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笔为刃,以墨为枪!李竹如》——从南京大学走出的抗日英烈作者 南京大学 配乐合成 墨客
诵读 世界文学先锋传媒朗诵团
江山传媒朗诵团
黑龙江有声诗社朗诵团
联袂演绎
编导策划 紫金茉莉 铁微
诵者 博克图 茯苓 铁微 紫金茉莉
孙岩峰 飘扬
读标题 飘扬
综合音频:
前序【英烈史简述】
诵读 铁微 茯苓 博克图 紫金茉莉
我党宣传新闻战线杰出组织者和活动家李竹如,1905年生,山东省利津县人。1928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法学院政治系。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任南京中央大学中共地下支部书记,参与领导中央大学师生和南京各校师生的抗日救亡运动。先后在济南、平原乡师任教,秘密发展党员,培养出一大批革命青年。并在济南创办《新亚日报》,宣传抗日救亡。
1939年5月随徐向前、朱瑞率领的八路军第1纵队进入山东敌后,先后任第1纵队民运部部长,中共山东分局民运部部长、宣传部部长、政府工作部部长,山东省参议会秘书长,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省政府)秘书长,并兼山东《大众日报》社长,新华社山东分社社长,中国青年记者学会山东分会理事长,山东省文协会长等职。他经常说:“一张报纸胜过一发炮弹”。以严格的纪律、严细的作风,培养出一大批优秀新闻工作者。
李竹如身兼数职,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建设做出很多贡献。1942年冬,日军对山东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大规模“扫荡”,11月2日,8000余敌人将山东军区和政府机关包围在沂蒙对崮山上。在突围战斗中,李竹如意外头部中弹壮烈牺牲,年仅37岁……
《以笔为刃,以笔为枪!李竹如》
博克图 茯苓
在民族危亡的烽火岁月里
有一位青年
将沸腾的热血
化作铿锵文字
投身抗日救亡宣传
创办多份进步报刊
以“一张报纸胜过一发炮弹”
为信念 为党的新闻宣传事业
呕心沥血、笔耕不辍
他就是南京大学
1928级法学院政治系校友
李竹如
铁微 紫金茉莉
今年,是李竹如诞辰120周年
让我们一同走进
这位革命烈士的非凡人生
聆听激励人心的奋进故事
感受穿越时空的革命情怀
文启鸿志,投身革命
1905年
李竹如出生于山东利津
一个普通的农家
中学时期
正值王尽美、邓恩铭等革命先驱
′在山东宣传马克思主义
他深受熏陶
心中埋下了革命的种子
孙岩峰 飘扬
假期回家时
李竹如白天读书、剪报
夜晚召集村中学子
在家中讲解天下大事
宣讲民族命运、国家前途
反帝、反封建、
反旧礼教的思想之浪
在青年人心中激起
黄河般的春潮
1925年春节
李竹如在家门上贴出一副对联:
“马列传天下,世界要大同”
短短十字
既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也是他一生奋斗的信仰写照
博克图 茯苓
1927年春
白色恐怖弥漫大地
面对黑暗的现实
李竹如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
与中学的进步青年共同筹资
创办 《竞进》周报
从此踏上波澜壮阔的革命征程
铁肩担道,笔墨铸魂
#李竹如在济南中学读书时合影
1928年
济南“五三”惨案震惊中外
求学于济南的李竹如
亲眼目睹日军的残暴行径
悲愤交加
他返乡奔走
广泛宣传抗日救国思想
铁微 紫金茉莉
随着国民党反动势力步步紧逼
他前往南京
考入了南京大学前身
中央大学法学院政治系
在中央大学求学期间
李竹如一面刻苦读书
一面积极宣传革命理念
#南京大学校史档案馆学习成绩
1931年 “九·一八”事变爆发
全国学生掀起了
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李竹如投身其中
从事发动和组织群众的工作
由于表现突出
他很快就被委任为
中央大学地下党支部书记
孙岩峰 飘扬
李竹如常常在宿舍里
召集党员开会并积极组织
中央大学的同学们参加
南京地下党领导开展的各项活动
在南京中央大学求学期间
李竹如主办的 《前哨》壁报
曾张贴在中央大学门口
在校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
“九·一八”事变后
各地前往南京请愿示威的
革命师生汇集于南京中大等校
彼时,身为中央大学
地下党支部书记的李竹如
积极参与并领导了这一时期
轰轰烈烈的爱国学生运动
博克图 茯苓
1932年8月
李竹如与妻子季华回到山东
在平原第五乡村师范学校任教
他自编讲义、注释原文
引导学生阅读马列经典
组织成立读书会,
宣传革命思想
建立党的基层组织
培养了一批坚定的革命青年
1935年 李竹如
创办了《新亚日报》
并发表署名社论
直指独裁之弊,疾呼言论自由
句句有力,振聋发聩!
铁微 紫金茉莉
1936年
李竹如自筹资金
在上海创办《文化报》
鲁迅先生逝世后
他亲撰整版通讯
《鲁迅先生之丧》
更设专栏介绍
郭沫若、茅盾、丁玲等进步作家
用文化火炬照亮民众心灵
当“七君子”被捕时
李竹如不惧风险
连发数篇声援文章
以笔为刃,以墨为枪
捍卫正义与信仰
孙岩峰 飘扬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
李竹如先后担任
《中国人报》社长兼总编辑
《新华日报》(华北版)副总编辑
大众日报社社长等重要职务
他深知 在民族危亡之际
新闻工作者肩负的责任是一一
唤醒民众、凝聚力量、传播真理
在物资匮乏的环境下
李竹如创造性地采取
“两条腿走路”的方式
筹集印刷材料
甚至土法制造油墨、纸张
保障了报纸的持续出版
在“皖南事变”等重大报道中
《大众日报》一马当先
博克图 茯苓
李竹如用智慧与热血
书写抗战的壮丽篇章
血染山河,浩气长存
1942年深秋
日本侵略者对山东根据地
发动大规模“扫荡”
李竹如随军作战枪弹打光
便用刺刀、石头与敌人拼杀
连续八次击退敌人进攻
夜幕降临,突围途中
李竹如在翻越山顶石墙时
被日军子弹击中
铁微 紫金茉莉
年仅37岁的生命
永远定格在那一刻
他为了新中国血洒疆场
苍天也在为英雄哭泣
1985年清明节
李竹如烈士墓
在利津县烈士陵园落成
徐向前元师亲笔题写墓碑
1988年1月徐向前元帅
再次题词称赞
“李竹如同志是我党
宣传新闻战线上
一位杰出的组织者和活动家。”
2014年8月29日
李竹如被列入国家民政部
公布的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
孙岩峰 飘扬
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
300名著名抗日英烈
和英雄群体名录
回眸历史,展望未来
岁月流转,精神永续
革命先辈,风范长昭
浩气长存,丹心永照
李竹如的一生是
铁肩担道义的凛然风骨
是妙笔著文章的匠心坚守
更是将个人理想融入
时代洪流的生动写照
百廿南大丰沃的精神土壤里
始终生长着将个人命运
熔铸家国大义的红色基因
他们从南京大学走出
走入烽火年代
以一腔热血 铸就时代篇章
李竹如先生的精神
正激励着一代代南大人
继志承烈,接续奋进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
新征程中
赓续精神血脉,笃行时代使命
南京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其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南京大学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学。校址从四牌楼迁至鼓楼金大原址。2006年,教育部和江苏省签订重点共建南京大学的协议。截至2023年10月,学校有四个校区;设有40个院系,开设本科专业91个;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4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8个;有本科生14714人、硕士研究生18103人、博士研究生9430人、留学生1396人。
1.博克图博克图:本名王伟宏,下乡知青,27年军旅生涯,在部队一直从事政治工作,正团职军官转业,政府公务员。朗诵爱好者,丰富的阅历,人生的感悟,都凝聚在他的声音里,他用声音弘扬先进,传播正能量。现已有近千首(篇)音视频作品在“欧震艺术馆”“晓犁文化传媒”“宁古塔作家网”“中国互联网朗诵联盟”等60多家网络平台发表。
2.茯苓,吉林人,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喜欢舞蹈,唱歌,曾在几个平台做普通话教学,现在退休在家相夫孝母!
3.铁微(王尽量): 河北省廊坊市金融系统青年联合会常务副主席。爱好广泛:酷爱运动,杨式和吴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喜欢文学艺术、文学创作,曾在新华社《瞭望》周刊,人民日报《市场报》、《中国政协报》、《经济参考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数十篇。世界文学先锋传媒朗诵团总顾问、执行团长,黑龙江文学有声诗社二社总顾问,常务社长。爱好诵读,影视片配音,配音秀达人。曾在多家媒体平台担任主播和发表多篇作品。
4.紫金茉莉:中国朗诵联盟高级专员,配音秀达人上榜女魁之一;南京人,语言艺术追求者,醉心于朗诵艺术的灵魂诵读者,用真挚的情感倾吐心灵之声,漫步在声音世界的行者。世界文学先锋传媒朗诵团团长,黑龙江有声诗社二社社长、朗诵团长。南京金陵好时光艺术团团员,华夏文化传媒诗社朗诵团、北京古塔读书会朗诵团成员,兼任多家平台主播。
5.孙岩峰:山西太原人,哲学专业研究生,喜欢运动、读书、音乐,特别喜欢朗诵。配音秀达人,擅长制作音画素材等。世界文学先锋传媒、黑龙江有声诗社金牌主播,音频审核部长。在朗诵的世界,以声会友,愿意交结共同爱好的朋友。
6.飘扬(穆小英):中共党员,陕西西安慈善文化中心金牌主播。世界文学先锋传媒主播团长,黑龙江有声诗社二社主播团长。天和诗社指导老师、金牌主播。喜欢音乐,酷爱朗诵,愿用自己的声音再塑文学作品。用声音传递人间真情、传播正能量!与您共享诵读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