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刘沂生,山东省青州市人,躬耕杏坛三十余载,是一方名师。长于传奇,兼工志铭。已出版《犟牛本色》、《古州传奇》等八部书作。其志文,既有诗歌之美,又有散文之暢,堪称散赋,例如《青州龙兴寺复兴颂》与“青州衡王桥栏板石雕王府故事”等百余篇。其中,有十余则志文已刻石立碑 ,为青州的诸多景点增加了传统文化的光彩与魅力,被誉为“古州文化奇人”。其更大的贡献,是为师请命。1984年,以《值得忧虑的一个现象》为题,上书中央领导,呼吁尊师重教,荣获中央政治局常委陈云“尊师重教批示”,颁行于全国,彻底改变了教师命运,被誉为“给中华教师命运带来拐点的人”。
◎《感天动地柏山志》(原创)
◆刘沂生(山东)
普天之下,有些现象,的确令人费解,但却又是活生生的事实。
我是一个志文写手,岁及七旬后,开始撰拟志文。耗时十余载,撰拟百余则志文。其中十余则志文,已经刻石立碑,为青州市诸多景点增添了传统文化的光彩与魅力。刻立的这十余通碑,都是我亲手设计操作的。其中,在立“三教并荣柏山志碑”时,出现奇异现象,令人惊讶,深感神秘。趁此闲暇,特告知诸位读友,与大家共享吉祥。
柏山,位于青州城西,距城四十里之遥,乃春秋时齐桓公南巡狩猎场,景色秀丽,文物众多,值得一游。柏山胜景,始于大唐,盛于明清。二零一九年,在关庆社策划下,我应邀撰拟“三教并荣柏山志”。志文竣稿后,我又为其设计“柏山胜景”迎客碑。此迎客碑,由青州隆盛糕点厂捐立,由工艺师段志强刻制,由宋执贵书写碑名,堪称群英聚会,共铸辉煌。
“柏山胜景碑”,于二零一九年古历四月十日隆立。当日,迎客碑刚刚立好,工匠们还没有离去,有人惊呼一声:“快看!灵光!”
众人举目看时,一道灵光,突然起于碑的右侧,顶天立地,熠熠生辉,清晰可见。想不到,我们刚刚立起的柏山志碑,竟然感天动地,灵光突现,光耀人寰。目见此状,在场的人肃然起敬,及时拍下照片,以为明证。目见此状,在场的人肃然起敬,及时拍下照片,以为明证。
三教并荣柏山志
柏山,位于青州城西,距城四十里之遥,乃春秋时齐桓公南巡狩猎场。左马飞跃,右象奔驰。背后墨峰似屏障,墨龙幻化,留守故渊。群峰拱卫,孤山高耸,直冲云天。翠柏掩隐,状似宝塔,又名宝塔山。俯瞰山下,鸭舞鱼跃,碧波涟涟,此乃太公湖也。宝塔山,是一方圣地。八仙曾游,流连忘返。当年斗酒作乐处,留下甘露一眼。井水清冽,却病延年,谁不赞叹。
柏山胜景,始于大唐,盛于明清。宝塔山下,原有山门一座,为阁楼状,碧瓦红墙,独具一格,号称登天门。门内山径,随坡就势,穿林越坡,蜿蜒递升,直达极峰。路侧碑竭,幢幢递高,足有二百通。山脚下,文昌阁居西,三皇阁居东,千佛阁居中。妙哉,三阁并立,三教同兴。五殿六庙竞辉煌,晨钟暮鼓,促人猛醒。信民接踵来,香火达极盛。利吾中华矣,益吾苍生。
柏山地域,文化底蕴丰厚。柏山书院,造福一方,人才辈出育栋梁。究其因,文曲呵护,创建丰功。文昌阁前天书崖,天书叠放,部部递增。密隐济民救世计,扶摇直上攀苍穹。天机密储矣,有求必应。人生大计,福寿康宁。天书侧畔,另有胜景。峭壁展示群寿图,抖擞精神迎朝阳。千姿百态,各得其芳,助力青州长寿乡。寿字崖上挂圣泉,借势哗哗喷涌。当年拐仙云游过,留下仙丹化甘露,除病却痞养生。歇足时,清风拂面过,登临望寿亭。瞻仰寿字祈福,推演八卦泯患。心旷神怡矣,足慰平生。忽闻乐声悠扬,天姬沐浴仙女池,传来阵阵笑语声。见夫,何处佛光普照,映亮大地长空。
柏山顶峰,并不平坦。南天门内连天碧,翠柏簇拥玉皇殿。玉皇端坐,庄重威严。主兴隆衰败,掌吉凶福患。四方信民来朝,祈寿求福解愁忧,香烟缭绕常弗散。登临山巅,心潮澎湃,思虑万千。瘦叟尝来一游,欣然作歌曰:壮哉,群峰起舞,峭壁巨寿名齐鲁;松涛作歌,柏山胜景靓古州。爱吾热土矣,悠悠,悠悠,岁及八旬仍不休。
段志强勒石 八旬翁刘沂生拟志
关庆社 贺继庆 贺荣庆 贺效银 贺广金监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