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吴艳伟;笔名:清晨。初中语文教师,河北省优秀乡村教师,高碑店市作协会员。喜欢朗诵,热爱读书,略有拙作发表。
榆钱飘香
文/吴艳伟
立春以后,鸟叫声,越来越清脆,阳光,越来越温暖。沉睡了一个冬天的大地,也越来越松软。
村头柳枝摇曳,田间麦苗轻舞。桃花杏花梨花次第开放,红的热烈,粉的温柔,白的纯净。风里带了阳光的味道,还有花开的声音。一夜之间,院外的榆树开满了嫩绿色的“花”!
榆钱,是榆树的果实。你看,它们一团团一簇簇,紧紧地簇拥在一起。每一片都像一张圆圆的脸,它们面对面,肩并肩,手拉手。它们开得那么热烈,那么奔放。一阵暖风吹过,它们在枝条上荡漾,像一群荡秋千的孩子,兴高采烈,叽叽喳喳着:“再荡久一点,再荡高一点……”有哪一阵春风不喜欢这样可爱的孩子们呢!此刻,从榆树下经过,真有“一帘幽梦”的幻觉,是幽香浸润了整个鼻腔,直入肠胃。
母亲是做榆钱饭的能手。她能用榆钱做成榆钱馍,榆钱窝窝头,榆钱粥,榆钱饼,榆钱疙瘩汤,蒸榆钱饭,榆钱炒鸡蛋,榆钱馅蒸饺。还能将干榆钱炒熟,做榆钱酱。小时候,我家是“大户”,老老小小有十三口。每当榆钱满枝的时候,母亲就拿着簸箕去撸院外榆树上的榆钱。一会儿的功夫就能撸满满的一簸箕。母亲先将榆钱择净,再清洗,和玉米面,放适量的盐和小苏打,再加清水,搅匀。接着,一个个形如小塔的榆钱窝窝头,就整齐地排列在锅中的蒸屉上。在一旁添柴烧火的我,已然垂涎。随着蒸汽不断地升腾,榆钱窝窝头的香味儿就在整个屋子里弥漫了。
据说,自东汉起就有食用榆果的记载了 。
每年的榆钱饭虽然只能吃十天半月,但对于那时“贫穷”的春天里的我们来说,已是院外那棵榆树对我们的最幸福的馈赠了。
五年前的春天,母亲做心脏支架手术,在医院住了十多天。我们姐弟几个都抢着出医药费,争着陪床。有一天,大姐回家拿换洗的衣服,回医院的时候,带去几个榆钱窝窝头。母亲开心地说:“我想吃榆钱窝窝头有好几天了!”
“杨花榆荚无才思”,榆树对生长环境不挑剔。它能在土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地方茁壮生长;也能在荒漠、丘陵及荒山、砂地等地区生长。真可旁谓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榆树还具有较强的耐干冷特点。榆树的皮磨成粉末可做熏香,据说也可入药。榆树的嫩叶可做榆叶饼,是老一辈人喜欢的“美食”。《本草纲目》记载,嫩叶炒或熬汤食用,可起到消水肿、利小便等作用。榆木坚韧结实,自古就被用来制作家具、车辆、农具等。据《汉书》记载,汉高祖以榆树为社神,祈祷国家物产丰饶。
榆树,我的故乡极普通的一种树。它没有柳树一样婆娑的姿态,没有松柏一样屈曲盘旋的虬枝。它朴实,正直,也不缺乏慈爱,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它是树中的大丈夫!当你在村边,看见贫瘠的路沟旁傲然挺立着这么一株榆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质朴,真实,善良,至少也象征了我们华北平原的农民。难道你就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浓烟滚滚的火灾现场,就像这榆树一样奋勇向前的消防员!难道你就一点也联想不到,在疫情席卷全国之时,奋战在一线的所有医务工作者!
这就是榆钱,春天榆树上普通的花朵。它们没有桃花杏花娇艳美丽,没有玫瑰牡丹花香四溢。它们片片靠紧团结,让我联想到,在农村教育教学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教育工作者!它们朵朵安然绽放,让我联想到,在各行各业孜孜不倦、默默奉献的劳动者!
春天,是孩子们拽着风筝在田间奔跑,看谁的风筝飞得更高;是老人们沐浴在阳光下,谈着人生唠着家常;是蜜蜂在灿烂的油菜花田追逐打闹;是小河里的水愉快地奔向远方……
春天,是榆树着一身嫩绿的“花”装,与暖风共舞,舞出岁月静好,舞出美美相生;是就一方土壤,静静扎根,默默生长!
蛇年巨献《中国当代文学史》隆重征稿
中国燕京文化集团倾力打造
第一副主编投稿微信:mimengdexiaoyu
信息化时代,出书的组织和个人多如牛毛。资深文友都知道,这里面中国燕京文化集团是引航级的存在!30年来数千家同行生生灭灭,但燕京集团历久弥坚,并且影响不断扩大。其编撰、推广的超百部文学艺术典籍,长江后浪推前浪,造就一个个文化丰碑!
为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文化,蛇年巨献《中国当代文学史》隆重推出。欢迎有识之士尽快投稿!!
投稿事宜:
1、现代诗、古体诗为主,同时收录部分散文诗、书画、歌词等。
2、投稿资料可直接发编辑微信。需作者简介100-500字,作品3首(篇、幅)以上,电子照片,姓名、电话号码、详细通讯地址。
3、作品入选时,按照页码安排稿件。出版日期:计划下半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