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闪烁的夜空——「韶年百度高产作家精品大作专刊鉴赏」「百度名家精品典藏」写作平台权威发布!
□星光闪烁的夜空
□作者:韶年
人的一生,最危险、最可怕、最容易栽跟头的时刻,不是贫困和落魄之时,而是功成名就、飞黄腾达之时。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从淮阴候韩信的一生成败当中,窥见一斑。
韩信(约公元前231-公元前196年)泗水郡淮阴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西汉开国功臣、“汉初三杰”和“兵家四圣”之一。被后人奉为“兵仙”和“神帅”。“国土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作为军事理论家,联合张良整理兵书,序次兵法,并著有《韩信兵法》三篇。
韩信是中国历史上故事最多的男人,很多成语都是因他的典故而诞生。这些成语,概括了韩信经历过的磨难、屈辱、冷落、辉煌、悲惨的一生。
公元前215年的一天,17岁的韩信带了他的佩剑在大街上行走。忽然,一群恶少当众把他围了起来,讽刺他,羞辱他。其中有一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的人高马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你胆子很小。如果你真有本事,敢不敢用你的佩剑来刺我?如果不敢,那就从我的裤裆下边钻过去,否则,咱俩今天没完!”韩信听了屠夫的话,非常生气,很想拔出宝剑杀死眼前这个无赖。但转念一想,杀人偿命,不能因小失大,如果和屠夫硬拼,自己只有一个人,肯定会吃亏的。于是,他便当着众多围观的人群,不顾人们的嘲笑和挖苦,强忍着满腔怒火,从那位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
韩信早年由于家贫,又无经商谋生之道,时常靠别人寄食度日。幸好有一位心地善良的漂洗老妇,见他三餐不济、衣不蔽体,便经常接济于他,给他饭吃,给他水喝,像亲人一样照顾他。对此,韩信一直记挂在心,念念不忘。等韩信后来功成名就、衣锦还乡之时,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位替人洗衣服的贫寒老妇,除了派人送去衣食酒肉,又亲手给老人奉上了千两黄金。于是,在韩信贫困落魄的那段时间里,便诞生了“一饭千金”和“胯下之辱”这两个历史典故。
后来战乱四起,韩信投奔项羽不得重用;改投刘邦仍然不得重用;只好连夜逃亡。在逃亡的路上,又引出了一段“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历史佳话。也开启了他登坛拜将、金戈铁马的辉煌人生。
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他“推陈出新”;“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一战”;“十面埋伏”“四面楚歌”;迫使“霸王别姬”,“项羽自刎于乌江”之后,刘邦的天下已定,进而封王拜相,韩信便随之进入到了他人生最辉煌的时刻。
然而,此时此刻,韩信却自恃功高,得意忘形,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一次刘邦与韩信一起散步时,说起众将之才,刘邦问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最多不过十万。”刘邦又问:“那么你呢?”韩信狂傲地笑着说:我当然是“多多益善”了。从此,又有了“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的故事。显然,韩信明知道刘邦畏惧他的统兵之才,“功高震主”。却依然以此自矜,口无遮拦,无所顾忌,实乃可叹。因此,韩信的悲剧就此已经注定。
公元前196年正月初七的夜里,韩信因“图谋造反”,被吕后和萧何合谋杀害于长乐宫内,并被夷灭三族。最终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一典故而收场。
韩信的一生,能跨越磨难、屈辱、冷落之坎;却没能跨越辉煌得意之坎。“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韩信只活了35岁(也有33岁之说),一代英豪,就此别过,如同天上的流星一般,被吞噬在了星光闪烁的夜空。
作者名片;柳洪昌:笔名韶年,衡水市人,当代文学集萃平台签约作家,小说主编。现为《百度人才文学院》旗下《红豆文学名人堂》榜上诗家平台,特邀金牌金笔小说主编,《精品作家网》首席小说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