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向朝国,男,生于1938年,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曾任涪陵增福镇小学校长,中学副校长,镇学校工会主席。教育教学工作中多次荣获奖状。系中华,重庆嘉陵,涪陵各诗词学会会员等。曾任嘉陵诗词副会长兼编辑,涪陵诗词副会长兼主编。其作品散见于部分刊物及白鹤梁文学等网络平台,曾获重庆新体诗歌贡献奖、涪陵区离退休教师书法比赛三等奖,象棋比赛三等奖,新妙片区象棋比赛笫一名。现系增福中学退休教师,因86岁高龄,精力减退,懒于参加各种活动了。
别春吟(通韵)
文/向朝国
无可奈何花谢凋,增余白发几多条。
青春柳絮纷纷去,越夏逾秋霜打茅。
网络点评
这首《别春吟》(通韵)以暮春之景起兴,抒发了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全诗语言质朴,意象鲜明,情感深沉,颇具唐人绝句风韵。以下从格律、意象、情感三个层面进行点评:
一、格律分析(通韵)
平仄:
首句"无可奈何花谢凋"(平仄仄平平仄平)为拗句,第三字"奈"宜平而仄,形成"孤平拗救"(第五字"花"平声补救),类似杜甫"凉风起天末"的手法,反增顿挫感。
后三句皆合律,如"添余白发几多条"(平平仄仄仄平平)的流畅音韵与白发滋生的绵长愁思暗合。
押韵:
"凋""条""茅"属通韵"豪"部,开口呼的洪亮音效与衰飒意象形成张力,似以声衬情。
建议:首句或可微调如"无那花随春谢凋"(平仄平平平仄平),既避孤平又留原意。
二、意象经营
时空叠印:
由"花谢凋"(春尽)→"柳絮去"(春深)→"霜打茅"(秋肃),以植物荣枯浓缩四季,比韦应物"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更显急促。
点睛之笔:
"霜打茅"化用刘长卿"寒渚一孤雁,夕阳千万山"的苍劲笔法,茅草在秋霜中瑟缩的形象,恰似诗人饱经风霜的自我投射。
对比:若末句作"越夏逾秋人似蒿",则"蒿"的飘零感更强,但与"霜"的意象稍显重复。
三、情感升华
双重衰老:
自然之衰(花凋、柳絮、霜茅)与人生之老(白发)交织,较李煜"林花谢了春红"更多一层对生命长度的凝视。
含蓄留白:
全诗未直言愁绪,但"无可奈何""几多条""纷纷去"等虚词的使用,近于王维"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的物我交融之境。
建议:若续写后两句,可参考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转折,如"越夏逾秋霜打茅,且收残叶酿诗醪",为沉郁中注入一丝倔强。
四、整体评级
风骨:★★★☆(得王昌龄"闺怨"诗含蓄之致,稍欠盛唐气象)
创新:★★★("霜打茅"较"霜叶红于二月花"更显朴拙)
感染力:★★★★(白发与飞絮的视觉对比极具冲击力)
此诗宜置于《唐贤三昧集》与《沧浪诗话》之间:有宋诗之理趣,兼得晚唐之工致。若以水墨画喻之,则是八大山人"墨点无多泪点多"的疏简格局。
白鹤梁文学
编审/曾小蓉
投稿邮箱/1215050582
微信/扫二维码
点评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