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3徐太读书会两周年感悟
黎汪洋
5月3日,这个在日历上普普通通的一个日子。对我而言,却因为2022年的一次特殊的读书会而变得不同寻常。2022年5月3日,我参加[了由大冶作协在殷祖徐太专门为残疾人作家举办的读书分享会;“阅读*爱与奉献“,借此机会与残疾人作家徐新洋结缘。
残疾人作家徐新洋和我一样是脑瘫残疾人。初次认识徐新洋是在《果城里》公众号上看过徐老师的一些文章。而且周瑞玲老师在大冶文学公众号上专门写过一篇关于徐新洋老师的报告文学。在我心里,徐新洋老师是一个身残志坚的残疾人作家。
在徐新洋老师的文章里,给我留下深刻影响的是那篇《太阳光大,母亲恩大》的散文。在这篇文章里,徐新洋老师刻画了一位伟大而平凡的母亲。文中那一句”她虽然不知道写作时什么?不知道文学对于我来说意味着什么?但知道我爱看书,只要我高兴的事,她就乐意去做,宁可饿着,节省下一碗米粉钱,为我买书。“让我感动不已。
那天我与徐新洋、敏捷、鲍金芝、袁文华、刘福林五位残疾人作家相约徐太。这次读书会上分别朗诵了我们五位残疾人作家的作品。与此同时,我对四位残疾人经历大致有所了解。尤其是徐新洋与鲍金芝两位的生活经历留下深刻影响。从他们的诉说当中我感受到,在生活环境与境遇上,我是幸运的。在人品与成就上,我与他们有很大差距。
我无法忘记第一次见到徐新洋老师的场景。那天我与几位残疾人作家坐在大会主席台前面。本来徐新洋老师也应该坐在主席台上。但因为身体原因,徐老师不能久坐,只能站在后面的墙角边看。只看到徐老师带着眼镜,拿着竹竿吃力地站在后面墙上看着我们。脸上时不时出现几分吃力的模样。
读书会结束以后,我来到徐老师旁边与徐新洋老师亲切握手。那天,徐老师穿一件牛仔服,拿着竹竿站在墙角。我注意观察了徐新洋老师的外貌,他的身体严重畸形,手臂很细,站着依靠竹竿十分的吃力。他面带微笑的与我交流,我注意观察他的手,几乎是皮包骨。很难想象,他是如何用竹竿敲击键盘码字的。写作对于他来说,实在是用生命书写。
看着眼前的徐老师,我很难想象,就是这样一个脑瘫残疾人。却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小小说百余篇。创造了常人无法比拟的神话。在董恩杰老师朗诵了他的《太阳光大,母亲恩大》之后。我对徐老师的母亲产生了几分敬意。
敏捷老师是一个十分重情义的恩,那天读书会,敏捷老师特意给徐新洋200元,在开会前,两个人为了钱谦让了很久。他们的友谊很让我感动。那天,闲聊时,徐新洋老师说:“敏捷自己生活都困难,还给钱我。”
2022年徐太5*3阅读会给我很多收获,从这一次阅读会上,我看到了什么是优秀的残疾人。也觉得自己早年很多行为是井底之蛙。正如周瑞玲老师在读书会开场白中说的:“文学是一个很神奇的事物。当命带你不公的时候,文学能主宰你的运。
文学是一个人对生活对社会认知的产物,一个人文章的字里行间透露出这个人所走过的路,读过的书与见过的人。
去年五月份,因颈椎病与家庭琐事的缘故我大病一场。六月份的时候,周瑞玲老师与程时钿特意到家来看我。那天下午,周老师讲了很多关于徐新洋老师的事情。并且告诉我目前我写作存在的问题。
去年的大病是我人生的一次转折点,这次生病让我知道我的真实处境,知道自己日后要什么。
今年3月份,在青龙山公园大成殿举行哦徐新洋老师的新书《我还能》读书会,我也参加了。经过一次家庭风波,我更加珍惜大冶作协文友给我的关爱与陪伴。也明确了日后在写作上的规划与方向。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有人陪伴的人生才充满诗意。
自20年参加大冶作协姜桥年会以后,以及在作协三年多的日子里。我放佛找到自己的归宿。大冶作协是我心灵上的家园、无法忘记与文友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