪,榛芜兼沮洳。亦知生计薄,所贵隐身处。橡栗石上村,莓苔水中路。萧然授衣日,得此还山趣。汲井爱秋泉,结茅因古树。” 钱起的草堂就在村里。作者和村民一样务农,种植的农作物有黍、橡栗,产量有限,但能领略“山趣”。
钱起在《观村人牧山田》中说,“六府且未盈,三农争务作。贫民乏井税,塉土皆垦凿。禾黍入寒云,茫茫半山郭。秋来积霖雨,霜降方銍获。中田聚黎甿,反景空村落。顾惭不耕者,微禄同卫鹤。庶追周任言,敢负谢生诺。”正因为钱起住在村里,所以他才能近距离观察到农民的生活状况和辛苦程度。
对于钱起这些当官的人来说,种植农作物,只是他做官以外的副业,可以弥补俸禄的不足。从诗中可以看出,他的草堂有花园,有菜圃,有药园,有亭池,种植兰竹莲等。闲暇之余,可以登玉山,访佛寺。在收入和生活状况上,远高于一般农民,实际上是优游有余。
《南溪春耕》上说,“荷蓑趣南径,戴胜鸣条枚。溪雨有馀润,土膏宁厌开。 沟塍落花尽,耒耜度云回。谁道耦耕倦,仍兼胜赏催。日长农有暇,悔不带经来。”钱起的农耕生涯如此悠闲,竟然后悔没有带书来,估计他应该雇佣当地农民耕作的。
钱起在南山官隐是有许多朋友的。像长孙绎也居住在蓝溪上。钱起《酬长孙绎蓝溪寄杏》说,“爱君蓝水上,种杏近成田。”成熟时,寄了不少给钱起。
钱起虽有文士的优游雅致情怀,但他并不轻视农民。他出游时,经常在农民墙壁上题诗。《题玉山村叟屋壁》中说,“谷口好泉石,居人能陆沈。牛羊下山小,烟火隔云深。 一径入溪色,数家连竹阴。”《玉山东溪题李叟屋壁》中说,“山家归路僻,辙迹乱泉流。 野老采薇暇,蜗庐招客幽。麏麚突荒院,鸬鹊步闲畴。” 出游蓝溪不能归家,竟然能同渔老夜宿一处。《蓝田溪与渔者宿》中说,“独游屡忘归,况此隐沦处。濯发清泠泉,月明不能去。更怜垂纶叟,静若沙上鹭。”
诗中,尽管这些农民、渔民都带有理想化的色彩,但从中可以看出,兰溪上,玉山下,有不少村庄,得到了一定的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