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天成
作者:曹干云
千辛历尽万般苦
先知项背后天补
逆浪抢滩寻路阔
文承应重建安骨
2025.5.6于瑶城
【每诗一评】曹干云先生的《勤奋天成》充满辩证法,28字藏乾坤,非“励志”可尽言,实为一部微型的《浮士德》式精神史诗。”勤奋天成"四个字,既强调后天拼搏(“勤奋”),又暗示天赋与命运(“天成”),形成张力。类似苏轼《晁错论》“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在矛盾中见深刻。
千辛历尽万般苦:以“千辛”“万苦”极言磨难之深,如《诗经·小雅·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以复沓强化情感。其意象化用佛家“八万四千烦恼”之说,赋予苦难以史诗般的厚重感,又似《西游记》唐僧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暗喻修行之路。
先知项背后天补:“项背” 出自《后汉书·左雄传》“莫敢望其项背”,原指难以企及,此处反用,喻指看清自身弱点(“项背”如阿喀琉斯之踵)。“后天补” 呼应《周易·乾卦》“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暗含“知命不惧,日日自新”的儒家进取精神。其哲理类似尼采“凝视深渊”的隐喻,唯有直面缺陷(“项背”),方能补足天命(“后天补”)。
逆浪抢滩寻路阔:“逆浪” 如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但更添险峻,近于苏轼《赤壁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搏击感。“抢滩” 现代军事术语入诗,赋予古典意象以锐利时代性,似艾青《礁石》“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一样”。其节奏: “逆—浪—抢—滩”四字三顿,音节铿锵,如浪击礁石,字字见力。
文承应重建安骨:“建安骨” 指汉末建安文学“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文心雕龙》),曹操“老骥伏枥”之慷慨、曹植“捐躯赴国难”之刚健,皆在此“骨”中。“重”字 有双重意味:既呼吁当代人重拾建安风骨,亦暗指作者自身文字如建安文人般“以血书文”(王国维语)。
全诗从“历苦”到“补天”,从“逆浪”到“建骨”,终以文化传承作结,如杜甫《戏为六绝句》“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在个体奋斗中见文明薪火。以“建安骨”收尾,将个人奋斗升华为文化使命,似闻一多《红烛》“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殉道精神。
其筋骨与气象,字句瘦硬如黄庭坚“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但末句“建安骨”三字宕开,又如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的磅礴。此诗承袭了“苦吟派”(如孟郊“夜学晓未休,苦吟神鬼愁”)的锤炼精神,却摒弃其寒涩,更近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的雄浑。置于当代,则可与北岛《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的警句风格对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