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雨巷文学社

作者简介:
汤优烈,籍贯诸暨,杭州人
杭州第八中学69届初中毕业。杭州大学中文系(函授)本科毕业,文学士学位,浙江大学公共管理研究生结业。
曾为浙江生产建设兵团知青战士,当过电影放映员、广播员。
回城后,一直在交通系统工作,退休前为杭州市交通局干部。
现为杭州市朗诵协会会员,中国朗诵联盟会员,黄亚洲书友会朗诵团团长。
现居杭州市。

我的兵团岁月(共19章)
学干农家活(第六章)
野营拉练结束后不久,我连与七连合并,整编为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十团一营二连,过不多时搬进了新建成的营房。新营房地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一个叫唐家兜的地方,距湖州大约有十五六里路,离基山营部有七八里地
新营房由两幢宿舍、一个饭堂兼会堂和一间厕所组成。三大一小四间房子均是黑瓦黄墙,在偌大空旷的田野里显得甚为显眼。
连队共有一百五十余知青兵团战士,男女差不多平分,负责耕种三百多亩水稻田。
作为连队文书,一般没有下田干活的任务和要求。但我总想着,在做好本职工作之外,该抽点时间与大伙儿一起学着干点儿农活,不把这些农活儿都学会,不是枉称自己在农业连队干了。
在学校的时候参加过“双抢”,收割、打稻、嗮谷等农活都干过,但是像耕田、插秧、耘田等农活却都没有干过,很愿意学一学、干一干。
早春耕作开始了。那天一早,我就随同连里的耕田班战友们一起出发了。耕田班班长施锦钊是我中学同学,他可是耕田的一把好手,个头高大、结实健壮、头发微微有点卷,大伙儿都戏称他“卷毛班长”。班里的其他战友也大多是人高马大的,那可是经过连长精心挑选出来的哟。
清晨,早春的江南田野显得那么清新,偶尔从远处传来几声狗吠让人更觉恬静。
和煦的春风中,一队牵着耕牛、肩扛农具的知青战士在田间的垄沟水渠边行走。沟渠里的流水有节奏地发出“唰唰唰”欢快的声响,那一大片绿油油、紫盈盈的草籽地,在春日阳光的照耀下,仿佛成了一块快色彩斑斓的巨型地毯,真是漂亮极了。这大片大片茁壮生长的、足有三四十公分高的草籽,可是当时种植水稻最好的有机肥料呵。
作业场地到了,耕田班立马摆开架式,施班长一马当先,脱掉鞋袜,卷起裤腿,大步跨进草籽地最外圈,牵来水牛,套上绳子,装好犁耙,随着高喊一声“吁……”(唤牛语:走)水牛迈步了,随着犁耙的缓慢前行,草籽被埋进土里,黝黑的泥土隆凸在了地面。那一边,副班长小朱也开始了同样的耕作。不一会儿,两边两条均匀隆起的黝黑沃土呈现在我们面前。
“优烈,你来试一试,”施班长从田里传来喊声。“好嘞”,我应和了一声,三下两下脱下鞋袜,卷起裤腿,下到田里,从施班长手中接过犁耙,按他叫我下犁、扶犁的要领,开始喊起“吁……”,耕牛听话地迈步了。由于犁头扎得不够深,翻上来的泥土太浅,明显不符要求,只得重来。这次我将犁头插得深了些,泥土翻上来多了,基本符合了要求,但是在行进过程中必须要用力压住犁耙托,才能保持耕犁的深度。没过一会儿,用力压住犁托的手就开始抖动,压不住了,犁头开始往上抬了,泥土又翻得浅了。试了几次,都是这个样子,看来耕地这活儿力气小了还真干不好,怪不得连长选耕田班的人,都要人高马大的。看着耕田班的战友们干得那么有板有眼的,都像老农把式,心里真感到十分佩服。
学耕田尝到了些滋味,但由于个小力弱,完成的质量与效果不太好,看来农活也不是那么好干的。
过了些日子,我又随耕田班出发了。那天他们的任务是耙整土地,就是将犁翻好的泥土耙平整匀,为接下来的插秧做好准备。
耙整泥土的农具是一个长宽约一米三四十的木框架子,框架子下方钉有许多长十来公分的铁片, 框架中间横钉着几根木条,人就站在框架与木条上操作。
施班长安放好木框架,站了上去做起示范,只见他拉起牛绳,扬起鞭子,高喊一声“吁……”,水牛前行了,顷刻,在木架与铁片的作用下,堆积高低不平的稻田变得平坦齐整了。
这农活看上去好干又轻松,站在木框架上也不吃力,我心里想着,便自告奋勇对施班长说,让我来试一试。得到应允后,我立马站上木框架,高喊一声“吁……”,耙地木框架向前移动了,嗯,蛮稳的,感觉不错。
正在得意之时,站立的右脚随着木架的抖动突然滑进框架与木条间空隙的泥里。我吓懵了,一时六神无主。施班长见状,急喊“哇……”,(唤牛语:停)水牛即刻站住不动了。这时牛要是再走几步,后果不可设想哟,真让我吓得不轻呵。我急忙用力想把脚从泥土里拔出来,可就是不行,施班长急忙冲上前来,帮着我把脚从泥里拉了出来。
此时,我真的是冷汗一身,要不是施班长眼明嘴快,或许我的脚会残了。看来,看着轻松的农活,干起来也不简单呵。随后,在施班长的示范指导下,总算学会了耙整土地。
稻秧插下去后不多久,就要耘田,这是助苗生长的重要环节。记得学耘田我是跟着女班一起去的。早晨,女战友们头戴草帽、卷起裤腿下到田里,双手不停地扶苗、去草、匀土,嘴里还不时哼几句样板戏。我照她们做的样子,从稻田的这头,挥动双手扶苗、去草、匀土,一步一步往后退,一直到稻田的那一头。女班的小黄班长,仔细看了我耘田操作的全过程,一声“好嘞!”并对我竖起了大拇指。
瞬间,我突然感觉脚上有点痒痛感,一抬左脚,只见有两条蚂蟥叮在脚背上 再抬右脚,脚后跟也有一条,赶紧跑上田垅,将蚂蟥打掉,蚂蟥一打掉,鲜血就流了出来,红了脚跟和脚背。
“哈哈,干农活也会要流血,但不会有牺牲的”,女战友小金乘机调侃道。我向她做了个鬼脸,二话没说,立马回到田里,又从头开始耘起田来,接连转了好几个来回,圆满完成了上午的耘田任务。
老兵排长看我学完了耘田,小声对我说,“小汤文书,我带你学个新鲜的活儿,钓黄鳝,怎么样?”我连忙应允着。只见他左手提着个小水桶,右手拿着根三四十公分长的粗铁丝,铁丝的头上串了条大蚯蚓。“走,跟我来”,说着就拿着铁丝在稻田边、垄沟旁有小洞洞的地方东戳戳、西点点,突然在一个小洞口拿着蚯蚓向里探探,然后即刻往外一拽,只见一条粗粗的大黄鳝被引出洞外。我可从来没有见过黄鳝是这么钓的,真是大开眼界,赶紧弯腰去抓黄鳝,可这玩意儿太滑了,怎么也抓不起来。排长说一声“看我的”,手一下去,即刻将黄鳝钳进了小水桶,嘿,真神了!以后又是如法炮制,不一会儿,小水桶有点沉甸甸了,足足钓了十一二条,中午大家尝到了鲜美的鳝味。
我在农业连队总共呆了半年时间,但是在自己的求知欲望下,几乎所有涉及耕种水稻的农活都学过或有意识的去干过,除此之外,也干过挑粪烧杆沤肥的农活,记得那次从船上卸大粪时,由于过跳板时脚下一滑,大粪溅了一身,真是臭不可闻,引得在场战友们哄堂大笑。
我还学会了摇撸划船,当时我们连队的农业劳作工具,诸如锄头、镰刀、簸箕等等什么的,大多是我摇着船撸去七八里地之外的基山营部领运回来的。
(未完待续)

投稿须知:
1.本刊为公益平台,欢迎公益投稿。
2.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原创作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3.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首发作品。
4.本平台刊发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评论,书法、绘画等。
5.投稿作品一经刊登,本刊以及中国雨巷文学所属机构均有使用、出版之权利。
6.投稿作品7日后未刊登,作者可自行处理,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须提供:
1.文本、2.作者简介、照片
3.朗诵者简介、照片,4.诵读音频、视频
投稿联系热线:13306500910
中国雨巷文学社
首席顾问:黄健 、特别顾问:周绍志
顾问:毛建一
海外顾问:鄧瑛(德国)、王静(英国)
雨巷文学编辑部
总编:陈继业
主编:韩菜菜
本期编辑:陈继业
2025年 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