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宋文静在解读目标。图2,小老师宇轩(右1)在组织对子教学,宋文静敏锐地观察到了他的教学特点。
我始终坚信,精心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引领学生探索知识海洋的灯塔。对于《马说》这篇课文,我用七个小时设定了三个循序渐进的目标:首先,学生能够准确翻译字句,理解文本的表层含义;其次,识别文章中的矛盾点,深入分析语言背后的张力;最后,关联主题思想,进行批判性解读文本。
这三个目标,从基础知识到主题思想,旨在逐步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然而,宇轩,这位在课堂上展现逆向思维的少年,却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挑战并丰富了我的教学目标实践。
在准备《马说》一课时,我原以为学生会按照我设定的路径,先扎实基础,再逐步深入。然而,宇轩却选择了从主题思想入手,通过深入了解韩愈其人和背景资料,直接触及了文章的核心。这种逆向的学习方式,让他在短时间内就对文章的主题有了深刻的理解。
有了对主题思想的把握,宇轩再回头分析文字的矛盾点就显得游刃有余。他敏锐地捕捉到了“千里马”与“伯乐”之间的张力,以及韩愈对于当时社会人才选拔制度的批判。这种从主题到细节的分析方式,不仅让他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也展现了他在批判性思维方面的天赋。
小老师宇轩(右1)在组织小组教学
宇轩的这种逆向学习方式,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示。让我意识到,教学目标的设定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宇轩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愿意主动探索时,他们完全有能力超越传统的学习路径,以更加高效和深入的方式掌握知识。
同时,宇轩的学习方式也促使我反思教学方法。可以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我们要鼓励学生像宇轩一样,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理解方式,自主选择学习路径,从而在课堂上创造出更加活跃和多元的学习氛围。
宇轩与我的这次照见,不仅是一次教学目标的逆向之旅,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深刻碰撞。它让我更加坚信,教育的真谛在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探索、去创造、去成长。而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永远保持开放的心态,与学生一起,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共同追寻那片属于我们的星辰大海。
作者简介
宋文静,孟子教育研究院研究员,知名青年作家,原平市实达中学副校长,荣获原平市教师成长帮扶活动一级指导教师、原平市学科带头人、忻州市教学能手称号。多次在《新教育》杂志发表教学论文,并获省级一等奖。文学作品亦常见于山西省《校园文学报》。致力于“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关注每一个个体的成长,助力教师和学生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领导力和决策力,带领团队共同面对挑战,实现目标。
青力点评
宋文静副校长的这篇文章以生动的笔触记录了一次深刻的教育实践与反思。她通过讲述学生宇轩在学习《马说》时的逆向思维,巧妙地展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和传统教学路径的局限性。文章结构清晰,从教学目标的设计到宇轩学习方式的描述,再到对教育理念的升华,层层递进,富有逻辑性。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既有对学生的赞赏,也有对自身教学的深刻反思。结尾升华主题,将教育比作星辰大海,富有感染力和启发性,是一篇充满教育智慧与人文关怀的佳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责编:唐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