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十七分,李默又一次睁开了眼睛。这已经是连续第七个失眠的夜晚了。他盯着天花板上的裂缝,那裂缝像一张嘲笑他的嘴,咧得老大。
"软睡法彻底失败了。"李默叹了口气,回想起昨晚的尝试——闭上眼睛听轻音乐,回忆童年时外婆做的红烧肉,想想大学时暗恋的班花林小雨,甚至把公司里几个颜值在线的女同事在脑海里过了一遍。结果不但没睡着,反而心跳加速,不得不下床做了二十个俯卧撑才平静下来。
手机屏幕亮起,朋友阿杰发来消息:"还没睡?试试'硬睡'吧,专治你这种想太多的脑子。" "硬睡?"李默皱眉。 "就是反其道而行之。你不是越想美好的事越兴奋吗?那就想点让人头大的事,比如明天要交的报表,去年被税务查账时的情景,或者解一道微积分题……"
李默将信将疑,但还是决定试试。他躺回床上,开始构思那个拖了半个月的企划案。想着想着,他的眉头越皱越紧,呼吸却逐渐平稳。当想到老板那张永远不满意的脸时,他的眼皮终于沉重地合上了。
第二天早上,李默被闹钟惊醒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竟然睡了五个小时。他激动地给阿杰发消息:"神了!我真睡着了!"
一周后,李默把自己的"硬睡"心得写成一篇长文发在了社交媒体上:《从失眠到秒睡:一个反直觉的入睡秘籍》。他详细描述了自己如何通过思考工作难题、回忆尴尬往事、甚至想象被僵尸追赶等"硬核"方式成功入睡的经历。
文章意外走红,转发量迅速突破十万。评论区炸开了锅:
"试了,想了一小时房贷,睡得像死猪!"
"思考人生意义果然是最强安眠药!"
"昨天数质数数到487就断片了……"
李默的手机被各种消息轰炸,有求经验的,有表感谢的,甚至还有媒体采访请求。他懵了,自己不过是个被失眠折磨的普通白领,怎么突然就成了"睡眠专家"?
两周后的周末,李默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李先生您好,我是安眠科技的市场总监赵明。我们对您的'硬睡'理论非常感兴趣,想请您来公司详谈合作事宜。"李默一头雾水地赴约了。安眠科技位于城市最高端的写字楼,电梯里的镜子照出他皱巴巴的西装和乱糟糟的头发——典型的失眠者形象。
赵总是个精瘦的中年男人,眼睛亮得吓人。他热情地握住李默的手:"李先生,您的理论简直革命性!现代人失眠就是因为想得太多,而您找到了利用这点的绝妙方法!"
他滔滔不绝地讲起了商业计划:开发一款"硬睡"APP,内置各种"助眠"内容——税务知识讲座、高数教学视频、恐怖故事选集……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焦虑点选择最适合的"催眠"素材。
"我们可以做会员制,高级会员还能定制专属焦虑内容,比如模拟老板骂人的语音。"赵总兴奋地说,"您作为'硬睡'理论创始人,将获得5%的股份和首席睡眠官的职位。"
李默听得目瞪口呆。他原本只是想分享一个帮助失眠的小技巧,怎么突然就变成了商业项目?但看着赵总推过来的合同上那个诱人的数字,他的心跳加速了。
回家路上,李默经过一家药店,橱窗里摆满了各种助眠药物。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无意中发现的东西,可能真的能帮助那些和他一样被失眠折磨的人。但商业化……这是对的吗?
那天晚上,李默又失眠了。他试着用自己发明的"硬睡"法,思考是否应该接受赵总的offer。想着想着,他做了个噩梦:自己变成了一个穿着西装的僵尸,追逐着疲惫不堪的失眠者们,嘴里喊着"订阅会员!购买高级套餐!"
凌晨四点,李默惊醒了,浑身冷汗。他拿起手机,给赵总发了条消息:"抱歉,我决定不合作了。'硬睡'应该是个免费分享的方法,不该成为商品。"
发完消息,他长舒一口气,感到一种久违的轻松。这次,他没再尝试任何入睡技巧,只是静静地躺着,听着窗外渐渐响起的鸟鸣,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阳光透过窗帘照在李默熟睡的脸上时,他的手机又响了。是阿杰发来的消息:"兄弟,你上热搜了!有人爆料某明星用你的方法治好了十年失眠!"
李默揉了揉眼睛,笑了。他回复道:"看来我得准备第二篇了——《如何不被'硬睡'带来的名气搞得再次失眠》。"
作者简介:高天理,男,笔名天歌,昆明人。有小说诗歌散见于《中国煤炭报》《天津工人报》《云南老年报》《春城晚报》《大众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南方周末》《长城》《黄河文学》《北方文学》《丑小鸭文学》《河边柳》《现代作家》《家乡》等报刊杂志。现在某公司做财务总监。
编者按:
这篇《硬睡大师》是一部构思巧妙、富有现实讽刺意味的都市寓言小说。作者天歌通过一个看似荒诞的"硬睡"理论,精准戳中了当代都市人的生存困境与精神焦虑。
小说的亮点在于:
反套路设定新颖有趣
"硬睡"这个核心创意极具颠覆性,将人们习以为常的助眠方式完全倒置。通过思考烦恼来助眠的设定,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体现了作者敏锐的生活观察力。
人物塑造真实立体
主人公李默的形象非常接地气——一个被失眠困扰的普通白领,偶然发现解决方法后的惊喜,面对商业诱惑时的挣扎,都刻画得真实可信。特别是他在利益与初心之间的摇摆,展现了普通人的复杂性。
社会批判入木三分
小说对当代社会的讽刺可谓一针见血:从失眠这个普遍现象,到网络时代的爆红效应,再到资本对一切事物的商业化吞噬。那个"追逐失眠者的西装僵尸"的噩梦意象,堪称神来之笔。
叙事节奏张弛有度
故事从个人失眠困扰,到方法走红,再到商业诱惑,最后回归初心,情节推进自然流畅。结尾的开放式处理既幽默又余韵悠长,暗示着主人公将面临的新一轮"成名烦恼"。
语言风格生动诙谐
作者的文字充满生活气息又带着几分戏谑,比如"颜值在线的女同事""解微积分题"等细节描写,既推动情节又令人会心一笑。
这部小说最可贵的是在幽默荒诞的表象下,藏着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深刻思考。当"思考烦恼"成为助眠良方,当"初心"成为最难坚守的奢侈品,这些悖论恰恰折射出我们这个时代的集体焦虑。李默最终的选择虽然让他失去了商业机会,却找回了内心的平静,这个结局既温暖又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