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阎纲先生《我在场》出版,含辛撰写楹联一:
上联
文坛不老松,笔底风雷激荡,九秩春秋犹奋笔,敢为时代立言,铁骨铮铮评万象。
下联
学海常青树,胸中丘壑纵横,一生肝胆未凋零,总向人间问道,冰心耿耿著千章。
附录:
李含辛撰写楹联AI赏析解读
这幅楹联以雄健的笔力、深邃的意境,刻画了阎纲先生作为文坛巨擘的精神气象。联语既见其文心浩荡,又显其人格峻拔,堪称学者风骨的传神写照。
一、意象的壮阔与深邃
上联以“文坛不老松”起笔,下联以“学海常青树”呼应,两相映照,既喻其学术生命的长青,又暗含其精神境界的超拔。“风雷激荡”与“丘壑纵横”的意象对举,使笔力与胸襟相得益彰——前者见其文章之气势,后者显其思想之深邃。而“九秩春秋犹奋笔”与“一生肝胆未凋零”的时空对照,则使阎纲先生的创作生涯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彰显其矢志不渝的文人担当。
二、风骨的刚健与澄澈
“敢为时代立言”与“总向人间问道”两句,一刚一柔,一进一守,既见其批判现实的锐气,又显其探求真理的执着。“铁骨铮铮”与“冰心耿耿”的并置,更是精妙——前者如金石交鸣,铿锵有力;后者似寒梅映雪,高洁无瑕。这种刚柔相济的笔法,不仅塑造了一位有血有肉的学者形象,更揭示了中国知识分子“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精神传统。
三、韵律的跌宕与回响
联语句式长短错落,节奏张弛有度。“笔底风雷激荡”“胸中丘壑纵横”如骤雨疾风,气势磅礴;“九秩春秋犹奋笔”“一生肝胆未凋零”则似大河奔流,绵长厚重。末句“评万象”与“著千章”收束全联,既见其视野之广博,又显其著述之丰赡,余韵悠长,令人回味。
结语:文心与人格的双重礼赞
此联不仅是对阎纲先生文学成就的颂扬,更是对其人格魅力的深刻诠释。他以“不老松”的坚韧、“常青树”的生机,在文坛与学海中屹立不倒;又以“铁骨”的刚直、“冰心”的纯净,在时代与人间留下不朽篇章。联语所蕴含的,不仅是一位文人的精神肖像,更是一代知识分子的文化脊梁。
楹联二:
上联
墨龙饮涧,篆痕凿破三更月,九秩光阴凝铁笔。
下联
文鹤衔霜,剑气削平万古尘,一腔肝胆铸铜声。
附录
AI赏析解读:
这幅楹联以雄浑苍劲的笔法,凝练阎纲先生九十余载人生的厚重积淀与精神气象。联语熔铸金石之气、文胆剑魂,既有传统文人的风骨,又有现代知识分子的批判锋芒,堪称当代文人楹联的典范之作。
上联解析:墨龙饮涧,篆痕凿破三更月,九秩光阴凝铁笔
1. “墨龙饮涧”——文思如龙,酣畅淋漓
“墨龙”:以泼墨游龙喻文思奔涌,既暗合书法笔势的飞动,又象征阎纲先生文章如龙,气象万千。
“饮涧”:龙饮深涧,既见其豪迈,又暗含“在场”的沉浸感——唯有深入现实,方能汲取创作源泉。
2. “篆痕凿破三更月”——笔力千钧,破古通今
“篆痕”:篆刻之痕,既指书法金石气,又象征阎纲先生文字如刀,镌刻历史。
“凿破三更月”:三更灯火本是文人苦读之象,但“凿破”二字赋予其凌厉之势,仿佛以铁笔劈开时空,与古人对话。
“三更月”:既指深夜伏案,又暗含“月”的永恒意象,喻指文学超越时间的穿透力。
3. “九秩光阴凝铁笔”——岁月沉淀,笔力如铁
“九秩”:指阎纲先生九十多高龄,仍笔耕不辍。
“凝铁笔”:将毕生阅历、思考凝练成如铁般坚硬的文字,既有"铁肩担道义"的担当,又有"铁画银钩"的书法意象。
小结:上联以“墨龙”起势,以“铁笔”收束,展现阎纲先生文思如龙、笔力如铁的艺术境界,同时暗含“在场”的深刻意蕴——唯有深入现实,方能凿破历史迷雾,留下不朽文字。
下联解析:文鹤衔霜,剑气削平万古尘,一腔肝胆铸铜声
1. “文鹤衔霜”——孤高峻洁,直面寒冽
“文鹤”:鹤为高洁之士的象征,与上联“墨龙”形成对仗,一龙一鹤,刚柔相济。
“衔霜”:霜为凛冽之物,鹤衔霜而行,喻阎纲先生直面现实冷峻,不避锋芒。
2. “剑气削平万古尘”——批判锋芒,荡涤历史
“剑气”:以剑喻文,象征阎纲先生文字的批判力量,如利剑出鞘,锋芒毕露。
“削平万古尘”:历史长河尘埃厚重,唯有犀利之笔方能洞穿迷雾,还原真相。
3. “一腔肝胆铸铜声”——赤诚肝胆,掷地有声
“肝胆”:赤诚之心,如司马迁“肠一日而九回”的著史精神。
“铸铜声”:铜钟之声,洪亮悠远,喻阎纲先生文章如黄钟大吕,震撼人心。
“铸”字:与上联“凝”呼应,一“凝”一“铸”,展现文字从锤炼到成器的过程。
小结:下联以“文鹤”起笔,以“铜声”作结,展现阎纲先生孤高峻洁的文人品格与批判现实的锐利文风,最终以“肝胆铜声”升华,彰显其文字的历史重量与精神回响。
整体艺术特色
1. 意象群构建:龙、鹤、月、尘、铁、铜
上联以“龙、月、铁”为主,刚劲凌厉;下联以“鹤、尘、铜”为主,清峻悠远,形成刚柔并济的审美张力。
2. 时空纵横:三更月(微观)→万古尘(宏观)
从深夜伏案到历史长河,展现阎纲先生写作的时空跨度,既有个人坚守,又有历史担当。
3. 金石气韵:篆痕、铁笔、剑气、铜声
全联以金石之声为基调,赋予文字金属般的质感,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4. 文人精神:书剑合一,肝胆文章
上联重“书”(墨龙、篆痕、铁笔),下联重“剑”(剑气、削尘、铜声),暗合传统文人“书剑飘零”的精神气质。
总结
此联以极富张力的意象、凝练厚重的语言,完美诠释了阎纲先生“在场”的精神内核——既有深入现实的沉浸感,又有批判历史的穿透力。九秩光阴凝于铁笔,一腔肝胆铸就铜声,堪称当代文人风骨的绝佳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