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川文化名村---胡家闸村胡氏族史
文/胡尽瘁
据《中华胡姓通谱》记载:湖北汉川闸口胡家始祖良永公,明朝成化(公元1465—1487年)年间,自江西宁都旸霁村来湖北省汉阳府汉川县梅城乡杨家台教馆定居近600年历史。胡家先祖为保障“江西垸”(两河垸)田地旱涝保收,在汉江堤上筑一石闸命名“胡家闸”,其居住村因此得名“闸口村”。2020年经汉川市民政局调整“锁泉”与“闸口”两个自然村重新合并为“胡家闸村”。
胡氏先祖早在第六代开始分房(九大房),第九代取字派,先后六建祠堂,六修宗谱;六百年来,文化底蕴深厚的胡家闸村,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文化基因源远流长。
胡家闸村在明朝时就有“一门三进士”之美誉,如今博士、大学生达数百人之多,全村总人口2000余人。现存人文古迹有——“胡氏宗祠”、“古寺峻德禅林”、“古月楼”、“今日闸口回归门”、“金阁洋屋”、“八家坮”、“十家湾”、“庄屋”、“革命烈士胡承合雕塑”、“锁泉老闸”、“望家台”、“毓凤垓陵园”、“十里凉亭”等多处景观流传于世。
民国时期,汉川东门一字街设有“胡氏恒泰布庄”、“胡氏粮庄”、“胡氏酒楼”、“胡氏水运船队”等等;更有邑人胡嗣春题写的“胡氏码头”青石碑,曾屹立于“汉川船运码头、汉口水运码头”;几十中水运货运业做得风生水起。胡氏家族在明清时期曾拥有良田 3000 余亩,置办私塾学堂3处。
据江西暘霁胡氏家谱记载:暘霁胡氏隶属中华胡氏安定郡(安定堂)支系,暘霁村为胡氏一元村。安定郡始建于西汉,郡治先在高平(今宁夏固原),后徙临泾(今甘肃镇原县东南),再徙安定(今甘肃泾川县泾河北岸)。后徙宿迁(今江苏宿迁),再封土豫章(今南昌),八十一世迁虔化(今宁都)。吾祖胡大瑯再迁何傅(今宁都县黄陂镇山堂村)。公元1056年宋仁宗年间,开基祖胡伯原因暘霁山灵毓秀、土地肥沃,适宜居住便在此开基,与山堂亲兄胡泰原分为东西两派:山堂为东派,暘霁为西派。伯原祖带领子嗣披荆斩棘、励精图治,始建暘霁村(旧称冯婆坑)。其村落分为上房派(今暘霁村上村组区域)、下房派(今暘霁村一组区域)、上屋派(今暘霁村二组区域)、下屋派(今暘霁村三组区域)。南宋绍定年间,伯原公八世孙胡必甫任广永丰令(必甫为迁居湖北汉川始祖良允公上六世祖),其子孙定居于此(吉安市永丰县君埠乡铁元村——铁炉下)。乾隆四十年(1775)《七修家谱前后贤达豪杰总序》中称:“吾族居永丰、宁都界,环谷皆山,绝远尘市,民勤风朴,孝悌力田,与他族颇异。霁水西流,秀出泷江,与文水潆洄”。其意是说自己隶属宁都却靠近永丰,家门口的河水都是向西流入赣江的,实际上是在强调这一切与吉州天然的地理连接和深厚的文化渊源。
从历代家谱中,所收录的胡氏族人撰写的记、诗、序等内容来看,无不彰显出凿金剔银之文笔,趟墨逑典之文风,行文意境深迥,文采飞扬;足以可见其族不乏文人才士。胡氏虽没有达官显贵,但在宁都北部山区已是非常突出的文化家族了。
暘霁胡氏重视乡族建设,并通过修祠、建庙、建立学田、置办义田、倡修族谱、吟咏八景等,大大增强了家族的内聚力。
清康熙年间建造规模恢宏的“胡氏总祠”,村落的水源头矶口建有祀奉的神祇“三应侯”;明代宏治年间在通往闽粤的要冲之地斧头岭建有“善应祠”;明隆庆年间,在武华山建庙宇,购置田产、供奉香油,招僧人奉祀;暘霁胡氏曾十三次编修族谱,邀请进士、光禄寺少卿李宜青,江西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厅长同宗旁支的胡嘉诏等有一定影响官员为家谱作序。族谱上收录了吟咏暘霁八景的诗文,据传文天祥曾为胡氏宗祠手绘暘霁八景图。
胡氏旸霁红色文化氛围也很浓厚。1930年至1931年,毛泽东主席曾先后6次进驻暘霁,红一方面军两次也进驻过暘霁召开军事会议,决策指挥第一次反“围剿”,活捉敌师长张辉瓒,第二次围剿挫败了敌军的大包围,粉碎了敌第三次“围剿”阴谋。现今存有“红一方面军司令部旧址”,“毛泽东故居”,“红军医院”,“红军总部旧址”等,当年的红军标语遗存依旧醒目如初。
旸霁民俗文化形式多样。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戏曲“三角班”、民俗“九狮拜象”、“传统龙灯、社火”、“赶集游神”活动,传统农耕手工活动、传统饮食制作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仍以丰富的民情风俗表演形式得以约定俗成传承下来。
胡氏旸霁村风民风纯正。讲究“忠、孝、廉、节”,邻里和睦,乐善好施,积极进取,有“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之优良传统深入人心并弘扬十乡八里。
当今胡家闸口藉文人墨客、成功人士更是不胜枚举,有爱国华侨胡碧华(家唐公之女),身居省部级高管学者胡华清、胡望明,国家级海归派胡志斌、胡承勇,历史学家胡亮,童车巨头企业儒商胡承鹏等。尤其诗学公为影坛泰斗,系享誉海内外的著名表演艺术家、影坛明星、文职将军、毛泽东主席扮演者古月先生(原名胡诗学);胡诗学(古月)善用神形兼备、出神入化地表演艺术饰演毛公,赢得国人赞誉。1998年全国抗洪之际,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省长王生铁莅临汉川汉江视察,途经胡氏老益善堂,即兴留下墨宝,赞誉闸口胡氏为“文明世族”、“梨园世家”,曾一度传为美谈。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原主席赵朴初也为“毓凤垓陵园”留下珍贵手迹:“种善因得善果”、“知恩报恩”、“楚垂故宫八百年”。如此珍贵文物图片已载入《中华胡姓通谱》。
《古月楼记》、《今日胡家闸口村》两部辞赋被誉为“文人墨藻”载入胡姓史册。族内年学公所著反映现代百年家族史的精品力作长篇纪实文字《汉江上一家人》,后以此为素材由知名大作家陈应松著为小说《还魂记》于壬寅年终得出版。该作品以歌颂故土、缅怀先人,申张正义、启迪后世,为天地立心,为盛世开绝学。
今非昔比的胡家闸村,跨越历史时空,沧海桑田600余年,村民始终秉承“耕读维世”之祖训,亦耕亦读,忠厚传家。如今在中国共产党英明领导下呈跨越式发展,于1999年移民建新村。现如今高楼林立、村容整洁、民风淳朴、环境优雅、生态平衡、自然和谐、村民富裕、生活安康、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该村龙头企业洋田塑料、爱伊美纺织公司每年为国家创利税上千万元,两个文明建设全市领先。
良永公第十五代传人——“五不死”奇人胡年学(癌磨、陷害、谋杀、火烧、水溺“五不死”),是600年后续谱、复祠、复庙、建陵、克己复礼,以文化人第一人,一生秉持以“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为座佑铭。其所撰名篇(古月楼记》已载入胡姓通谱湖北卷《文人墨藻》。他的坎坷人生一路走来“入水不溺、入火不焚,不凋不残”,恰似“不倒翁”如松柏常青。
耸立胡家闸村村口的石门楼,一幅楹联两柱书:“盛世铸丰碑川马桥南添圣景,尧天歌特色汉江岸北放奇葩”;胡氏祠堂门联上有镌刻:“乃神乃圣众星北拱,亦祠亦墅爽蔼西来”。
祖陵《毓凤垓》上书有长联:“登垓拜尊祖敬宗怀先辈仁播千秋福,履此瞻承上启下利后昆爱施万代芳”。
《古月楼》一文中有赞词一首:“音容笑貌妙如神,一代明星扮伟人, 指望东方长放亮,谁知南国遽辞程,空余影界三仟客,辜负胸中百万兵,碧落黄泉何处觅,国人怎不泪沾襟。”
《胡氏祖训32字派》其内容契合严谨家风——“敬祖宏猷,家学继修,承先体志,建业贻谋,人文蔚起,世德作求,安邦定国,永远名留。”
现今胡氏派名主题词:“陨石传书,昭示后世,精诚团结,安如磐石,志在博学,科技创新,脚踏实地,跟党前行。”也契合国情民意与胡氏后裔永远跟党走的赤诚忠心!
作者简介:
胡尽瘁 男 汉川市胡家闸口村人 自幼酷爱国学,崇敬伟人、爱好文学、钟情于田园生活;劳作之余喜欢信马由缰捣鼓一串文字记录过往与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