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郭占奇,一九四九年农历二月生,河北省曲阳县南留营村人,大专文化。1971年初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涪陵军分区,1989年就地转业在涪陵工作。热爱传统诗词及书法近六十年,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为涪陵地区作家协会首届会员(并书写成立大会横幅),重庆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涪陵地区书法协会首届理事和涪陵区书法家协会理事。在正规的全国诗文大赛中获一、二、三等奖及精品奖、优秀奖多次。拙著《芝兰集》(上册为《寓庐诗话》,下册为诗词集《天高茶对月》和文集《涪陵赋》共计63万字)由北京线装书局于2023年8月出版并被国家图书馆收藏。
看工人高空作业小视频
文/郭占奇
千寻楼厦入云端,性命全凭一索悬。
尔虽无恙尔须记,莫向妻儿父母传。
网络点评
这首以工人高空作业为主题的绝句,通过凝练的笔触展现了现代劳动者的高危工作状态,与多首讴歌建筑工人的诗词形成鲜明对比。以下从三个维度进行专业鉴赏:
一、意象体系的创新性表达
垂直空间的极致渲染
"千寻楼厦入云端"以夸张手法("千寻"为古代长度单位,约合2300米)构建超现实高度,与何云春诗"新楼耸立入云端"、"百尺楼"等传统赞美式描写不同,此处刻意强化楼体与渺小个体的悬殊对比。
"一索悬命"将安全绳具象为生死界限,比扯片流云来做伞"的浪漫化处理更具冲击力,直指高空作业的风险。
危险叙事的视觉转化
后两句采用监控视角般的白描手法,与左河水词"万丈高楼砌楚辛"的第三人称叙述形成反差。"尔虽无恙"的即时性提醒,宛如视频拍摄者画外音,比"险脏不惧惧求薪"的概括性陈述更令人揪心。
二、情感张力的特殊建构
沉默注脚
"莫向妻儿父母传"道出劳动者被迫隐瞒高空作业风险的生存困境,与"殷勤只为稻粱谋"的坦然相比,恰是"城市繁荣添锦绣"赞歌背后的沉默注脚。
安全教育的诗性警示
末句以反抒情手法完成安全教育功能,较之"浑身透汗也飘香"的乐观主义,这种"不敢示弱"的生存智慧,折射出高空作业的艰辛。
三、传统形式的现代性突围
七绝体例的当代激活
严守平仄却使用"安全带"等现代词汇,与七绝"骄阳扇火汗珠流"形成互文。但本诗将杜甫"三吏三别"的写实传统转化为短视频时代的即时记录,比左河水词"异乡校外儿八岁"的叙事更具现场感。
劳动书写的范式突破
突破"钢梁铁骨撑天地"的宏大叙事,以微观视角解构"基建狂魔"神话。与他"今朝也做主人翁"的身份宣言相比,本诗"性命悬索"的个体焦虑,更真实反映城镇化进程中高空作业安全的重要性。
白鹤梁文学
编审/曾小蓉
投稿邮箱/1215050582
微信/扫二维码
点评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