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在八十年代初,张云田老师通过地区级考试(难度不亚于高考)他以高分录取分配在,云河书院的府谷县卫生学校任中医科教师。张云田老师很亲民,人缘极好,上至书记校长、下至各位老师同学乃至患者们,他都能够真正融入,和群众打成一片,一视同仁,他热爱生活,乐在其中,毫无架子可言。
张老师在教师、医师、院长这个职业上勤勉奋斗了四十多年,赢得学生们、患者们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好评,也赢得领导层的高度赞扬。
张云田老师是全科主治医师,他通晓中医各科知识。曾经给我带了整整三年中医课程,无论讲哪门课他每每深人浅出,时而介绍些临床经验;时而介绍些病案实例;时而介绍些中医经典名言术语;也介绍些医界名人故事。以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不致课堂死气沉沉。他示意同学们,“不要讳疾忌医不懂得地方要大胆提问题,我要作到有问必答,有疑必解,而且回答的解释的要力求具体力求明朗,这是我做教师的职责”。张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同学们普遍反映,张老师这种授课方式才能听进去了,才能接受了嘞而且记得又牢。他总是以温馨示人,以情,感化学生。为了能把课程讲的更好,张老师也经常和其他老师学习交流授课方法、备课之心得,她深知备好课也是讲好课的先决条件,何乐而不为呢。
记得张云田老师嗓子也不错,有一年过阳历年,应老师们同学们的强烈邀请,让他高歌一曲,他来了一首歌唱家蒋大为演唱的《俊马奔驰保边疆》,他唱的歌声是那么悠扬、他唱的歌声是那么动听,得到老师同学们的满堂喝彩。假如从小在音乐这方面培养发展张老师还是很有天赋的。譬如每到星期天没人的时候他在办公室用笛子独奏一些曲子如《扬鞭催马运粮忙》等等我常驻足欣赏也是那么悠扬也是那么动听,听的人很有乐感......
卫校也设有团组织,张老师担任团支部书记、我担任副支书。每周六过团组织生活,张老师给同学们学习一些有关团组织生活的活动内容,最后带领同学们提纲挈领的讨论讨论,以提高同学们对团组织生活的认知与觉悟,每到团组织生活散会时,张老师总要谦让我,而且很客气的说,埃锁还有什么说的了,给咱说说,那时的我年轻比较怯场,总是说张老师没说的了,同学们有说的么,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没了,这时张老师宣布,咱团组织生活会就开到这里哇,咱散会吧下次再见同学们!
大约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由于念母心切,方便照应耄耋之年的老母亲,他强烈要求卫生局将他调回老家麻镇中心卫生院上班吧,经过一段时间的协商卫生局终于同意了他的请求,大孝子的张云田老师终于能和老母亲团聚了,这是他多么梦寐以求的大事啊!他的调回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他十几岁时就跟随父亲在麻镇、晋、陕、蒙周边看病行医了,有时患者家属竟赶着驴骡让张老师父亲骑着,争取快一点到达看病地方。由于张云田老师临床经验丰富见的病多,人品好、医德好、技术好、正是咱庄户人家,养得起用得上的好医生。这次张云田老师的学成归来,在当地引起不小的反响,街头巷尾集市上的人民群众,很长一段时间都在议论此事,咱镇上的张云田大夫回麻镇当院长了,这回可给咱调来个好医生了,这是咱麻镇人民的光荣;这是咱麻镇人民的福气;干部群众自然是喜出望外的,时间不长府谷县卫生局任命,张云田同志任麻镇中心卫生院院长的批文就发下来了。张云田院长一上任发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传统工作作风,和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工作方法,他开了几天会,让医院职工畅所欲言,充分发表意见,发扬成绩,纠正瑕疵、纠正纰漏,时间不是很长就将工作干的风生水起,声名鹊起,晋陕蒙的患者蜂拥而至前来就诊,患者每天就像是过集似的排队看病。甚至于还不分昼夜的出诊看病、有些群众来请医生,点名非请张云田院长不行,有时也给临盆妇女接生,这是常有的事,张云田院长再忙也总是乐哈哈的说没办法,都是咱本地人么不得不这样干。他的工作很快受到上级的表彰和奖励。
也就在一九九六年元月4日我有事找张云田老师,我走到办公室先商量了该办的事宜,事后张云田老师说今天黑了你也走不成了,该办的事情咱明天办。既然来了麻镇必须到我家埃锁则,盛情难却弄的我也真不好意思婉拒,那就去吧。晚餐后张老师和我彻夜长谈,谈工作、谈学习、谈人生,第二天早饭后,他拿出一本《实用中西医结合内科手册》一书送给我,这是一本资料性的书,你拿上在农村出诊时翻看还是挺不错的,我万分感激,并说谢谢张老师了,张老师笑着说不用谢不用谢。随后我们观看了麻镇的镇容村貌,和他自己修的房子准备退休后开办门诊,视形势与政策走向而定。那时的交通很不便利,张老师给我说了好几个车才搭上,下午我上车时与张老师握手告别!现在想来张老师的热情、张老师的好客,真让我受宠若惊,终身难忘!
目前张云田老师已经退休,但他退休不褪色,仍坚持在中医事业的第一线,继续在诊所坐诊,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操劳着守护着,这时张老师表示只要身体充许,只要还能干得动,我情愿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好架,护好航,服务一辈子!
王埃锁,男,中专文化,家居陕西省府谷县庙沟门镇。七十年初在本大队当了很多“官”,还入了党,在信用站干了几十年,平时爱好写点小东西,也给县广播站时不时写些小稿件,偶有小文见报,是农民通讯员。改革开放后,先后在云河书院府谷卫校乡村医生提高班、府谷卫校中医提高班、榆林地区儿科急救学习班学习四年,经省卫生厅考核发给《中专水平证书》。由于本人学习刻苦,再加上四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深受当地民众信赖,人称“好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