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国医李可先生弟子文院长胜兄
作者:曹干云
文君胜在用仁心
悬壶济世问古今
卫健系统枝鹊唱
薪火路漫倍艰辛
2025.5.7于瑶城
【每诗一评】曹干云先生这首诗《记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国医李可先生弟子文院长胜兄》创作于2025年5月7日的瑶城。全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赞颂了李可先生的弟子文胜院长的医者仁心与传承精神。
“国医李可”:指中医大家李可,以擅治急危重症闻名,被誉为“救命先生”,其学术思想影响深远。“文院长胜兄”:即文胜,李可弟子之一,现任院长职务,继承师志,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体现其行业贡献与社会认可。
“文君胜在用仁心”:“仁心”:直指医德,呼应中医“大医精诚”的传统。李可本人常强调“临床家需有敢治大病的胆识”,其弟子亦秉承此精神。“用”字突出实践性,暗合李可学派重视临床的特点,如李可曾以重剂附子抢救心衰患者,打破“中医是慢郎中”的偏见。
“悬壶济世问古今”:“悬壶济世”:典出《后汉书》,代指行医救人。李可一生救治无数疑难重症,甚至吸引国际患者组团求诊。“问古今”:体现文胜对中医经典的钻研,李可的学术根基源于《伤寒论》及火神派思想,强调“救阳为急”。
“卫健系统枝鹊唱”:“卫健系统”点明文胜的现代医疗管理者身份,李可弟子中多人活跃于医疗机构。“枝鹊唱”化用“喜鹊登枝”的意象,比喻文胜在卫生系统中获得表彰(如“先进工作者”),亦暗指其传承李可学术如薪火传递。
“薪火路漫倍艰辛”中的“薪火”:典出《庄子》,指师徒传承。李可晚年忧心中医传承,曾因缺乏平台而遗憾,其弟子如文胜等延续其志,但道路漫长(“路漫”)且充满挑战(“倍艰辛”),暗含李可本人逆境学医的经历。
整体意境与情感:通过文胜的个人成就,折射李可学派“仁术济世”的精神,强调中医传承的当代价值。四句诗层层递进,从个人品德(仁心)到行业贡献(卫健系统),最终落脚于文化传承(薪火),结构严谨。
【转】“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文胜:用专业诠释中医人的担当和情怀
乳源发布 2025年04月11日 17:31 广东
走进县中医医院,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草香,寻味前往,便看见许多瑶汉同胞在诊疗室及走廊,一位身着白衣,背影坚挺的青年医生正在患者间来回穿梭,为群众针灸、推拿、拔罐……。他就是县中医医院副院长文胜,一名近日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的基层医者,他用自己的智慧、汗水与坚守,在瑶乡大地谱写了一曲动人的赞歌。
“到最需要我的地方去,那里的群众更需要我”
2019年,东莞市塘厦医院副主任中医师文胜来到乳源瑶乡开展帮扶工作,初到乳源,文胜医生就被这风景秀丽、民风淳朴的小县城深深吸引,然而,当地优质医疗资源的匮乏、中医技术薄弱的现状却让他揪心不已。在帮扶过程中,文胜深刻感受到瑶乡人民对优质医疗资源的强烈渴望,那一双双充满期盼的眼睛,深深触动了他的医者仁心。与此同时,乳源瑶族自治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举措,为像文胜这样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平台施展才华,为其提供人才公寓、开设名医工作室、解决子女入学问题……,文胜医生感受到了当地求贤若渴的氛围,这一份沉甸甸的心意,让他毅然决然放弃了发达地区的优厚待遇,2021年举家搬迁到乳源,从此与瑶乡结缘,扎根基层,为基层中医事业添砖加瓦。
来到乳源工作短短几年时间,文胜医生已然成为乳源中医医院的“流量担当”,许多人慕名而来,除了医术精湛,待人亲和的他更是赢得了乳源百姓的青睐,只要是他接诊过的病人无不对他赞不绝口,“看病找文医生”已经成为很多当地百姓寻医问药时的口头禅。回想起来这段心路历程,文胜医生直言自己并不后悔,“如果让我再选一次,我还是会选择来乳源,这里的群众更需要我”。
“中医既要传承也要创新,才能焕发生机和活力”
文胜深知,传承中医技术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是打开医疗服务新局面的关键钥匙。除了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文胜也积极在实践中精进医术,他带领团队深入9个乡镇调研,针对长期困扰当地群众的疾病,精准定位“中医疼痛诊疗”与“慢性病管理”两大方向,积极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临床应用。短短9个月内,20项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在县中医医院落地生根,其中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毫刃针松解术等 3 项技术更是填补了县域空白,让山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中医服务。
在临床实践的同时,文胜不忘科研探索,独创 “三通疗法”(通经络、通气血、通情志),在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痛风急性发作等痛症治疗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众多患者解除了病痛折磨。他曾参与《温阳健脾法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临床研究》,成果推广后,使千余名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显著提升。此外,文胜还积极推动院内制剂室建设,目前已在乳源中医院成功配制多种剂型的中药(瑶药)制剂,为患者提供了更优质、价廉的治疗选择,进一步深化了瑶医药的实践与推广。
“一个人强了不算强,‘地方队’都强了才是真的强”
作为中医院的副院长,也作为地当中医的“领头羊”,文胜知道提升基层医疗水平,不仅要靠自身努力,更要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以 “文胜名医工作室” 为平台,他不仅在中医院院内培养骨干团队,还面向基层卫生院开展为期三年的中医师承培训,通过出诊、临床带教、会诊、教学讲座等多种方式,精心培养基层中医骨干。此外,他还积极组织中医骨干们开展 “中医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 系列义诊、健康讲座等活动,累计举办52场,惠及群众1.3万人次,让中医药文化深入人心,其中《中医药文化与健康》课程还入选乳源县高级中学校本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为了传承和弘扬瑶医药文化,文胜牵头建成了粤北首个瑶医瑶药馆,引进专业瑶医药人才,将“瑶药烫熨”“瑶药贴敷” 等6项特色技术纳入常规诊疗,累计服务群众 6200人次。同时,他还建设了100㎡的瑶医药文化馆,设立标本展示区与特色诊疗区,收藏瑶医药标本104种,年接待参观学习者3000余人次,使之成为乳源中医药文化新地标,也让当地瑶医药工作者为之骄傲。
二十载从医生涯,文胜始终坚守初心,他用“一根银针治百病,满腔热血济苍生”的赤子情怀,在瑶乡大地书写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担当,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了基层中医人的智慧与力量。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这一荣誉称号,正是对他多年来辛勤付出与卓越贡献的高度认可与褒奖。
来源:县卫生健康局 张思维
编辑:郑晓雨
校对:张玲
审核:郑树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