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曰:岁逢端阳,时维仲夏。值屈子沉江之期,逢华夏竞舟之典。余观湘沅激浪,龙舸争流。感先贤遗风犹在,慨壮士意气未休。乃作斯赋,以述其盛。
(一)若夫重五之辰,天地充泰。朱符映户蒲剑悬门。糯粽沉波以招屈子,雄黄入酒而继灵均。忽闻沅水之滨,惊雷骤起;但见洞庭之畔,画鼓频催。九嶷云开,万桨劈开楚泽月,三湘浪涌,千帆冲破汩罗烟。
(二)观夫龙舟之制,取法天道。首昂北斗,尾曳南箕。舷绘玄鳞,暗合二十八宿,舱藏猛士,应和七十二侯。檀木为骨,承大椿之劲节;丹漆作肤,染朱鸟之华光。舵立云台,掌乾坤方寸;鼓悬雷架,震河岳之宫商。
(三)至若竞渡将启,三牲列岸。巫祝焚香以通神,耆老酹酒而告祖。忽有苍髯歌者,击节长吟:"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声未绝而百舸发;歌未尽而千桨扬。但见:青舸如离弦之箭,破碧浪而先驰。赤舸如浴火凤凰,挟彤云而后至。黄舸逐浪,如大禹锁无支祁于龟山。鼓点催如骤雨,桨影密似蕉林。壮士齐呼"嚇兮",声裂九霄层云。巾帼同叱″咤矣",气吞万里沧溟。
(四)尤可叹者,中有少年舟,号曰″正侧”皆弱冠儿郎,总角少女。舷侧青衿映水,恍若屈子行吟泽畔。舱中素手执楫,依稀女媭捣药湘皋。初发稍滞,渐次如虹贯日;中途困顿,倏尔似鹘冲天。白发渔翁拊掌笑;此辈得《天问》真意矣!
(五)及至终赛,胜负难分。赤舳触线于霹雳刹那;青艑夺标在电光须臾。然见胜者未骄,斟菖蒲酒敬对手;败者不馁,采杜若花赠头筹。耆者抚髯而叹:″昔屈子怀沙,今人竞舟。所竞者非锦标,实民心也,所逐者非胜负,乃气节也!
(六)嗟乎!龙舟之戏,岂止戏耶?楫分碧水,犹闻《哀郢》之悲吟;鼓震晴空,长存《国殇》之浩气。粽投鱼鳖,不改精魂昭日月;舟竞江河,永教浩气贯乾坤。今我作赋,非为记一时之盛,实欲唤千古之魂。愿后来者观此竞渡,知先贤之忧思。继往圣之绝学,则屈子之魂,永镇江潭。正则之志,长耀星汉。
杂曰:菖蒲剑指九重天,鼍鼓声震万里船。不是忠魂沉浪底,哪来劲橹破云巅。,千秋气节凝桡影,一卷离骚化桨烟。莫道楚江流日夜,龙舟过处有遗篇。
后记:端阳赤县赛龙舟,观众亲临眼尽收。锣鼓震天齐奋进,蛟龙逐浪竞风流。承先启后诗人节,继往开来屈子酬。时代领航挥巨手,中华鼎盛誉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