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安兴
考 试
人自从来到世间,就面临各种各样的考试。不期而遇的大考,挑战着每一个人的自我。
在襁褓中抵抗各种突发的疾病,生命的极限,扛过来了,走向另一个驿站。而“孔融让犁”,“司马光砸缸”就是童年道义与智商的现场发挥。
隋唐以降,就有乡试、会试、殿试三级科举,到金榜题名,成为国家制度。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经历了无数次的课题作业考试,见证的是学习上曾经记录。在读书的时候所下的不同功夫,获得的不同认可。
踏出校门,走向社会,随时随地考核着每一个人,是否得到满分?做最好的自己,成就一座高峰,就看各人的努力,机遇的把握了。
明清时期的李时珍、徐霞客、蒲松龄们在科考上名落孙山,没有气绥,去开拓自己的新天地,撰写着不同的自我。在汗牛充栋的举子中风光着自己。他们比那些少年得志的进士、举人中闪烁在历史的星空。
在新科状元行列中,不乏正反两面的典型案例:文天祥、张孝祥塑造了民族英雄与爱国词人而彪炳史册;而秦桧丑恶的卖国行径而遗臭万年。高智商、低道德,高学历,软骨头的“公知”,使一个家族不能抬头的尴尬,让胄裔“我在墓前愧姓秦”的屈辱。后世都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成为“秦桧第二”而辱没门庭。
在“义利”、“公私”分水岭的抉择大考中,世道人心的标准答案,折射出人的道德良知。古老的《易经》提出的“德才配位”的命题,标准答案与每一个人的不同回答,泾渭分明在楚河汉界的彼岸,昭彰着灵魂深处自我暴露。
古往今来,人们在拼命的追逐金钱与权力,这个森林原则,似乎不可避免。当人有了金钱与权力,很多人一阔脸就变,仿佛腾云驾雾,不可一世。这种原型毕露的动物本性惟妙惟肖展现在公众面前的丑陋,让人嗤之以鼻的灵魂深处的肮脏。
历代王朝跳不出周而复始兴亡周期率。“秦人无暇自哀,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后人复哀之”的窠臼,重复着一幕又一幕的悲剧。
历史上的那些举旗揭竿举事叱咤风云人物,往往陶醉在胜利的高歌猛进喜悦中,忘乎所以,距离最后的成功还有一步之遥的时候,突然的考试输得一塌糊涂。李自成、洪秀全们便开始穷奢极欲,倒在腐败的安乐窝中。他们走不出“灭六国者,非秦也;亡秦者,非六国也”的魔咒怪圈。
毛泽东高瞻远瞻,早在延安时期,就提出了:“我们共产党人不当李自成”的庄严承诺。在夺取全国胜利的前夕,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保持“两个务必”。他语重心长的说:有些共产党人,在拿枪的敌人面前不曾征服过,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为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糖衣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他特别警惕帝国主义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党的第三代、第四代身上。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转型期,宦海沉浮的官场生态学驱动,出现了塌方性的腐败窝案,触目惊心侵蚀着执政党。反腐永远在路上,验证着伟人的预言并非危言耸听,那一记钟声,依然在耳边回荡。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修国史、方志、族谱的传统,分明记载褒贬着各类人物的功过是非,昭示着后来者如何安身立命之本。而那些乡村都市的小人物,以自己的方式,应对各种不期而遇的考试,留下的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故事,各种形象与嘴脸展示在后人面前,留给我们的启示录,该怎样不留遗憾,完美塑造自我,今生无憾,没有迟到的忏悔。
修桥补路、捐款办学,扶贫济困、孝敬上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很多普通人物以自己的善举,在生命的履历表中,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以优异成绩,没有辜负祖训家风的熏陶。
近十年余年来,精神道德的重造,感动中国的故事,不断上演对接着毛泽东时代的社会风气。普通人物延续着农耕文明的香火,特别是90的一批青年,他们回归到传统的价值观,付诸行动,是一个崭新的气象。也是国家层面考试,对历史的交待,让后世给今天打分,判定每个时期的高下菜田。
从学生时代的考试到步入社会的全程考试,过来者首先给自己估分。估分过高,填志愿到录取,往往很多人淘汰在现想与现实的差距中,吃上大亏而自叹失之千里。反之亦然,那些低估自己,明智作出选择者,却一路顺风顺水。走上社会,有些春风得意,盛气凌人,自作聪明,玩一些小权术,便觉得高人一等,不可一世,目空一切,结果跌落下来,聪明反被聪明误,有些人一生考试不及格,从来没有反省自己,检讨自己,别人不愿意说破,在别人眼里说了是对牛弹琴,自己更不愿接受批评,不觉得可悲吗?
读书的时候,考试成绩出来,有个别的同学说,老师太吝啬了,舍不得给自己多打几分。每科考试的成绩,是按每道题的正误来批分,而这个判分是自己掌握知识的多少,基础是否牢固来判定的,都有标准答案,不是主观意识圏定。
在婚姻、家庭、亲情、友谊、事业每个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突击考验。有些考试,只有一次机会,错过了就不会再来,生命只能给你一次考试,没有补考的任何回旋余地,一切靠自己把握。历史的一页,翻过了今天,回不到昨天。考砸了只能抱恨终身,白纸黑字,无法改变。
一切权贵,不管怎样显赫,都是时间的过客。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人民是最大的评判者。老百姓就是一杆秤,把各级官吏的几斤几两都衡量得清清楚楚,法眼看得明明白白。那些让老百姓看他们脸色的豪强们,不是一样灰飞烟灭吗?
人民给官员打分,官员接受人民对他们的考试,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接受民意测验,对人民怀有敬畏、感恩之心,才能当好“公仆”、“公务员”,而不是当官做老爷。
考试,在日常生活的细微中,在行为准则上是否合格,起码60分,争取100分,不吃0鸡蛋,从儿童时代到生命的每一个驿站,修身自己,达到“人皆可以为尧舜”最高境界,中国人的素质普遍提高,这才是国家强大的千里之行。
考好每一门功课,做好每一道题。在扰攘的红尘中,坚守自己的阵地,不为别人所左右,执行自己的追求与奋斗目标,做到问心无愧。在冥冥之中不曾有劣迹污点,苍天在上,没有亏心!
公元2021年12月1日(辛丑十月二十七)
潘安兴,(自号木兰山樵),1949年10月11日生。湖北黄陂人。当年老三届,经历知青上山下乡,招工进厂,下岗打工,招聘到政府部门工作。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湖北报告文学学会理事、黄陂辞赋学会会长。著有《中华大家庭赋》全书234万字待付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