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诚君子”赵群道
文/纪昀清
年届古稀的赵群道老师,虽然平凡,看上去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老大爷,但你只要一接触,你就会发现他的许多可爱可亲可敬之处。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四个字:赤诚君子。
记得2023年4月9日《绿风》杂志第32期发行会就是由赵群道老师组织,并在其家隆重举办的。司晓升老师还专门作了《<绿风>杂志卅二期豆村发行会赋》予以赞颂,其中有一段这样记述:“赵府大宅,门庭辉煌。窗明几净迎文友,场院洁雅待诗朋。满座春风染笑语,枝上喜鹊传吉言。门迎喜气香结彩,蓬荜映辉玉生烟。”
谁承想,他最近又借本村——豆村一年一度的四月八关帝庙古庙会隆重举行之际,再次甘愿做东,于正会的前一日,即2025年5月4日(农历四月初七),邀请文朋诗友在其家开展了文友聚会活动。这一日阳光和煦,又恰好是五四青年节,在这个吉祥如意的日子里,承蒙赵群道老师诚邀,我也参加了这一盛会活动。
赵群道老师是我县文坛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农民作家,为人热情厚道,我与他皆因共同爱好文学而结缘,并由此相识相熟。
记忆犹新的是,2021年在参加完县作协的一次活动后,赵老师找我说,能否将他和纪合生老师捎回。由于顺路,我爽快答应。这是他和纪老师第一次乘坐我的车。在车上,我们仨人无话不谈,聊得分外融洽,倍感投缘。两位老师对我接连发表作品的勤奋精神和作品质量予以交口称赞,令我备受鼓舞!或许是机缘一到,坐在后排的赵老师就直截了当地说:“昀清,我和纪老师想邀请你加入我们的绿风文学社团,本来早都有此想法,就怕你不同意。”
“我们觉得你是最佳人选,你年轻,又是科班出身,底子过硬!我们是诚心邀请!”坐在后排的纪老师亦是分外真诚!当时我对绿风文学社和《绿风》杂志看过相关美篇报道,但不甚了解,面对两位文学前辈的诚挚邀请,我真是诚惶诚恐,又岂能无动于衷呢?于是就欣然应诺。
随后,我作为绿风文学社刚刚加入的新会员,就接到了赵老师的电话邀请,于2022年4月24日,在终南镇豆村纪合生老师家参加了“《绿风》第29期杂志出刊座谈会”活动。那时才得知,赵群道老师居然是绿风文学社副社长,而纪合生老师则是社长。他们是绿风文学社的重要发起人之一,更是最佳拍档。纪老师还当众对我进行了一番谬赞介绍,这就更让我倍感受宠若惊了。从那日起,我不仅认识了赵生林、周明义、刘哲、席明涛、何山、刘春霞等众多绿风文学社骨干成员,还让我与《绿风》杂志结下了不解之缘。自此以后,每一期《绿风》杂志都刊载有我的作品——或散文或小说或诗歌。这一切,不得不感谢赵老师和纪老师的双双引荐!
尔后,在赵群道老师的电话诚邀下,我又相继参加了2022年9月17日在甘沟村司晓升老师家隆重举行的规模宏大的文友聚会活动和2023年1月29日在巩红利老师家举行的文友聚会活动以及2023年5月1日在鄠邑蒋村柳泉口春苑居农家乐举行的由巩钊老师发起并做东的文友聚会活动。这些文友聚会活动,汇聚了多才多艺的众多文友,与他们在一起谈文学,谈人生,谈生活,不仅让我放松心情、开阔视野,更让我结识了更多学识渊博之士,着实让自己受益匪浅。这些文友聚会活动,让我真正感悟到了“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的人生真谛。由于共同参加的活动较多,彼此越来越熟悉,我与赵老师渐渐地就成了忘年之交。
后来,赵老师还给我赠送了一本2021年4月由他精心编著的个人文学作品专集《乡土散笔》——由《延河》编辑部主任白描老师题写书名,由张兴海老师作序。这是他多年来笔耕不辍的结晶。他的文章朴实、真实、情真、耐读、有味,我经常拜读,对其敬佩有加,自然爱不释手!尤其是他2022年9月18日发表在《家在盩山厔水间》公众号的民间传说《观音山上故事多》,让我拜读后有一种欲罢不能、酣畅淋漓之感。
尤其是此文还得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给他当班主任的魏毅老师的高度称赞:“新作看了数遍,和以往的作品相比,令人耳目一新,耐看,很有吸引力,值得大家一读。这也是群道今年中秋节给我送来的一道‘美味佳肴’!谢谢你的辛勤付出!通观全文,立题新颖,选材得当,故事讲得生动形象,爱憎分明,特别对豆村人尚永明大师的描述入木三分,真实感人。最后,首尾呼应,再次以简练的语言强调了观音山在故乡人心中的位置,是篇上乘佳文,给你一个大大的赞!”
魏毅,时年87岁,可不是一般人,她和她的老公夏遇南,均为咸阳师范学院教授。尤其是夏遇南,还是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而其父亲夏征农曾是中央委员中年龄最大的委员,103岁去世,曾任上海市委书记,不仅是《词源》的主编,更是江泽民的老师!因此,该文能得到魏教授的高度评价,实属不易。魏教授的点评切中肯綮正是我阅读此文的真实感受。
但是赵群道老师却颇为谦虚,一直说写作只是他这个草根作者的一个文学梦想,只要内心愉快就行,他自认为自己还称不上作家。而他养家糊口的真正手艺,其实是油漆匠——尤其擅长油漆彩绘。他还说,多亏了这门手艺,要不然居家度日还真是举步维艰啊!自此,我才得知,他原来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不仅能写、能油,还能画。而且,更令他引以为豪的是,正是凭借这门手艺,居然还让他先后结识了著名作家王晓新、路遥和著名评论家李星。
据赵老师《在省作协的日子里》一文记述:1983年9月25日,他收到了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延河》杂志编辑部编委、小说创作组组长王晓新老师从省作协所在地——西安市建国路七十号《延河》编辑部寄来的一封信,内容是约他去西安玩耍,同时王晓新老师还让赵老师给他油漆几件家具。1983年10月3日,赵老师来到了王晓新老师的住地——省作协四楼。王晓新老师就提议说,对门的路遥老师和三楼的李星老师各有两件家具,让他一块儿也给油一下,问他行不行?他满口答应。他就这样与路遥和李星结识,还得到了路遥的赠书《中篇小说选刊》,该书扉页上就有路遥的亲笔签名:“群道惠存,路遥,一九八三年十月七日”。
在名家的熏陶下,他的散文和小说写得越来越好: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他对家乡、对生活、对亲友的满腔赤诚之情。他的作品陆续在《中国秦腔》《周至民间文学选》《周至文艺》《二曲文学》《绿风》《耿河》《盩山厔水》等杂志和《家在盩山厔水间》公众号发表。尤其是,他的散文作品《村路》在2019年11月1日中共周至县委网信办举行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喜看周至新变化”作品网络征集活动中,荣获征文组三等奖;2023年9月,他的散文作品《爱秦腔的豆村人》在周至县文化和旅游体育局举行的“在秦岭·秦人·秦声——2023陕西省首届乡村戏曲大舞台系列活动‘源来周至 多来多福——我在周至话秦腔’”有奖征文中,荣获优秀奖。该作品还被2023年《周至春秋(创刊号)》杂志收录。当他手捧荣誉证书或奖牌站在领奖台上的那一刻,那是多么地荣耀和自豪啊!这一刻,秉烛夜读和熬夜书写的一切努力,皆可用“苦尽甘来”来形容。
其实,关于“源来周至 多来多福——我在周至话秦腔”的有奖征文活动,我当时也参加了——我熬夜写出了《周至秦腔缘》,在即将截稿的最后时刻,因来不及修改,就仓促投递到了征稿邮箱。
翌日,我不放心,就专门发给了赵群道老师过目,请他哂正一番。他仔细地看了一遍,说有几个戏名写错了,并逐一进行了指正。我当时自信满满,原以为不会写错,因而倍感诧异。因为这是我专门采访村子中七老八十的老农,按照他们的口述写出来的,我生怕将戏名写错,还专门找他们逐一进行了确认。但我却忽略了他们虽然是戏迷,但大都是目不识丁的老农这一点。于是,我就按照赵老师的纠错提示,逐一进行了修正。
尤其有一个细节,至今让我久经难忘。有个戏名叫《张琏卖布》,我百度了一下,发现还有写成《张连卖布》的,因此我无法确定哪个才是正确的。于是,我就向赵老师请益。因为我之前听他说过,他家里收藏了一本书——《秦腔剧目初考》。我就想麻烦他查询一下。不一会儿,他将该书中专门记载这部戏的文字拍成图片,并通过微信发给了我。我一看,原来《张琏卖布》才是正确的,而自己却错写成了《张连卖布》。那一刻,我对赵老师真是万分感激。不难想见,若是将满篇戏名皆错的文章发出去,那将会造成什么样无法挽回的恶劣影响呢?
我的这部参赛作品并未获奖,早在我的预料之中。但经过反复修正后,令我倍感欣慰的是,《周至秦腔缘》于2023年9月29日被中国作家网刊发,这是我在该网站成功发表的50余部作品之一。这让我比获奖还激动。因为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中国作家网,自2011年改版以来,要成功发表一篇文章,简直比登天还难。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在江山文学网发表的不少被评为“精品推荐”的散文或小说作品,再次投递到中国作家网,竟然都被管理员以“未达到网站发表要求”为由给退稿了。因而这部作品,能被中国作家网刊载,的确出乎我的意料,同时也令我倍感自豪!随后它又被《绿风》杂志2023年第3期收录。这一切,皆得益于赵群道老师的耐心指正。在这一过程中,他一直真诚待我,令我怎能不分外感恩呢?
然而,凭靠真诚善良和精湛手艺与名家结缘的赵群道老师,却毫无架子,每次见他,他都是那么平易近人、热诚好客,尤其是他的无比赤诚深深地打动了我。
其实,2025年4月28日上午,我就收到了他的微信邀请:“你好,豆村四月八古会即到,五月四日(农历四月初七)上午在家举行文友聚会,邀你参加,敬请光临!”
我欣然答应。不料,5月3日下午,他又郑重其事地打来了诚邀电话,还嘱咐我开车将年事已高的靳晓鹏老师也接过去。我想,他可能担心靳老师年迈体弱,不方便骑电动车外出。为了确保靳老师的安全,才特意这样叮嘱我。由此不难看出,赵老师的细心和真诚!这让我愈加感动。
为了让正在上小学的两个女儿接受文化氛围的熏陶感染,我开车带着孩子和年过八旬的靳晓鹏老师一同来到了具有“天下第一村”之称的豆村——赵群道老师家。只见屋里沙发上早已坐满了人,尤其是我熟稔的现任绿风文学社顾问纪合生、田园诗画社副会长吴岁勤、《云水情怀》作者巩钊、《務本堂随笔》作者司晓升以及张志勇、姚征、王志武、段超、杨光等老师都在畅快地闲聊。
不一会儿,我县年高德劭的著名作家张兴海,县作协副主席马井冈、赵华,县作协副秘书长刘质量,《周至春秋》杂志总编王耀群及其主编梁喜红、监事长李义所,济美读书会创办人郭红娟,绿风文学社社长周明义,槐林文苑社长唐永辉,周至县文教局教研室主任尚向阳,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朱春雨,陕西省作协会员魏志祥,西安市作协会员李崇彦以及杜建斌、张康柱、徐卫中、吴补兵、尚飞红、宋凤珍、王蓉,还有乾县的吴皎周、咸阳的韩丽子等一大帮老师也都纷纷前来。大家都兴高采烈,热情洋溢,满面春风,相互见面,不是笑盈盈握手问候,就是天南地北、无拘无束地神侃。早先坐在沙发上的几位老师,还专门为德高望重的张兴海和靳晓鹏两位年迈的老师让出了沙发座位。融洽有礼、一团和气的氛围,早已悄然形成。
赵群道老师在门外迎客,忙得不亦乐乎,除了帮忙敬茶的年轻老师外,作为其知己好友的司晓升老师,就暂代东道主赵老师热情地招待大家,他在茶几上抓起一把香蕉,分别向在座的各位老师逐一分发。
约莫十点半左右,相邀聚会人员纷纷到齐。满屋子都是坐的或站的人,有久违相见嘘寒问暖的,有情投意合尽情闲聊的,有情不自禁发出爽朗笑声的,各种声音此起彼伏,只显得大厅逼仄,空气燥热。于是,赵老师就让大家到村口林昌饭店就座。说那儿地方敞亮,便于相聚。
待大家围着圆形餐桌纷纷落座后,我大略一瞧,还真让我惊诧不已:居然近乎40人。这样的私人聚会规模着实不小。大家有说有笑,笑靥如花、开心满怀的样子,犹如喜从天降一般。
快到午饭时间,服务员将一盘盘美味佳肴摆满了餐桌。
开席前,主持人周明义老师,邀请几位老师纷纷发了言。这是本次文友聚会的精彩亮点之一。至今,他们感慨良深的发言情形,还在我脑海不时回荡。
首先发言的是张兴海老师。他瘦高身材,花白头发,戴着眼镜,身着条纹衬衫,显得神采奕奕。他站起来朗声说:“文友们互相在交流诗词、作品,互相在鼓励,这是中国文学的传统。杜甫曾经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把李白等他的朋友,一个一个地彰显了出来。‘飘然思不群’——我们大家一样,是飘然的心情、放松的心情。这就让我想起了啥呢?文学不光只有认知的功能、审美的功能,还有开心的功能。我看见大家一阵阵的笑声,一张一张的笑脸,高谈阔论,没有禁止,无拘无束,所以我要说的就是咱们开心起来,开心地说,开心地谝,开心地饮,这就是我的愿望。
张兴海,1946年生,副研究馆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长篇历史小说《圣哲老子》《风雅三曹建安骨》,纪实文学《死囚车上的采访》《岁月留痕》,长篇随笔《造纸》(与朱春雨合作),电视文学剧本《月儿圆了》,另创作有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评论集、舞台剧剧本等。其作品曾获柳青文学奖、陕西作协505文学奖、九头鸟文学奖、西安文学奖。他的文学成就斐然,毫无疑问是我县文坛泰斗般的存在!
他的话音刚落,大家就都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本次聚会,能得到他老人家的真诚祝福,委实是赵群道老师的荣光,更是大家的荣光!
接着,由靳晓鹏老师发言。他中等身材,精神矍铄,身着藏蓝上衣,比张兴海老师大一两岁,也是精神焕发。他直起身从容不迫地说:“赵群道、纪合生提供了这么个平台,让咱们周至的文友在这里聚会。大家在一起充满欢声笑语地高谈阔论,谈作品,谈感情,大家在一块儿确实表现了一种文人相聚的友情,所以大家通过今天的这个聚会,感情会进一步加深,这个写作的激情会进一步激荡,同志们之间的友谊和你们作品的这个高度,都会因今天的这个聚会,上一个高的台阶。谢谢大家。”
靳晓鹏,陕西周至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学高级教师,担任高级中学领导多年。是中国人才研究会会员、中国实学研究会会员、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会员、陕西省历史研究会会员。已出版《中国古代谏言史话》《中国古代谏言三百篇》《中国近代谏言三百篇》《中国当代谏言三百篇》《关学巨擘之鸿儒李颙》《关学巨擘之路德世家》《大儒李二曲》《中国古代私学发展研探》以及家教寓理诗集《送给儿女的礼物》等书籍。毋庸置疑,靳老师也是我县颇具声望的大学者、大作家。能得到他老人家的祝福,也令大家激动不已,他的话音刚落,大家就都纷纷鼓起了掌!
接着,由王耀群老师发言。他声音洪亮、掷地有声地说:“张老师和靳老师的一席话,已经是像天安门广场上的红旗一样,放射着一种无限的光芒,把大家的心思凝聚在一块儿。我讲就是狗尾续貂。但是借这个机会,讲三句话:一是感谢赵群道老师——文心陶醉,跟大家能够交流在一起,联系在一起,快乐在一起。也祝他能够文学长远、健康长远、像春天一样更加美丽!二是,今日通过这个平台,以后也希望咱的文友能够向赵老师学习,特别是我该向他学习。咱们的文化人,能够在一定的环境、一定的时段、一定的有意义的节点,召集在一块,进行交流。因为文学的力量、文化底蕴就在于交流,没有交流就没有魅力,没有交流,人与人之间的心就不能融合在一起,感情也就无法沟通。第三,希望大家在互相享受文学创作、文化快乐的同时,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我所创办的《周至春秋》的杂志里面,也希望咱们周至的文化圈能够出一点彩,谢谢大家。”
王耀群老师是退休干部,也是周至县传统文化学会会长。他创办的《周至春秋》杂志,目前已出版发行了2期。以其每期200余页的厚度、高质量的文章水准和图文并茂而在县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因此,他的三点感悟,发自肺腑,令人振奋!大家也是掌声连连,予以称赞!
接着,由张志勇老师发言。他也是瘦高个,戴了一副眼镜,头发斑白,身着白衬衣,格外惹眼,可是他却连连摆手说,别人都把他讲的话讲完了,他就不讲了。由于他向来随和风趣,大家就爱与他开玩笑。但是大家却热情高涨,硬是要让他表演节目。他推辞不过,就当场来了一段秦腔,那激越悠扬的唱腔,扣人心弦,让人欲罢不能!还未唱完,一连串的掌声就将他的唱腔湮没。大家还要求再来一曲,他双手抱拳求饶,逗得大家开怀大笑。欢愉轻松的气氛一下子达到了高潮!
接着,由赵群道老师的亲家公杨建军老师发言。他身着天蓝衬衫,虽两鬓斑白,但看上去却很年轻。他简短有力地说:“我有幸认识大家。其实我也是咱教育上的人,但是跟在座的前辈,跟咱周至的文坛泰斗,简直是没有办法相比的,但是我亲家提供了这个平台,我有幸认识你们,我心里很高兴,感谢你们!希望大家以后到一块儿常交流,常切磋,最后祝愿大家身体好,万寿无疆,谢谢大家。”
杨建军,曾任哑柏中心小学校长,他的发言简短有力,但却充满了对大家的真诚祝福,也赢得了大家的一阵掌声。
接着,由赵华老师发言。她言简意赅地说:“感谢赵老师给咱提供这个平台。有时候我编的碎戏播放了,我都不知道,但是赵老师第一时间就会告诉我,打电话说,正在播放你的碎戏,你都不看,他一说我才知道,内心非常感激。也希望以后好好写些东西——接地气的东西,感谢大家!祝大家生活愉快、体康笔健!”
赵华,系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长篇小说《此情成追忆》,尤其是由她编剧的碎戏剧本,经常在陕西电视台一套《百家碎戏》栏目播出,颇为有名。现为周至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她的发言可谓有感而发,完全是发自肺腑的大实话。因而也赢得了大家的掌声肯定!
接着,由郭红娟老师发言。她气定神闲地说:“这两年我跟大家互动得比较少,可能也是因为学习的任务比较重,就像王耀群老师刚说的,以后要向赵群道老师学习,我今天真的很感动,大家聚到一块儿这种氛围,深深地感动了我。我有个小院子,我的社团也很不错,我在这个场合,首先第一,我感谢赵老师给大家搭建了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和大家聚会。再一个,我想表达一下我的心声,咱所有在场的文友,只要有时间,到了县上,有时间就去我那儿喝茶,去坐一下,我诚挚地邀请大家,如果没有我联系方式的,反正咱文友里面,你认识的人里,肯定有我的联系方式,欢迎大家去我那儿喝茶。祝各位老师、各位文友文笔常青、身体康健,谢谢!”
郭红娟老师不仅是济美读书会创办人,更是《济美文丛》副主编。在县文联主席国稳社老师的引领下,接连出版了《济美文丛(第一辑)》和《济美文丛(第二辑)》,她的“济美读书会”办得有声有色,在全县产生了很大影响。之前,她就托人给我赠送了《济美文丛(第一辑)》,不料,在赵群道老师家,她又当场向每人赠予了《济美文丛(第二辑)》。这两本书,我自然也有幸得到了。她的发言,诚挚而深情,自然又赢得了大家的一片掌声。
接着,由韩丽子发言。她激情飞扬地说:“赵群道老师前几天就邀请我了。我本来今天想带咸阳农民女作家姜兰芳老师来,她写了两部长篇小说《婚殇》和《农家院里的爬山虎》,结果因有事来不了了。还有武功的陈爱国老师(钢笔字尤为出色,散文游记写得又多又好),我想将他发展成为咱绿风文学社团的新会员,他亲家是从重庆来的,也是因意外的事情,来不了了,我昨天是一个人来的。来了以后,我对咱周至是非常地感谢。这应该成为我的第二故乡,我对于周至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就是感觉特别地亲切。第二点就是周至这个文学氛围、文化氛围、文艺氛围特别地浓厚,我最早在2015年就写过一首诗《感谢以后》,但还处于底稿中,目前仍未发表。以后都是因为周至的文学氛围,还有周至的老师不停地感染我,感化我,鼓励我,感动我,让我的写作水平不断地提高。还有周至的同志,对人都是心地非常地善良、亲切,你像这个赵群道老师,邀请你到家里头,把你当亲人一样地对待,我很感激。所以咱周至这个文学氛围在不断地壮大,它强烈感染、引导新成员,不管是男的女的,外省的、外县的,所以我感觉周至这个文化事业应该是步步高升,事业长青,应该是不断地壮大发展,像浪花一样,卷起一个浪花,又翻过一个浪花,就是后代,一代比一代强。非常感谢周明义老师、赵群道老师和在座的各位老师!”
韩丽子是来自咸阳的文友,令我记忆犹新的是,2025年5月3日她就参加了在集贤镇金凤社区办公楼二楼会议室举行的《绿风》杂志第38期发行会活动。并且周明义社长还邀请她发了言。那次发言,她就表现得很亮眼。孰料,本次发言,她依旧十分出彩!这令我们刮目相看!她的话音刚落,大家的掌声就随即而来!
最后,由周明义老师作总结发言。他身着格子衬衫,留着光头,喜笑颜开。他幽默风趣地说:“这个社会的节奏比较快,希望男士们多挣钱,多顾家,希望咱的女士们,把这个老汉看稀欠,甭欺负老汉,祝咱年龄长的人昂首阔步走,超越九十九,谢谢大家。”
周明义老师虽为农民,但也非等闲之辈。他以古诗词见长,那可是在人民大会堂领过金奖的人物。由他带领的绿风文学社,已接连出版了好几期《绿风》杂志。文友聚会,他经常担任主持人,且出口成章,妙语连珠。他的总结发言,看似只有戏谑的一句话,但却包含了对年轻人和老年人的由衷祝福之情!
由这些发言内容,不难看出,赵群道老师的人品文品是何其富有魅力!他之所以能召集这么多饱学之士开展文友聚会活动,归根结底都与他为人赤诚的君子作风息息相关!这也正是我打心眼里感佩他的地方!
发言完毕,正式开宴。两个女儿乖乖地坐在我旁边,她们的文静乖巧引起了和我同席老师的关照。其中,尚飞红老师就格外细心,不断问娃想吃啥,还将娃爱吃的菜放在她面前,就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就连比我年长得多的张康柱老师,都不断叮咛我要为娃多夹菜。由此不难看出,赵老师结交的文友那都是响当当的高素养人群。更有意思的是,年仅七岁的二女儿还情不自禁地夸赞坐在她对面的段超老师,说他像毛泽东爷爷。我仔细一瞧,只见段老师精神矍铄、慈眉善目、面色红润、前额头发稀疏,乍一看,还真与毛主席有点儿形似。段老师高兴地合不拢嘴!记得在我开车来豆村的途中,二女儿就在车上夸赞靳晓鹏老师说,他看上去像60岁,不像80岁。靳老师一听,露出了爽朗的笑声。我想,文学能使人年轻,这恐怕就是文学依然神圣的无穷魅力所在吧!难怪赵群道老师要自掏腰包设宴款待这么多文友呢。
最后,赵群道老师和大家一起合影留念,留下了这张情谊至深的活动照片。
散会后,我带着娃和靳晓鹏、魏志祥老师到会场转悠了一番。发现逛会的男女老幼络绎不绝,大街小巷搭棚摆摊做生意的人,更是五花八门,可谓游人如织、人满为患,路两边停满了车辆,甚至都出现了交通堵塞现象。只见宏伟气派的大戏楼台下,坐满了看戏的人群,是由陕西梨花园文化演艺公司带来的秦腔表演。惹人注目的是戏楼两边还张贴有一副红纸黑字对联:“威武贯古今战河北擒庞德雄风永在,忠义昭日月扶汉室释曹瞒浩气长存。”
戏楼正对面,恰是古色古香的三间二层楼关帝庙。里面雕有关帝等神像,为了表达对关帝的崇敬之情,我还带两个孩子进行了参拜。要知道,赵群道老师组织大家举行本次文友聚会活动,其由头正是缘于关帝庙会。没有关帝庙会,也就没有本次的文友聚会。由此可见,赵群道老师及其村民对由来已久的关帝古庙会的重视之情!这其实也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
这场文友聚会,由于不是官方举办,因而就更显得弥足珍贵。那是赵群道老师对大家的一片深情!大家在周至县作家协会微信群里纷纷留言,表达自己对赵老师的崇敬和感恩之情!
其中,吴岁勤老师《谨以打油诗谢群道兄并祝文友相聚》一诗,耐人寻味:
群道群道,热情厚道。
构思小说,朴实会道。
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群道重道,文友必到。
豆村大村,大蜡大道。
文朋欢聚,气氛载道。
文魁矍铄,文友称道。
相互祝愿,群夸群道。
同奔文道,人生正道。
相摩互赏,乐行此道。
乐此不疲,诸君得道!
这首打油诗,好就好在暗含了赵老师之名“群道”二字。它其实是对赵群道老师“赤诚君子”美称的最佳诠释!
写于2025年5月5日-5月6日
改于2025年5月7日
作者简介:纪昀清,本名纪堪迎,陕西周至人,中共党员,周至县职业教育中心一级教师,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七天网”签约作家,“江山文学网”签约作家,江山文学网“柳岸花明”社团总编(先后荣获“江山之星”“社团优秀编辑”“明星版主”称号),周至县传统文化学会副秘书长,《周至春秋》杂志执行主编。从2007年起,相继在中国散文网、散文在线、红袖添香、陕西作家网、中国作家网等知名文学网站及《路遥文学馆》《文學陝軍》《散文之声》《三秦散文家》《当代作家》《人民作家》《纪实天地》《当代文摘》《当代汉诗》《首都文学》《人类的思想》《七天网》《西北作家》《现代美文》《大秦文摘》《品诗》《银河悦读》《当代作家联盟》《作家》《华语作家》《文学前线》《陕西龙山书院》《荒土文学》《般若苑》《周至生活圈》《周至掌圈》《周至文苑》《家在盩山厔水间》《诗韵楼观》等50余家微刊平台发表作品。另有部分作品在《西安商报》《文華》《多爱诗歌》《金周至》等报纸和《长安》《望月文学》《芙蓉国文汇》《易说乾坤》《微光诗刊》《白孔雀诗刊》《秀美周至》《周至县优秀文艺作品选》《最美周至地名故事》《周至扶贫故事》《周至文史》《二曲文学》《李二曲思想研究文丛》《竹林文苑》《周至人文》《绿风》《周至春秋》《耿河》等杂志发表,截至目前共发表散文、小说、诗歌,共计120万余字。除此而外,目前主要负责《周至春秋》(创刊号)、《周至春秋》(第2期)、《周至毛氏》与《周至县标准地名志》(1990-2020)以及《骆谷道的传说》的校对工作。18万余字的长篇纪实文学《砥砺人生》已在“江山文学网”连载完毕。短篇小说《泣血残阳》(共4集)与《三口聚餐》(共4集)分别被江山文学网“有声文学”推出,均由江山知名主播“等到满山红叶时”播讲。先后以“文采飞扬”社团副社长与“柳岸花明”社团总编身份,接受“江山记者部”专访2次。有多部作品获奖:散文《输与赢》荣获全国第二届“孔子文学奖”;诗歌《天堂的你》荣获“多爱杯全国诗歌大赛”一等奖;散文《孝行坊》荣获“第四届《望月文学》全国散文大赛”二等奖;散文《秦弄玉的传说》和诗歌《香吻》分别荣获“第三届华人世界爱情文学大赛”三等奖和优秀奖;短篇小说《三口聚餐》和散文《母亲的道理》分别荣获“第二届中华文艺全国文学大赛”小说故事类“银奖”和散文随笔类“铜奖”;短篇小说《青涩果》和散文《永不消逝的乡愁》《初登泰山》分别荣获“‘经典杯’华人文学创作大赛”小说故事类“三等奖”和散文类“优秀奖”;短篇小说《幸福的滋味》荣获“第二届‘中华杯’全国文学创作大赛”小说故事类“三等奖”;短篇小说《泣血残阳》《青涩果》《麦子黄了》《我的青春去哪儿了》和散文《哭的语言》分别荣获“第二届‘中华杯’全国文学创作大赛”小说故事类“优秀奖”和散文随笔类“优秀奖”;散文《怀念陈忠实先生》荣获“第二届中华文艺全国文学大赛”散文随笔类“优秀奖”;散文《父亲的梦》荣获“渭河有奖全国征文大赛”优秀奖;散文《怀念母亲》,荣获“‘首届瞳孔之光’全国青年文学大赛”优秀奖;散文《大善人王克勤》荣获“七天网首届原创IP大赛”优秀美文奖;散文《葫芦头》荣获三苏文学社“‘东坡杯’文学大赛”优秀奖;散文《清明思亲》分别荣获“第二届‘中华杯’全国文学创作大赛”散文类“优秀奖”和“第二届中华文艺全国文学大赛”散文随笔类“优秀奖”;散文《羊杂味》荣获“海南卫视《艺彩绽放》2023全国原创文学大赛”优秀奖;短篇小说《诱惑》荣获“七天网美文大赛第二季”入围奖;散文《追忆母亲》荣获“七天网美文大赛第三季”入围奖;散文《正大文人》荣获周至县作家协会“‘圣象艾斯本杯▪我心中的文人形象’征文大赛”三等奖,并荣获周至县作家协会“第五届兰亭文学奖新人奖”等。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凡夫易谈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石根丹青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