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的话题
作者/风中百合
朗诵/春风十里
我自幼便是一个爱美的孩子,虽容貌平平,却总想把自己打扮得如花儿般娇艳。因偏爱文艺,又天生一副好嗓子,每次参加校文艺宣传队的演出后,我总是不舍得卸妆,回到家中,对着镜子左旋又转,左照右看,眉宇间尽是小大人的郑重,如今回想起来,儿时的那份天真与执拗,既让人忍俊不禁,又充满了温暖的回忆。
毕业后踏入工作岗位,经济独立让我对美的追求愈发强烈,终于可以自由自在地装扮自己。而成家后的生活琐事,也并未打乱我的爱美的节奏。从精致的妆容到得体的衣着,我始终追求一种不庸俗、不张扬的美。希望在岁月的长河中,既能保持外在的优雅,又能展现内在的从容。
从孩提时代我就养成了爱看书的习惯,这份执念的种子是母亲种下的。那时,母亲灯下捧书夜读的样子,特别的美,自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那个年代,大多数人热衷于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尔基的三部曲以及本土作品《红岩》等等,我自然也不例外,有的书籍甚至能反复看几遍,书页都被翻的卷了边儿。对科普类书籍也情有独钟,像《十万个为什么》以及科普作家叶永烈的科普小册子,都是我爱不释手的读物。参加工作后的工作之余,除了看大块头的书籍,我又迷上了各种杂志,《读者》的哲理、《女性世界》的缤纷、《科学画报》的奇趣儿……翻动书页间,我窥见了星辰大海,看到了外面不一样的世界。
从小到大因为有了书的熏陶,除了大开眼界,它让我的内心更加充实,同时也丰盈了我骨子里的诗意。于是,最近几年,开始通过尝试创作诗词、散文来抒发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虽然小作很稚嫩,但让我感受到了创作之美。我深知,一个人的内在美,往往比外在的容貌更具魅力,而我渴望将两者完美融合。
记得有一次,儿子与我聊起读书的话题,他笑着说:“妈妈,我记得你当年还订阅了一本《美化生活》的杂志,我偶尔也会偷看几眼,感觉妈妈遴选的书目还是很有品位的。我从小酷爱读书,就是受了您的影响”。我点头道:“是啊,好的习惯能够传承下去,这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美”。
自从做了奶奶之后,在陪伴孙子的日子里,每天给他读唐诗,唱儿歌,并加上手势,以此加深印象。见他随着韵律手舞足蹈,便知我的阅读习惯,阅读之美,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思维和想象力,这颗美的种子已在他的血脉里生了根。
如今,电子读物早已占据了人们的阅读世界,像《美化生活》这样装帧精美、版面设计独特、内容新颖的纸质杂志,也早已被时代的浪潮所淹没。而那本杂志依然在我的心头鲜活地存在着。它不仅教会了我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美,还让我懂得如何通过外在的装扮提升自信。可惜的是,由于几次搬家,那些曾经珍藏的杂志和书籍都已不知去向。结婚四十多年了,家也有了不少的藏书,我非常珍惜它们。并且吸取了以往的教训,如若搬家,首先都会小心翼翼地将书籍先打包好,这样就能妥善保管,不易丢失。因为爱惜书籍,这也一种美的体现。
十五年前退休时,已是知天命年,但内心依然不甘寂寞。于是,我陆续在不同领域寻找工作机会,虽然忙碌似陀螺,但心头却越发透亮,每天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时间飞逝,不经意间我的脸上已刻下了岁月的痕迹,但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美,从未过时,始终与我相伴。
花甲余年,我又迷上了用手机拍摄身边的美景,无论是娇艳的花卉,还是美丽的风景,都被我的镜头定格,成为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美是什么?在我的世界里,美是镜头里永恒的瞬间,美是翻动书页的缕缕墨香;美是父母的倾情托举,美是孩子的努力和善良,美是家庭的和谐,美是孙子眼里的星光……美,没有定义,那么美的意义又在哪里?我无法用言语精准地描述,但我始终坚信,外貌之美是上天的馈赠,可遇而不可求;而真诚、善良、自律、勤奋的心灵之美,才是我们真正应该追求和拥有的。如此方能美的从容,美得隽永。
“愿此文如一壶清茶,既有烟火暖意,亦含茶香余韵”。
2025.05.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