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韵流芳处,惊鸿照影来
文/高金秀(甘肃)
暮色漫过拉萨河粼粼波光时,她倚着雕花栏杆缓缓转身,腕间的银铃便撞碎了满院夕阳。那惊鸿一瞥恰似唐古拉山巅的初雪,簌簌落进众人眼底,将整个会场蒸腾的喧闹都凝作了无声的赞叹。
藏式头饰在她鬓边轻颤,九眼天珠垂落的流苏扫过耳畔,恍若雅鲁藏布江翻涌的浪纹。最惹眼的当属那串绿松石璎珞,每颗珠子都浸润着高原的晨露,在灯光下流转着纳木错湖的碧波。相传藏民会将祈愿系在松石孔中,此刻那些被岁月沉淀的祝福,正随着她的动作叮咚作响,像是远古的牧歌穿越千年,在耳畔轻轻吟唱。
及腰的长辫裹着五色丝线,暗红的玛瑙珠在发梢晃出细碎的光。发间还别着枚银质格桑花,花蕊处嵌着的珊瑚红得惊心动魄,仿佛将整个藏地的晚霞都揉碎了封存在里面。当她抬手整理发丝,辫梢的铜铃便叮咚相和,让人想起玛吉阿米窗前的月光,温柔又缠绵。
那袭藏袍是匠人用三十道工序织就的奇迹。米色氆氇上,彩色丝线绣出的八瓣莲花正在悄然绽放。金线勾勒的祥云沿着衣襟蜿蜒,与袖口处的盘羊角纹遥相呼应,针脚细密得如同雅砻河谷的春草,每一针都诉说着藏族先民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腰间束着的赭红腰带,缀满了贝壳与铜片,走动时沙沙作响,恍若风吹过玛旁雍错的湖面。
她坐在人群中央,却自成一方静谧天地。周遭身着藏装的男女正围着篝火起舞,铜钦号角的低沉呜咽混着扎木聂琴的悠扬旋律,在夜空中织就一张绚烂的网。可她只是安静地捧着酥油茶,看杯口袅袅升腾的热气模糊了身后LED屏幕的霓虹。那双眼眸比羊卓雍措的湖水还要清澈,倒映着千年古寺的经幡,也映着现代都市的灯火,恍若两个时空在她眼中悄然重叠。
当她起身走向舞台,藏袍下摆扫过满地星光。指尖轻触琴弦的刹那,《阿玛勒火》的旋律倾泻而出,嗓音如同被雪山融水浸润过的绸缎,婉转间带着苍鹰掠过雪山的辽阔。台下骤然安静,唯有她的歌声在会场回荡,时而像珠穆朗玛峰的风般苍凉,时而如林芝桃花般温柔,唱尽了高原儿女的悲欢离合。
曲终时,掌声如潮水般涌来。她微微躬身,颊边的高原红比格桑花还要明艳。有老者颤巍巍递上洁白的哈达,年轻人举着手机记录这动人瞬间,而角落里的画家早已挥毫泼墨,试图留住这转瞬即逝的美好。
散场后,她独自走向布达拉宫广场。月光为她的藏袍镀上一层银边,影子被路灯拉得很长很长。经过转经筒时,她伸手轻推,铜质的经筒发出嗡鸣,与远处传来的法号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有游客驻足凝望,惊叹于她的美丽与从容,而她只是微笑着点头致意,继续前行,留下一路藏香,萦绕在人们心间。
这惊鸿一瞥的美丽,是藏地千年文化的缩影,是传统与现代碰撞出的璀璨火花。她不仅是美的化身,更是文化的使者,用自己的方式向世界诉说着藏族的故事,让那份来自高原的纯净与美好,在时光的长河中永远熠熠生辉。
作者简介:高金秀,甘肃省天祝县打柴沟小学一级教师,大专学历,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本人兴趣爱好广泛,写作,论文,书法,绘画,唱歌,跳舞,剪纸,手工制作等,都是国家级一等,二等,优秀奖。公开课也比较成功,得到评委好评。在教学期间,成绩名列前茅。多次获奖。得到大家好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教育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