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2月,徐向英诞生在哈尔滨的一个医学教育世家。她的父亲是著名医学教育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学生誓言》主要起草者、哈尔滨医科大学首席教学督导,直至80岁,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坚守长达65年的讲台;母亲同样是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在“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神圣誓言与父母的言传身教的双重熏陶下,年少的徐向英也感受到了这样的一份医学磁场,立志成为一名医生。
1984年,从哈尔滨医科大学毕业后,徐向英便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救死扶伤的伟大事业之中。“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句名言时刻激励着她。在临床工作的日日夜夜,她始终铭记着作为一名医生应恪守的原则与道德修养。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医疗水平尚有限。但徐向英心中有一团火在燃烧,她立志要让中国的肿瘤诊疗跟上国际先进步伐。为此,她刻苦钻研,兼学日语,先后远赴日本金泽大学、东京大学及日本医科大学,开启了长达8年的留学与高访之旅。在日本期间,她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认可,被推荐为项目主要负责人,于1996年承担了日本厚生省《早期肺癌螺旋CT检诊系统的建立》研究。2002年3月,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徐向英成为日本医科大学建校126 年历史上,首位毕业于临床放射医学博士专业的外国人。那一刻,她为自己,也为祖国,争得了无上荣光。
学有所成的徐向英,面对国外的种种诱惑,丝毫没有动摇回国的决心。2002年,她怀着满腔的热忱与对祖国的热爱毅然回到祖国,重新投身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工作中。她宛如一颗闪耀的星,绽放出了属于自己的光芒。
在短短一年内,她便破格晋升为最年轻的科室副主任,同年还被聘为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批博导及副处级管理者。徐向英对医学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付出,很快得到了医院的认可,收获了多项任命: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教研室主任、黑龙江省放疗科质控中心主任、省规培中心主任、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肿瘤放疗分会全国常委等。她还荣获优秀归国人员科技进步奖和医疗新技术奖,以及“优秀教师”“优秀医务工作者”等诸多称号。
时光流转,徐向英准备南下的消息才刚刚传出,珠三角地区的不少医院纷纷向她抛出了橄榄枝,其中某医院更是开出了优渥的待遇。然而,在一番权衡之下,徐向英最终还是选择了“中山医”这个响亮的品牌。当时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三院”),虽为饮誉海内外的综合医院,但由于放疗专业性强、建设难度大,建院近50年却始终没有肿瘤放射治疗科。
2018年3月1日,作为特殊人才引进,徐向英正式入职中山三院并担任肿瘤放射治疗科主任。此时的她,已年近花甲,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仅有两年。她之所以离开生养自己的家乡哈尔滨,舍弃在冰城打下的辉煌成就与荣誉,最初缘由是想要与扎根岭南的独女团圆,享受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
徐向英在肿瘤放射治疗领域已经深耕41年,她擅长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的影像诊断及病理关系与预后研究,对肺癌精准放疗及综合治疗有较高造诣。对于脑瘤、鼻咽癌及头颈部肿瘤、乳腺癌、食管癌、肝癌、妇科肿瘤、前列腺癌及直肠癌等放化疗及靶向免疫治疗,她经验丰富,堪称国内肿瘤放疗的业界翘楚。当谈及自己的成就时,她总是谦逊地说:“我再次‘创业’只是想让更多肿瘤病人得到及时、规范、经济的诊疗。”就这样,徐向英在中山三院开启了肿瘤放射治疗科的艰难且有意义的开拓之路。
离开故土,百端待举。徐向英身为创科主任,尽管有几十年的临床经验,但对于辐射专业基建与设计,她却从未接触过。然而,她没有丝毫退缩,一边如饥似渴地学习,一边亲自参与到全部的工程当中。在那600多个日日夜夜里,她不仅要完成每周正常的医疗工作,包括特诊,医院内肺癌、肝癌、头颈部肿瘤、甲状腺癌、乳腺癌等数个多学科诊疗MDT及全院各科室肿瘤的会诊,还要带领肿瘤放射治疗科团队,穿梭在通风不佳、灰尘满地的施工现场。她与施工人员一起,精心规划图纸、认真现场监督、积极沟通交流,经常加班加点,甚至通宵达旦。
从图纸设计的反复斟酌与数十次的改动,到多种建材的精挑细选;从现场施工的严格监督,到多种相关设备的招标采购和安装;从深夜暴雨中坚守机房,到炎炎夏日里奔波于工地巡查……每一个环节,都留下了她的足迹。她曾数次严肃地说:“这里是未来几十年肿瘤放射治疗科的工作场所,患者在这里接受治疗,我们团队里的年轻人更是每天都在这里工作,我必须对患者和团队的每一个人及他们未来的健康负责。”
2019年1月15日,直线加速器正式启动安装。为了加快安装速度,徐向英与4 位专业工程师,一起打开了整整45 大箱的各种部件,夜以继日地赶进度,在他们的努力下,主体部分与附加部件在短短7天内完成了安装。那一刻,徐向英所展现的超出常人的意志力和执行力,让所有人都为之惊叹,几乎让人忘记了她已是一名年近花甲的医者。
2019年12月2日,这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中山三院肿瘤放射治疗科正式开科治疗病人。
徐向英用1年10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原本需要7年至10年的建科工作,填补了建院近50年的学科空白,打通了肿瘤治疗的最后一环。不仅如此,她还组建了一支梯队完整、配置合理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为医院肿瘤患者的规范诊疗带来了曙光。从“1”到“36”,她率领团队扎实做好医教研各项工作,始终将“规范”作为临床核心,大力推广肿瘤规范化诊疗理念,倡议并促成了医院10个瘤种的多学科MDT诊疗,使医院的肿瘤规范化诊疗实现质的飞跃!
在她的精心领导下,科室的高度规范化已经成为行业典范。为保证盆腔肿瘤放疗准确性,她要求科室放疗误差控制在1 毫米内,这里也是国内首个执行每天放疗前行膀胱超声尿量控制的科室,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她的团队凭借高水平的人文关怀、高质量的规范化诊疗,声名远扬。一时间,全国各地的求医者如潮水般涌来,络绎不绝,甚至有跨越千里从黑龙江到广东求医的患者。
鉴于学科发展迅速,影响力日渐扩大,病人量与日俱增,2022年,医院决定投入第二台直线加速器及近距离后装治疗机,并腾挪办公区改建新病区。从此,徐向英主任带领团队又开始了新的征程。新病区及新设备分别于2023年12月、2024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
2024 年,在医院的宏观布局下,新病区、第二台直线加速器和近距离后装治疗机正式启用,科室在放疗设备质控、放疗精准度、治疗效率、自动化水平等方面均取得了脱胎换骨般的显著提升。各项医疗数据相较于去年同期均实现了历史新突破,增幅均达20%以上。
开科近6年,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科室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迅速崛起并取得了长足进步,凭借卓越的医疗质量及贴心的服务,科室赢得了同行及患者的信赖,多项数据在医院中名列前茅。因工作成效卓著,科室连续荣获2021至2023年度医院医疗质量4项第一,2024 年度再获6项第一。经过徐向英多年来的励精图治,科室声名鹊起,成为华南地区肿瘤规范化诊疗的一面旗帜,为粤港澳人民带来更大福祉。
作为国内肿瘤领域著名专家,徐向英共编写国家级指南、标准9项,现任国家学术团体兼职近40项,广东省学术团体主任委员及副主委近20项,发表论文150余篇、课题20余项。她以一己之力,在短时间内极大提高了中山三院肿瘤放疗科在业内的影响力,带动了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广东省肿瘤放疗高水平快速发展。
每周一下午、周二下午是徐向英固定出门诊的时间,她的病人来自全国各地,大多是通过病友之间的口耳相传慕名而来,也有的是通过本院或外院临床医生出于信任的推荐而来。
肺小结节的精准诊断,离不开徐向英几十年来扎实的临床功底,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在日本的临床实操训练。她手里的放大镜换了一套又一套,都是她珍藏的宝贝。她手握着放大镜,娴熟而微妙地依次查看每一张影像片子。凭着这双“法眼”,千余例影像诊断与病理一次又一次完全吻合,因此,她被同行及广大患者戏称为“结节徐”。
在她宣布结论的时候,有人欣喜若狂,有人瞬间崩溃。她直言:“我不下模棱两可的结论,我会干脆利落地注明,考虑良性或恶性,我们的精准诊断关系到不同的治疗方式,是定期随访,还是择期手术或者限期手术。”
由于需要精准阅片,每位患者均耗时很长,碰上病情复杂点的,一个小时都看不完一位病人。下午6点多才结束门诊是常事,5个多小时,固定的姿势,近距离盯着显示屏,她甚至为了多留一些时间给患者,出门诊当天都会避免吃一些含水量高的午饭,这样可以减少上卫生间的时间。
徐向英始终视患者如家人,竭尽所能为患者服务,解决患者病痛,她常说:“我们不仅要治疗人得的病,更要治疗得病的人。不仅要让每位肿瘤病人活下来,还要活得长活得好,活得有尊严,让每一朵生命之花重新绽放!”
除了门诊之外,徐向英还大力倡议并促成了肺小结节、甲状腺癌、乳腺癌、妇科肿瘤、肝癌、头颈外科、鼻咽癌、泌尿系肿瘤、脊柱转移瘤等10 个多学科MDT 团队。最巅峰的时候,她一年要参加900 例以上的病例讨论,目的是让更多的肿瘤患者尽可能接受到规范的治疗。
她的妙手仁心、悬壶济世得到了同行及患者的认可,被授予“岭南名医”“羊城好医生”“优秀医师”等荣誉称号。
从日本回国后,徐向英先后培养了近50 余名硕士、博士及博士后,她教授的《肿瘤放射治疗学》曾获得哈尔滨医科大学首批“精品课程”,主编的“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肿瘤放射治疗学》进入全国100 余所医学本科院校的课堂。她还被评为“三育人标兵”“巾帼楷模”,荣获黑龙江省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奖项。
深耕教学近40 年,来到中山大学后,历经三载,她创建了“中山医”系统第一个“肿瘤放射治疗学教研室”并担任首任主任,带领团队踏上中山大学的讲台。因教学工作突出,徐向英获评年度“优秀教师”。
“徐老师对我们的影响,将会是一生一世,能做徐老师的学生是一生的荣幸。”“人生会遇到很多老师,但是能遇到徐老师这样的名师真是我最大的幸运。医学是一门经验性学科,徐老师毫无保留地向我们分享她从医四十余载的经验,教会我们如何做一名称职的好医生。她扎实的基本功,以病人为中心、不知疲倦的工作态度,是我一生学习的好榜样。”“言传身教一直是徐老师坚持的教育理念,她不仅仅传授知识和技术给学生,更注重引导学生学做人、育医德,再做事、做学问。徐向英老师,就是我一生的灵魂导师,滋养着我的医者梦想,指引着我一路前行!”徐向英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医德,为学生树立了榜样。
从北到南,从哈尔滨到广州,徐向英在侨联各项工作中主动作为,以自己的专业与热情赤诚奉献。她常说:“在国外学习的经历使我深深体会到,没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就永远摆脱不了被歧视的命运,是祖国培养了我们,我们更要报效祖国。”
作为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广东省侨联常委、广东省侨联新侨创新创业联盟顾问、广州市侨联顾问、广州新侨联谊会顾问及医药与健康专委会主任、中山大学侨联副主席,徐向英积极参与侨联工作,建言献策参与抗疫救灾、捐款捐物等行为,举行防癌讲座、扶贫义诊,被授予“中国侨界贡献奖”“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优秀归侨侨眷先进个人标兵”“省优秀归侨侨眷”等荣誉称号。
荣誉既是鼓励,更是责任和鞭策。徐向英把这些荣誉化作动力,继续保持不变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致力于造福更多患者,助力“健康中国2030”深入推进。
“杏林蔚然成春暖,一路芬芳济苍生。”徐向英是一名医生,用生命的理想与热血书写着医者仁心的动人篇章;她是一名教师,在教育的道路上上下求索、立德树人;她是一名归侨侨眷,从满腔热忱求学海外到毅然回国赤诚奉献,一片丹心永向党;她更是一位巾帼榜样,在新时代为了自己崇高的理想追求不断前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