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进沼气池的年轻老师
文/段广亭(甘肃)
当年我在小学时听同村上中学的伙伴讲过这个故事。我上中学时听中学高年级同学和一些老师经常传扬这个故事……
公社中学的沼气池管道阻塞了,故障就在化粪池里。校长和几个老师站在散发臭气的池子口边观望了一阵,唉声叹气:“咋弄呢?”七十年代中后期,沼气池可是新能源科技,农村农民不会使,也不会造。只有公社这所中学建造了,供全校十几名教师晚上点沼气灯使用。沼气池这一出故障,教师的房子里晚上漆黑一片,校长能不着急吗?
(网络图片)
拖了三天了,就是掏钱叫人出力下去化粪池疏通,那里面臭气汹天也缺氧,会弄出人命的。往出抽粪水臭浆,没有任何设备。校长临时开了个学校后勤会,商议是否可以让学生用铁桶一桶一桶往上吊的倒掉粪浆。最后就这么定了下来。下午学校领导召集老师们开会,校长说:“沼气池坏了这么些天了,也没有个啥好招处理,只能让学生用桶往上吊粪浆。各班抽出几个年龄大的学生轮换劳动。”校长的话老师们都同意了,正准备下去到各班级去按排。这时,坐在一边的另一位瘦瘦的小眼晴青年老师开腔:“不行,这事不能让学生去做,危险!"其他老师闻声转头一看,是临时美术老师包老师。稍沉默片刻,几个老师对包老师不满意地质问:“你说咋弄呢?你比校长还能吗?"
包老师面对众人的不满意,还是坚持自己的说法,再次说:“学生不能干,危险!"
校长沉默很久,这时脸上晴转多云,阴沉沉地说:“你是什么意思?你要注意你的背景!"
包老师一听,脸色刷地一红,有一股无名之火往头上冲。其他老师的不满,校长的这句带刺之话,使他心疼。那时,包老师是没有正式编制的挣工分临时代课老师,大队,生产队都隔三岔五找事,嫉妒他走的轻头不干农活却挣农村一个劳力的全年工分。那时包老师才二十多岁,身体干瘦,生的机敏,也热爱学习,尤其特长绘画音乐,画的画上人物跟照片拍的一样逼真。就因为他的特殊才能,中学美术教师奇缺,公社干部把他聘到学校代美术课,没有工资,挣工分。今天听校长这么一说,血气方刚,积极上进,一身正气的包老师心疼,也明白学校把他就没有当人看待。但他奈何不了,忍气吞声。他用锐利的小眼睛瞅了校长一眼,坚定地说:
“学生不能做,太危险!我处理!"
其他老师一听都惊讶了,校长听了也楞住了。半天,老师们竟然含着嘲笑走出了会议室,很多人有点兴灾乐祸地议论着等看下面的热闹。校长抛出一句:“那你就弄去吧!"
(网络图片)
包老师要了两个帮忙的老师,找来长长的竹竿和绳子,来到沼气池边,脱了衣服穿着裤头跳进沼气池,屏息搅动,使劲通疏管口,在臭粪池强忍强大刺鼻的恶臭味,在严重呼吸困难的危险状态下排除了故障。最后在帮忙的两个老师合力下吊上粪池。他已经精疲力竭呼吸困难地爬在地上动也动不了了。清风吹了一阵,爬着缓了很久,他才渐渐脑子清醒,呼吸正常,拿起自己的衣服回到房子去了!
包老师此举,很多老师都嘲笑他,也有一些老师说必须让这种人去做。当时,很多学生都很感动包老师的行为,写作文表扬,遭到老师们的批评!校长从此却对包老师刮目相看,觉的年轻人不但专业精,学习上进,还有集体观念和勇敢精神,是个思想又红又专的年轻好教师。
不久,高考恢复,包老师参加了考试,以良好成绩去西北师范大学上学深造去了!
后来,包老师也成为西北师范大学的美术教授……他的名字包建新。
段广亭,甘肃省镇原县人,曾任乡村干部,后在杂志社为记者,记者站任职多年,先后在中央和省市级报刊发表各类文章近万篇,文章朴实无华,接近地气,很受读者品味。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副社长、认证编辑,《九天文学》杂志编委,《定远文学》编委,多家刊物和平台特约作家,爱好书法和摄影,热心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