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架初成,瓜蔓轻萦。
更蜻蜓、点破池萍。
荷风送爽,槐雪招莺。
正秧儿绿,花儿艳,果儿青。
雷惊蝉蜕,人沸夜市。
任炎威、难阻欢情。
一犁膏雨,千顷嘉禾。
但盼年丰,祈年稔,贺年登。
文/陈野涧(陕西)
浮生若梦逝,弹指半生残。
云舒云卷闲坐,江树映苍颜。
历尽沧桑坎坷,犹记风花雪月,烟火暖人间。
看繁华落尽,思绪绕千山。
流光转,青丝雪,且随缘。
微光一点,照彻尘路亦欣然。
欲效蓬莱仙子,无欲无求自在,康健即真禅。
抛却烦忧事,日日是晴天。
岁月似梭过,淡看水云间。
历经悲欢荣辱,心镜已澄澜。
莫叹芳华不再,自有诗情佐酒,斜照也斑斓。
人间清欢味,最是晚晴甜。
步从容,歌未老,笑嫣然。
平安二字,胜过金玉满雕栏。
但得三分明月,佐我七分快意,何必慕神仙。
且唱黄昏颂,岁岁有清欢。
文/陈野涧(陕西)
油菜籽在镰刀下
交出最后的金黄
秧苗的指尖
触碰不到水田的冰凉
天气预报在手机屏幕
反复修改诺言
荷塘里 蛙鸣
渐渐暗哑成
一段失真的录音
龟裂的土地
用伤口丈量
立夏到秋收的距离
无人机掠过时
撒下数字化的雨滴
我们举起手机
对准干涸的河床
滤镜里 突然
涌出碧波荡漾
和满屏虚拟的稻香
文/陈野涧(陕西)
这是大地睁开的第三只眼
在秦巴山脉深处
四百米垂直天窗里
透着远古星光的残酿
我们站在睫毛般的悬崖边
成为它视线里
一粒微尘的惊叹
阳光在岩壁上
写下光的纹路
蕨类植物用卷曲的方言
讲解石头的故事
那道瀑布是银河的支流吗
为何每一滴水珠里
都藏着不同的天空
我们沿着地壳的脉络行走
钟乳石在头顶缓慢生长
像倒置的森林
石笋与水滴默默守候
在黑暗中构建
一座透明的宫殿
地洞河突然转身
捧出整条汉江的缩影
那些被磨圆的卵石
都是溺水的月亮
我们跪下来饮水时
听见岩层深处
传来地球年轻时的歌谣
当绳索拉回地面
背包里沉甸甸的
不是矿石
而是地心馈赠的
一整块凝固的夜
它将在每个夜晚
释放出细碎的光
多年后某个清晨
发现指甲缝里
还藏着天坑的绿意
正用极慢的速度
往心脏方向
结合《水调歌头》词牌的经典意象体系与创作传统,可对其潜在意象进行以下赏析:
核心意象解析
“老”与“清欢”的辩证
“老”:可能象征岁月沉淀、人生阅历,或暗含“闲适晚年”的意境,与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相通。
“清欢”:化用苏轼“人间有味是清欢”,指向淡泊宁静的生活趣味,如品茶、赏月、观山等雅事,体现文人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自然意象的运用
山水风物:若词中出现“松竹”“溪云”等,则延续了辛弃疾“带湖吾甚爱”的隐逸情怀,以自然喻高洁。
时序变迁:如“秋霜”“夕照”可能呼应叶梦得“秋色渐将晚”的时光慨叹,强化生命哲思。
典型词牌意象的延续
月与酒:若涉及“把酒”“孤月”,则继承苏轼“明月几时有”的宇宙之问,将个人情感升华为普世哲思。
田园闲趣:类似朱敦儒“且插梅花醉洛阳”,或通过“耕读”“渔樵”展现晚年返璞归真的理想。
艺术手法推测
虚实相生:可能以眼前小景(如“一盏清茶”)勾连人生大境(“万壑松风”),体现“小中见大”的宋词笔法。
典故化用:或借陶渊明“采菊东篱”、李白“对影成三人”等典,深化“清欢”的文化内涵。
情感基调
标题“老亦清欢”为晚年抒怀,其意象组合或呈现:
旷达:如“白发渔樵江渚上”的淡泊。
孤傲:如“独坐幽篁里”的孤高自适。
哲思:通过自然意象传递“荣枯皆幻,清味长存”的悟道之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