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原创首投)
夏夜的大巴山
有点空旷。
抬头望,
邀请闪烁的
星星来作客,
还有月亮!
人总喜欢合群
热闹,
那颗明亮的象爸爸,
那颗晶萤的是妈妈,
我在中间闪亮,
还有弟弟与妹妹,
和那远方的数不清的朋友们!
不想留在大山,
不想自生自灭,
不想一世孤独!
让我们
快点长大吧,
让我们走出大山,
雕盼青云,
马思边草!
早日走进北上广,
那儿热闹,
那儿拼博,
那儿成功,
那儿就有辉煌!
让我们也早日闪亮!
周榜尧于乐山
2025.05.6日

这首《望星空》通过大巴山夏夜的星空意象群,构建了从孤独到憧憬的情感脉络,展现了山区少年对家庭温暖与社会机遇的双重渴望。以下从三个维度解析其意象运用:
一、自然意象的对比性铺陈
开篇以"大巴山夏夜"的"空旷"奠定孤寂基调,随后通过"星星""月亮"的拟人化("邀请作客")实现情感转折。星月意象既呈现山区环境的纯净,又通过"闪烁""晶萤"等动态描写赋予天体灵性,与地理空间的寂寥形成张力。
二、家庭意象的隐喻性重构
诗人将星座重构为家庭图谱:"明亮的象爸爸""晶萤的是妈妈"构成传统家庭符号,而"我在中间闪亮"与弟妹星群形成亲密星座群。这种天体拟亲缘的写法,既缓解现实孤独感("不想一世孤独"),又暗喻山区孩子如星辰般自带光芒的生存状态。
三、都市意象的象征性投射
末段"北上广"作为"青云""边草"的终极指向,通过"热闹/拼博/成功/辉煌"的排比形成都市神话。与山区星空的自然静谧对比,这类人造光明意象(霓虹、楼宇灯光等未直接出现但可联想)成为改变命运的物质性象征,完成从"自生自灭"到"早日闪亮"的精神突围。
全诗意象演进体现三层空间跨越:地理(大巴山→北上广)、社会(封闭→开放)、心理(孤独→憧憬),最终在"闪亮"的双关义中达成天体光辉与人生价值的意象同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