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安兴
为创造美好明天而刻苦读书
孩子是每个家庭未来的希望,是上帝赐予最宝贵的礼物。培养孩子读书,是一项伟大神圣的事业,是国家、民族发展的宏伟跨代接力工程。
我的孩子诞生在下岗工人的家庭,来到社会最底层,典型的弱势群体。
孩子来到我们面前,沉甸甸的重担压在我们肩上。将孩子打造成一部传世作品,从他生下来那天起,我就萌生了这个想法。虽然卑微,却要拒绝平庸。
苦难是人生的课堂。从孩子咿呀学说话那天起,我们就教他读《三字经》,背《唐诗三百首》。用国学熏陶他的心灵,用诗歌去开创诗意未来。
下岗,家里很穷。没有钱给买衣,好人们将旧衣送来。我们在武汉财经学校打工的日子,老师们逗他说:“潘天一衣服穿得破。”他马上回答:“不怕衣服穿得破,只要心里有货!”老师们又问:“货在哪?”他还口说:“读书一大摞,不愁没事做!”信心满满,老师都很惊叹。
读书,接受圣贤教育,增强免疫力。我们居住的小南门河垣里,是吸毒的重灾区。当吸毒子女来时,马上关门,拒绝入内。把握自己,小小年纪,非常可贵!
相信读书的力量,相信读书改变命运。强大推动力驱使他刻苦,坚忍不拔,从小学到中学,成绩稳居班上前三名,学校前十名。每次开家长会,都作为代表,典型发言。
好运是勤奋去争取得来,吉祥之门向我们家打开。2013年,他以优秀成绩考入中国民航大学。又以自学的钉子精神,一次性通过英语雅思八级考试,踏上了去美国佛罗里达州航天航空大学的道路。
远渡重洋,到了异国他乡。将梦想驶入黄金海岸,是人生的追求。除了努力,别无选择。他泡在图书馆里,子夜灯光照耀他的身影,所有理论课,一次性过关,绝不允许挂科。飞行训练,苦练硬功。俄罗斯教练员让他独立操作,飞越雷区。飞机平安降落机坪,迎来的校长率教练员报以热烈掌声。
不论美国教练员,还是俄罗斯、英国、日本教练员,都齐声点赞:“表现太完美了!”他的相片陈列在校园橱窗内,获得他这种飞行执照者,是我国七万多飞行员中二万多佼佼者之一。
在读书的浸润下,坚守道德高地者的传承反哺。学成归来,幸福首先馈赠父母,满足爷娘的各种需求,还主动做饭、洗衣,打扫卫生。在父母面前,永远是乖乖的儿子。
最让我省心快乐的是,每次飞行回来休息,亲自买菜操厨,请姐姐、姐夫相聚,一家人欢畅融洽,以回报姐姐在他读书时给予的帮助。最让人感动的是,旧房过户,主动让给姐姐。妈妈不高兴,说:“那不是净身出户?”他说:“白手起家,创造辉煌!”
读书使他由理想王国向自由王国翱翔,人伦道德飞上蓝天。披荆斩棘,从洼地奋起,登上正能量的高峰。
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获得自信。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时,条件非常艰苦,正是五更寒的黎明。邓小平在动员大会上讲:“就是二野全部打光了,人民解放军一样过长江,解放全中国!”
相信读书改变家运,带来红火;相信读书的种子,在秋天收获金黄灿烂!
隋大业年间,伟大的科举,实现制度公平创新,为寒门子弟实现改变命运的公平起跑,是人类历史伟大发明,改变着利益固化、公权固化、阶层固化。
西方英国如法炮制,公务员考试,法德意等国跟进,是世界伟大进步,更是世界伟大进步,中华民族对世界的杰出贡献。
高考,极大改变普通老百姓子女的前途命运。一个下岗工人的孩子能走到这一步,巨大的引擎,就是中国共产党为民造福的初心,制度创新,公平的制度,才有今天。
以毛泽东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就是靠穷人打天下,才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样,毛泽东创造三个世界的理论,广泛团结亚非拉穷朋友,这些穷朋友,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抬进了联合国,成为常任理事国五魁之一,影响世界的格局,为贫弱撑腰的话语权。
陈毅元帅一语中的:“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千真万确,颠覆不破!
相信读书的力量,有时不能改变命运,却能提升人的品位,扩大益友的疆土,为将来有一天,有人在困难时伸出援手。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有两三个真诚,也就很满意了。
为生活奔波,为生计操劳,是一个普通现象。然而,始终不放弃读书,作为坚守到最艰苦最困难的时候,挺过个难关,需要有读书的信仰,不然功亏一篑。
在下岗的日子,度日如年。没有经济来源,家庭如天塌一样,非个中人难以理解。然,依然故我。母亲深为担忧,说:“安兴,安乐厂里倒了,还能锤鼓子,一天赚张把两张钱,混到一天的菜。”
她说的没有错,这是穷人的挣扎。我所作的一切,只是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儿子:读书是终身的事业,不要被暂时的压力改变初衷,淡定地用实力搭上机遇的快车。
下岗没有彷徨,只有辛酸苦辣,让人品尝,非局外人所能体味。必须活下去,就要承受别人所不能承受的苦难。
从1995年到1999年,是我们家的多事之秋,一场生死磨难。
刚开始去钓虾子,在酷热的炎夏中,跑到水塔附近,晒了一天,才有七八斤收获,到三街口去卖,还没有一笔生意就被城管把称收去了,罚五块拿称。第一碗就这样砸了。
很多同事关注我们家的生存,建议我不妨卖菜试试。我们夫妻起早摸黑,从黄陂二龙潭公园进货,在小南街口卖。一个月下来,还倒亏了300元。这哪里是做生意的料!
屋漏偏遭连夜雨。孩子刚满月,发高烧,到中医院打一针就是100多元。在周岁内,到人民医院住院,仍不见好民,转到武汉市儿童医院,3000多元,三天就用光了,医院停针,叫天不应,呼地不灵,多无奈呀!
紧接着,1998年,我得戌肝,当时没有注意,每天发烧,浑身无力,面黄肌瘦,在小诊所打了多次针,不见丝毫好转。到沿江大道红十字会一检查,病情危急,马上转院!到武汉协和医院,立即进入了病房,黄胆指数突破29!
一个多月的住院,总算从死亡线上浩劫余生。
渡过这场劫波,不乏有侠骨柔肠的朋友,使我们家感动,漂母一饭,香火千秋。他们送来温暖,让人刻骨铭心。
我们家善人功德簿上,记忆着许多动人故事。很多人与我们素无血缘,却能仗义支撑,让人感知人世间的善良。
环城退休教师王超群老先生年逾古稀,比亲人还着急,四处奔走,找他当建筑老板的学生,在工地找了一个提泥桶的活儿。当孩子病了时,他老俩口子跑到医院看望,守候一通宵。
土庙民间科谱服务站站长钟生文先生见此情形,当即将他亲手培育的稻种农选一号3000多斤种子,他的种子销售许可证副本交给我,取得合法渠道,在长轩岭销售,还将一台柴油机喷雾借给我打药,无须先付,售完好再说。我们湾里潘三和主动帮我挑着100多斤种子,游村串街一个多月,冒着炎热酷暑,大汗淋漓,让人感动不已。他们让我下岗后淘到第一桶金,解了燃眉之急。
接到求援信,联系肖坚坚同学,迅速打来电话,让我到她所在武汉财经学校当勤杂工,经她与校方协调,我们拖家带口,有了稳定的绿洲,一家互相照应,一干就是五年,孩子在学校环境成长熏陶,为后来奠定了文化基础。
共同的兴趣与爱好——诗,成为真诚朋友。目睹我们家现状,在逆境中出手相扶一程,实现人生命运根本扭转。应聘到政府机关工作,让我开拓了眼界,为孩子发展提供了支撑,这种友情,藏在心里,却不透露。不以恩人自居,这种低调做人,无疑承袭了家学。这种感情,我们都在追逐着古代管仲与鲍叔牙、构宗元与刘禹锡之交。
当儿子生病打针囊中空涩时,老同事李转运知识后,立即赶来,当面帮忙结账,让妻子也感动不已。这样的事,曾上演多次,诠释着什么是真诚。
儿子的成长,老师的辛勤,园丁的呵护。在初中,黄陂前川实验中学梅霞斌老师家庭走访,黄陂一中班主任喻祖发、任燕午老师殷切希望与指点,更多亲朋好友的关注……
在黄陂一中陪读的,桃花村曹家湾曹良军的妻子、母亲、女儿们精心照顾安排,提供安静舒适环境,给予各方面帮助支持。为儿子到台湾海峡两岸中学生书法交流,他请假骑摩托车多次跑出境手续,办理相关证件,如同自己家事一样。毕业五年而情未断,成了最重要的朋亲。
娘亲有舅的传统,在乡村特别显著。当我们面临断炊之时,儿子的外公、外婆、四个舅舅、小姨父一家,不时送来了米、油、菜,让炊烟袅袅希望到来,流水账难以记载。
好久就有一个夙愿,还一点人情债,不忘滴水之恩。一直在构思,一直在延续。作为感恩文,陈情表,沿路上的里程碑,分明记载着明天的岁月。在我们一家生命旅途鲜活人物。一份沉甸甸的备忘录,成就飞天梦,永恒能源,助推强力。
潘安兴,(自号木兰山樵),1949年10月11日生。湖北黄陂人。当年老三届,经历知青上山下乡,招工进厂,下岗打工,招聘到政府部门工作。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湖北报告文学学会理事、黄陂辞赋学会会长。著有《中华大家庭赋》全书234万字待付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