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的鹅
文/陈淑芳
如果有一种动物可以代表浙东,那一定是白鹅。
水草丰茂的江南,是水禽天然的栖息地。中国家鹅的祖先是鸿雁,羽毛灰褐色。也许是文化审美的偏好,北方鹅多为灰色,南方鹅多呈白色。黛瓦白墙青山绿水之间,一群白色精灵飘若浮云、矫若游龙,这才是诗画江南啊!这些精灵,就是闻名遐迩的“浙东白鹅”。
浙东白鹅是世界上第一个被全基因测序的鹅种。它们外貌雅洁、一身白袍,高冠博带、神形灵动,头顶橘红色“皇冠”,昂首挺胸度着方步,颇具君子之风,成为一种文化意象。额头上骄傲的“皇冠”,属于角质化的肉瘤,是中国鹅有别于外国鹅的重要特征。神童曲项咏鹅,羲之兰亭观鹅,东坡对酒邀鹅,入诗入画的只能是浙东白鹅,而不是北方鹅或者欧洲鹅。灰鹅没有这样风雅清逸、迥出尘俗的超然情志。
中国人养鹅历史悠久。最早有关鹅的文字记载,始见于西汉桓宽《盐铁论》“今富者春鹅秋雏”,距今2200多年。安阳殷墟出土的家鹅玉雕,见证我国至少3000年以上的养鹅史。
浙东人与白鹅的渊源,则还要提前数千年。宁波田螺山出土一批动物骨骼遗存,里面发现7000年前鹅的左肱骨。说明鹅可能是第一种被驯化的鸟类,驯化地就在浙东沿海。远古河姆渡人豢养的鹅,就是如今的浙东白鹅吗?
以前,家里养几只鹅,下的蛋可以吃,羽绒制衣御寒,还可以看家护院。常见家禽中,鸡的平均寿命是8年,鸭20年。而农村散养的鹅,一般可活30年,最长可达60多岁,属于家禽界的天花板。鹅养得久了,跟狗一样成了家庭宠物,十分黏人。
商品经济时代,规模化饲养代替了家庭散养,白鹅的价值就是产蛋产肉。种鹅到了第4年,就失去最佳配种能力。没有经济价值,就没有生命权,送进屠宰场加工白斩鹅,成为舌尖上的美味。
老家鹅场旁边有个废弃的池塘。我租过来后,买了些鱼苗和几只淘汰的公鹅,放了进去,委托鹅场的阿伟代为照料。我想看一看,白鹅的寿命到底有多长?
公鹅们犹如困兽脱笼,扑棱着翅膀奔向池塘。池塘靠着山,到处肆意生长的野草,是鹅儿们可口的饲料,鹅粪又是鱼儿们争抢的饵料。好一幅白毛浮绿水、鱼儿嬉红掌的画面!这不由让我想起《三体》里的“火鸡”。送屠宰场还是进鱼塘?公鹅的命运只在农场主一念之间。
养生专家说,精神愉悦是长寿秘诀。于是,我又给鱼塘放了几只母鹅,丰富它们的社交生活。
公鹅们逃出升天,过上优哉游哉的好日子。它们满血复活,跳水、潜水、仰泳、侧泳,各种花式游泳讨异性欢心,然后上岸梳妆打扮。看了几次,发现它们有套一成不变的流程:先是肩部、背部、翅膀,继而是腹下和颈部,每次啄羽毛一根或数根,从根部往末梢滑出。污秽清除干净后,用嘴啄取尾脂腺分泌的脂肪油涂擦全身,保持羽毛洁净光亮。日复一日,一丝不苟。
母鹅遗传鸿雁天性,下了蛋自己抱窝孵化。随着工厂化养殖兴起,机器替代了自然抱窝。鹅蛋都被工人收集起来,送到孵房孵化了。母鹅带着小鹅散步、觅食、嬉戏的温馨场景与人类渐行渐远。
有一次,听说隔壁宁海有一只鹅特别能下蛋,我花重金购来。乍一见,这只鹅个头不大,身躯像一艘船,脖子细长呈大S形,明眸如水,鸣声清脆。仔细端详,却是个“白美人”,只见它“霜翎缀雪裳,丹砂琢玉喙。曲项拨云影,顾影生烟媚。姑射风流骨,翩若惊鸿影”。鱼塘每只鹅都编有脚号,我从“曲项向天歌”里给它另外取了个名字叫“天天”。风姿绰约的白美人,很快与最帅的“头鹅”出双入对、坠入爱河。
腊月的一天,阿伟说天天不见了。鱼塘荆棘遍布、芦苇丛生,要找一只鹅是很困难的。查看监控,不见一点踪影。阿伟说,会不会是躲在草丛抱窝了?抱窝是件很辛苦的事,母鹅几乎不吃不喝,整天蹲伏在窝里,用自己的体温孵出雏鹅。一双肉翅,怎么挡得住彻夜呼啸的西北风?
春节一忙,也就忘了这事儿。快过完年,我才想起到鱼塘找天天。推开门的一刹那,我看见一只毛茸茸的元宝,跟着瘦了一圈的天天正在觅食!小家伙看见有“人”,滚着钻进妈妈翅膀下,一旁的公鹅们脖子前伸,集体赶过来“护驾”。天天“嘎嘎”鸣叫两声,带着元宝“扑通”跳进了刺骨的水中……My God!天天居然在数九寒冬孵出小元宝?
天天是高产鹅,一窝蛋至少十几颗,但幸存下来的只有一只,可谓九死一生。母鹅抱窝30天,腹下温度需要保持37.2-37.8℃,偏差0.5℃将导致雏鹅畸形,失温超过1小时则可能胎死腹中,但它孵出来了;野外出壳的小鹅,可能冻死、饿死、渴死、摔死、踩死、淹死、病死或被野兽咬死,但它活下来了;小鹅的绒毛没有沥水性,半个月内禁忌下水,但它刚出壳就冬泳了……如果有100种死法,它就有100种活法!我命由我不由天,生命力何其坚强!就叫它“鹅坚强”吧!
也许坚强的诞生,彻底激发了鹅基因中为父为母的天性。不管是散步、觅食,还是游泳,大鹅们前后左右保驾护航,那阵仗恰似“太子”出巡。公鹅走路也变得格外小心,生怕踩到坚强。外人一旦靠近,公鹅立即伸长脖子、扇动翅膀、嘴里发出“呲呲”声,随时准备战斗。这些勇敢有爱的公鹅,像极了摩梭族孩子的舅舅。
虽然整天被大鹅围着宠着,但坚强仍然渴望有个玩伴。我看不出坚强是公还是母,因为单靠肉眼观察,小鹅没有公鸡那样鲜明的形状和色彩,公鸭那样典型的性羽,公鹅那样高高凸起的肉瘤,很难识别雌雄。我从孵房讨来两只小鹅,放进鱼塘。坚强看见了,飞奔着从大鹅群冲出来,倒是把“客人”吓得退了几步,但很快就玩在一块儿了。我感觉自己做了件好事,满意地回城上班。
蛇年立春刚过,寒潮席卷甬城,日月湖结起厚厚的冰层。空调吹出的暖风,把我的思绪吹向远方的鱼塘。雨丝中夹带着雪花,寒风呼啸着的漫漫长夜,小鹅们在哪跺草丛里捱过?
周末,我急匆匆来到鱼塘。坚强身躯变得修长,金黄色的绒毛渐渐泛白,喙蹼颜色由橘黄变粉,却不见两只玩伴的踪影。阿伟说,孵房的小鹅哪能适应野外的环境,或许淹死或被夜猫叼走了。我看着在大鹅们簇拥下四处觅食的坚强,心中升起莫名的感慨。
我突然想写点什么,一时竟无头绪。问问神奇的Deepseek吧!短短16秒,AI赋诗一首,曰:
《鱼塘的鹅》
寒流揉皱玻璃
枯荷锈蚀光阴
母鹅焐裂霜夜
裂纹里坠着星
绒毛推开冷雾
蹼掌拨动暖流
冰层下暗涌的春
正在喙尖解冻
我不懂这算不算好诗,总觉得似有未尽之意。
鹅坚强,让我看见浙东白鹅强大的生命韧性,恰似浙东士人“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卓然风骨。尽管我至今不知道它生在哪个草窝,不知道它的生日,也不知道它是公主还是少爷,但我想要一辈子养它、陪它、爱它、赏它、照顾它,让它子嗣昌盛、鹅丁兴旺。
元宵一过,坚强褪去一身金黄,长出了尖尖的硬羽,蜕变成青涩少年的模样。它常常自顾自往前跑,大鹅亢亢叫着紧随其后,俨然成了“领头鹅”。阿伟若有所思地问道:坚强长大后,要送回鹅场吗?我摇摇头,就养在鱼塘吧!快乐才是生命的本义,无关寿命长短。坚强应该有跟父母不一样的日子,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鹅生。
如果余生可以选择,我愿意像鱼塘的鹅那样活着。
2025年2月22日

【作者简介】陈淑芳,宁波市农科院畜禽所所长、女博士、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盟第十三届中央委员,长期从事畜牧兽医工作,获评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数十项国家级荣誉,著有《浙东白鹅养殖图鉴》等专著。
陈淑芳还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女作家。在全国报刊发表了大量散文作品。
点评:老报人周稼骏
宁波作家 陈淑芳的散文《鱼塘里的鹅》,让我审阅爱不释手,非常喜欢!文笔隽永,知识性强,感情丰富。特别让我感动的是,她笔下的浙东白鹅,充满生活情趣和生存意志,让我联想翩翩,感慨无穷。我深深理解了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结尾时会发出这样的联想:“如果余生可以选择,我愿意像鱼塘里的鹅那样活着”!
这篇优秀的散文,还有特别让人感到欣喜有趣的新时代特色。她在文里诉说了让Seek deep参与撰写鹅诗的“情节”,真是太有趣太好笑了!
这是一篇非常难得的散文,在下认为完全可以收入中学生语文课外读物之中。
总编辑:山旮旯
责任编辑:袁德礼
负责校对:十一指、晚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