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南鹰山:一场迷路与惊喜交织的春日之旅
作者:富有
五月的风,裹挟着松花江畔特有的湿润气息,轻轻拂过松原大地。5月5日清晨,当第一缕曙光洒向城市,松原市影视家协会组织的采风团便踏上了前往南鹰山的旅程。这场以踏青观光为名的出行,因一场意外的迷路插曲,成为了一段充满诗意与惊喜的独特记忆。
采风团一行20余人,既有相识已久的老友,也有初次见面的新朋。大家坐上大客车,从松原市融媒体中心出发。文友们陆续上车,车厢内瞬间充满了欢声笑语。
从对南鹰山美景的憧憬,到分享各自的创作趣事,话题不断,气氛热烈。车窗外,春日的田野绿意渐浓,柳枝随风轻摆,仿佛在为这场出行伴舞。大家畅所欲言,谈笑风生,满心期待着与南鹰山的相遇,却未曾料到,一场意外正悄然来临。 当大客车抵达南鹰山脚下时,原本顺畅的行程突然被打乱。由于信号不佳,地理定位不准确,负责担任向导的日新文友社社长李珊珊与采风团失去了有效联系。在寻找彼此的过程中,采风团的车在八家子的两个村落间徘徊。
一时间,车内气氛略显焦急,有人频繁查看手机信号,有人小声讨论着路线。然而,在这略显紧张的氛围中,却也有人乐观地调侃:“这迷路的经历,倒像是体验了一番抗战时期抗联战士与日本鬼子周旋的感觉。”这番话引得众人会心一笑,焦虑的情绪也随之缓解。后来由主持人徐丽老师咨询了当地的村民,在村民的指导下我们的心才慢慢的冷静下来,当地的村民很有经验,他说你们这么大的一个客车在山沟很不方便,你们应该在原地等待向导来找你们,大客车司机采取这个方法。
其实,旅行中的迷路又何尝不是一种独特的体验?正如古人所言“曲径通幽处”,这场意外的迷路,反而为此次采风增添了几分神秘与诗意。在寻找正确路线的过程中,大家透过车窗,看到了平日里难以见到的乡村景致:古朴的农舍炊烟袅袅,田间劳作的村民辛勤耕耘,路边不知名的野花肆意绽放。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仿佛一幅幅流动的田园画卷,让人感受到了乡村的宁静与美好。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相互寻找,在10点左右,采风团终于与向导李珊珊汇合。随后,大家沿着一条隐蔽的沟渠小路,缓缓驶向山底。当南鹰山真正出现在眼前时,众人不禁被它的独特气质所吸引。这座位于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增盛镇南12.5公里松花江边的山峰,虽没有巍峨险峻的气势,却以其松软沙土的独特构造和漫山遍野的树木植被,展现出一种别样的魅力。它是松原市海拔最高点,达261.8米,被誉为“松原离天空最近的地方”。 稍作休整后,采风团成员们便兴致勃勃地开始登山。600多个台阶蜿蜒向上,大家步伐参差不齐,却都充满了期待。
一边攀爬,一边欣赏沿途的风景,呼吸着山间清新的空气,感受着春日的微风拂面。随着高度的上升,松花江的全貌逐渐展现在眼前。江水蜿蜒曲折,如一条蓝色的丝带,在广袤的平原上静静流淌。远处,江面波光粼粼,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 越往上攀登,视野越开阔。山间的树木以榆树、杨树、山杏树为主,碗口粗的榆树或许已有百年树龄,它们生长缓慢,却见证了岁月的变迁。此时正值春季,山花烂漫,杏花竞相开放,粉白的花朵点缀在绿树之间,为南鹰山增添了一抹浪漫的色彩。在山杏成熟的夏季,这里还会吸引周边村民前来采摘,形成一道独特的民俗风景线。
经过一番努力,最终登上山头的只有十人。站在山顶,极目远眺,整个世界仿佛都在脚下。开阔的视野令人心旷神怡,思绪万千。远处的松花江在此拐弯,当地人称东段为“南江”,西北段为“西江”,江畔的渡口连接着农安县和前郭县,两岸通婚的习俗更是增添了几分人文气息。
据说,两岸居民往来需“换三换交通工具”,这独特的习俗背后,是一段段充满烟火气的故事。 欣赏完山顶的美景后,采风团一行人顺着原路返回大客车,在向导的引领下,前往增盛永酒业。这家百年老字号酒厂,在清朝年间曾是韩氏家族的祖业,如今由王志远总裁经营。王志远先生与采风团中的许多人都是多年的朋友,他为人憨厚,办事认真,经营有道,是当地不可多得的企业人才。
抵达酒业后,王志远总裁热情地带领大家参观。藏酒室内,酒香四溢,一箱箱酒海整齐排列,仿佛在诉说着酒厂的悠久历史;各个生产车间内,工人们忙碌而有序地工作着,从原料的选取到酿造的工艺,每一个环节都展现出精益求精的态度。酒厂规模之大,酿造工艺之精湛,令众人赞叹不已。 这场从南鹰山到增盛永酒业的春日之旅,虽因迷路而多了几分波折,却也正因如此,让采风团成员们收获了别样的风景与体验。
南鹰山的自然野趣,松花江的壮美风光,增盛永酒业的独特魅力,共同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它让我们明白,旅行的意义不仅在于目的地的美景,更在于旅途中的经历与感悟。或许,正是那些意外与惊喜,才让我们的旅程变得更加难忘,更加值得回味。
【作者简介】富有(付有),笔名富十月。男,汉族,吉林前郭人。1958年出生。系吉林省松原市作家协会会员、松原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世界华人艺术家联合会会员。
处女作《走在田野上》,发表在《1993中国诗坛》上。这篇作品曾多次获奖,2005年,被中国文化传媒出版社和华夏学术杂志社编入《中国学术大百科全书》学术卷,并荣获“中国当代优秀学术成果奖”。
2005年8月,荣获“世界华人文化研究中心”授予“国际优秀创新学术成果”金奖。
1994年,诗作《爱情三部曲》《恋痕》等连续发表在《大陆爱情诗百家》上。同年,被中国诗书画研究院授予“百家爱情诗人”荣誉称号,并获得文学报刊编辑资格证书。
1998年10月,被吸收为中国当代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2002年10月,荣获国际华文文学荣誉作家诗人卡:(编号:0207)。同时,被世界华人艺术家联合会授予“世界华人杰出艺术家”荣誉称号。
2006年7月荣获首届“中国文艺杰出成就奖——文学艺术金奖”,并被授予“中国文艺终身成就艺术家”荣誉称号。由中国诗人报编辑出版的个人诗集《心灵的颤音》,被2007年中国作家创作成果报告组委会评为金奖,并提名为“构建和谐社会中华民族知名作家的称号。
2007年3月《温总理印象记》在报纸和网络上公开发表,并荣获国务院新闻办特殊嘉奖,同时赢得了新华社高度好评。2019年荣获中国文化建设委员会授予《国家文化建设贡献人物》奖等。个人传略已被《中华名人大典》、《世界名人录》等八十余部中外大型辞书收录。主要公开发表的作品有诗歌、小说、散文、故事、文艺评论等。部分作品被选入多种权威性选本发行于海内外。
【老丫文苑 :创始人】
陈艳丽,女,汉族,吉林松原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 ,《华夏诗词文学社:社长主编》江南诗词协会会员。作品有诗词、散文、小说《老丫》。经常发布在《华夏诗词文学社》《江南诗絮》《都市头条》《北方都市文化》《松原日报》《松花江》《温馨微语》《艺苑百花》《大江诗社》《巴马文化社》《中国爱情诗刊》《花花上酸菜》等报刊与微信公众平台。(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立即删除。18304439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