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诞辰日农历7月26日
自张三丰上武当山以来,武当山都是秉承农历7月26日给张三丰过诞辰日。
#仙祖诞辰#
近几年来出现张三丰出生于1247年农历4月初9之说,也在农历4月初9给张三丰过诞辰日的奇怪现象,祖师诞辰日历来都是代代相传,无论是哪位仙或者是佛从来没有错和争议。不知为何近年张三丰诞辰日突然出现更改变动。难道是之前包括张三丰本人在内的武当山历代掌门先辈都把张三丰的诞辰日弄错了,疑惑?
史记对照:
【1】成书于1431年的《太岳太和山志》载:“张全,字玄玄,号三丰相传留侯之商,不知何许人。丰姿魁伟,龟形鹤骨,大耳圆目,须髯如戟,顶上作一髻,手中执一方尺,身披一纳,自无寒暑。或处穷山,或游闹市,嬉嬉自如,傍若无人。有请益者,终日不答一语,及全议论三教经书,则络绎不绝。但凡吐词发语,专以道德、仁义、忠孝为本,并无虚诞祸福欺于人。所以心与神通,神与道一。事事皆有先见之理。或三五日一飡,或两三月一食。兴来穿山走石,倦时铺云卧雪,行无常行,住无常住,人皆异之,咸以神仙中人也。洪武(1368—1398]初来入武当,拜玄帝于天柱峰。遍历诸山,搜奇览胜……。洪武23年(1390)拂袖长往,不知何止”。注明:自张三丰到武当山就是农历7月26日过诞辰日。
【2】成书于1461年的《大明一统志》载:“张三丰不知何许人?洪武初至太和山修炼,结庵玉虚宫五树边。身长七尺,美髯如。经书一览,即成诵。寒暑惟一箬笠,日行千里,静则瞑目。旬日所啖斗升辄尽,或辟谷数月,自若也。应显不测,莫知所在,时称张仙云”。
【3】成书于1461年的《明一统志》载:“张三丰永乐间,隐于青州云门山之阳,修炼洞中。太宗赐号三丰,莫知所终。今青州山有张仙洞。”
【4】成书于1461年的《明一统志》载:“张三丰,居宝鸡县东三里金台观。本朝洪武二十六年九月二十日,自言辞世,留頌而逝。民人杨轨山等置棺验讫,临葬发视之,张三丰复生。后入蜀,见蜀王,又入武当山,或遊襄邓间。永乐中遣使,寻访不遇,为官以待之。”
【5】成书于1473-1481的明《青溪暇笔》载:“太祖问刘基曰:“我朝文章,何人为首?”基对当以宋濂为第一,又问其次,乃曰:“则臣不敢多让。”本朝所谓神仙者,有二人。基一曰周颠仙,江右人,风狂如颜者。每见官长,则跪曰:“告太平。”元末,太祖起兵,迎于军门,曰“告太平”。将征陈氏,问于颠人。颠仰视久之,曰:“上面无他的。”随军所言皆验。天下将定,遂不复见,上自为碑以旌之。其一日张刺阘,名三丰,宝鸡人。尝死矣,数曰复生,言人未来事,无不验。长身古貌,须髯如戟,行及奔马。太宗尝命数十人乘传天下访求之,不获。常居秦、蜀间,为人治疾,吹呵抚摩,应手而去。人有得其贵物,至今宝之。福谓神仙非无,然皆天纵,观二人可见矣。
【6】1500年成书的明《贵州图经新志》载:“张仙人,不知何许人?以洪武间来寓高真观,与指挥张信善,教信以葬地曰:远远长龙自北来,脉流成右建僧台。前峰凹处堪为冢,若葬真泉步玉阶。已而别信曰:武当山再会。信恳留闭之室中,未久寂然,不知所往。后信以功封隆平候,监修武当宫观,果再会其人焉。”
【7】成书于1537年的明《辽东志》载:张三丰,辽东懿州人,云张仲安第五子,名君实,字全一,一字玄玄,别号保和、容忍。三丰子生有异,质龟形鹤,骨大耳员,目须髯如戟,顶作一髻,手持方尺,一笠一衲,寒暑御之。不饰边幅,人目为张邋遢。日行千里,静则瞑目。旬日所啖斗升辄尽,或辟谷数月自若也。处山林,遊城市,嬉嬉自如,傍若无人,有请益者竟日不答一词,经籍典文过目成诵,与人议论三教等书,如決江河。洪武初至太和山修炼,结庵于玉虚宫,庵前古木五株,师栖其下,久则猛兽不距,鷙鸟不搏。人益异之。又入武当谒玄帝於天柱峰。遍历诸山,搜奇览胜……。至二十三年拂袖游方而去。
注明:
任洛等修的《辽东志》,该书内容基本与《太岳太和山志》与《大明一统志》所记载大致相同,只是添加了“辽东懿州人,云:张仲安第五子,名君实,字全一,一字玄玄,别号保和、容忍。云:张仲安第五子是独特提法,张仲安何许人,元初刘祁(1203年1250年)《归潜记》载“张翰林仲安,字管臣,燕山人。贞佑六年词赋魁也。为人谦谨有礼法,时辈称焉为文亦平得体,尤工词赋自居太学有声,入翰林为应,奉秩未满卒,士论皆惜之。金宗只有贞佑四年(1213-1216),贞佑六年有误,但张仲安是燕山人今北京人,并非懿州人。 作为地方志,没有半句涉及张三丰在辽东事迹,内容出自其他史书。迟于《辽东志》三十年写的《全志》,及清康熙时纂写的《辽阳志》,均没记载张三丰事迹。编纂的“人物志仙山释”部分《全辽志》没这一章节。清康熙《辽阳志》记载:“仙:前代,丁令威。释:元,雪庵。明,行荣。”没记载张三丰。而在《辽东志》卷四为:“仙释:丁令威白仲理。国朝:张三丰,黄花老人。元:雪庵国朝:行荣。”“张三丰”独一版页,为什么既写为国朝明代,又放在元朝之前,而之后又是国朝的呢?似后人再刻本印刷时,有另刻一版面加入。修于康熙二十三年的《盛京通志》卷三十一分为“仙”与“释”两部分,其中“仙”部分载“张三丰,相传为懿州人。”《辽东志》、《明史》、乾隆版《盛京通志》三本书,在“张三丰篇”中写法一致,更显现《辽东志》中“张三丰”入志内容有出处不实之嫌。金毓先生(1887-1962)辽宁辽阳人,中国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他在重印《辽东志》的序中:“盖《辽志即东志》之重修本,凡《辽东志》之所阙略伪误,悉可依据《全辽志》补正之。”
不知为何清朝版的《辽东志》却删除了张三丰的有关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