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编 大理王国赋
大理王国是继南诏王国之后,云贵高原上又一个独立王国。公元937年,白族人段思平起兵推翻了杨干贞所建的大义宁政权,建立大理国,都建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历22主317年,其疆域包括今云南、四川南部、缅甸东北,老挝北部、越南西北部,基本囊括了南诏王国的国土。
(大理王国地图)
一、大理王国建立
太祖(段思平)
南诏通海节度使,独霸一方壮国威。
才华横溢民众拥,义宁国王疑心生。
南诏旧臣段思平,不满义宁起反心。
拉拢义宁反对派,起兵反叛灭义宁。
思平借来黑蛮将,联合高方董迦罗。
大败义宁夺都府,建立大理王国兴。
大理太祖段思平,改革体制立法刑。
发展生产增财税,拓疆开土壮实力。
定都羊苴咩城府,疆域云贵缅老北。
笃信佛教建寺庙,在位八年大驾崩。
二、固本稳政
三主太宗(段思良)、四主广慈皇帝(段思聪)五主应道皇帝(段素顺)。
太祖驾崩子继承,思英登基政变生。
太祖之弟段思良,逼侄让位当大王。
思良上位建奇功,先王信任韬略深。
在位六年大驾崩,太子思聪登龙廷。
思聪在位十七年,高氏一族掌实权。
取代董氏集团位,通好北宋安边邑。
开宝二年思聪崩,八子素顺登龙廷。
大理东部发叛乱,帝派兵将勤王安。
诛杀叛臣伐连鬼,会盟石城赏军功。
正遇太祖征南蛮,划江定界边防安。
三、崇佛皈依
六主昭明帝(段素英)、七主宣肃帝(段素廉)、八主秉义帝(段素隆)。
后继素英信佛恭,开科取士释儒中。
传位素廉素隆登,不乐称帝禅位僧。
四、政局动荡
十主天明帝(段素兴)、十一帝孝徳帝(段思廉)、十二主广安帝(段廉义)。
孙子素兴新王登,广营宫室造东京。
荒淫日盛斗花草,风流快活曲宴情。
圣明元年正月春,国相高氏废素兴。
太祖玄孙段思廉,称帝登基坐金銮。
思廉宠信高氏相,相压诸候揽大权。
杨氏允贤公开反,智升起兵灭贼团。
帝封高氏鄯善侯,又赐领地占白茹。
禅位为僧廉义上,不久被杀政局变。
五、后理立国
十四主保定帝(段正明)、高升泰、十五主中宗(段正淳)、十六主宪宗(段和誉)、十八主宣宗(段智兴)
王位传到段正明,宰相升泰篡登位。
升泰死后子还政,段氏正淳登龙廷。
史称后理续宗谱,高氏泰明掌朝政。
正淳在位十二年,出家为僧子继宗。
后世和誉有作为,明白事理亲宋室。
入贡麝香土特产,宋封和誉王位传。
后理晚期六王君,多为傀儡国相控。
禅位为僧已成习,末代君王段兴智。
六、蒙灭大理
天定贤王(段兴智)
公元十二世纪中,蒙古大军攻南宋。
南宋守防边寨紧,蒙古军队寻路通。
蒙军分兵围大理,元乘革囊到丽江。
皇帝兴智高泰祥,迎战蒙军大败伤。
蒙军入城安民众,兴智被擒到昆明。
施以柔怀赐金符,世袭总管治邦臣。
大理国祚三百年,农耕文化代代传。
水稻茶叶桑麻种,耕牛拉犁已习惯。
兴修水利灌农田,冶铁制刀美名传。
纺织业兴花样新,银矿盐业富国民。
商贸兴盛销国外,茶马互市国兴隆。
科技文化超南诏,兴邦立政尊汉文。
军力强悍战火升,远涉贵西越南城。
与宋和平互克制,贸易远销波斯国。
释儒国策佛为先,国人信佛政难安。
国家政权丞相控,傀儡皇帝多入庵。
注释:
①高方、董迦罗:段思平起兵时,高方带头出兵响应,董迦罗是段思平军师,开国后高方为大理高氏的始祖,董迦罗为大理第一位宰相。
②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苍山中和峰下,是南诏大理国时期的都城。
③缅老北:指缅甸、老挝的北部。
④太祖:指宋太祖赵匡胤。
⑤东京:白蛮人段思平建大理国,行政划分为八府四郡四镇,鄯善府为八府之一,府治在鄯善城,大理国仍以鄯善为东京,即今昆明市。
⑥智升:指高智升。
⑦柔怀:温柔宽广的胸怀和充满爱心的心灵。
⑧释儒:指僧人和儒生。大理国开科取士,对僧人也可以录取为官。
⑨庵:国王入庵为僧,庵指寺院。
(匈奴地图)
第三十四编 匈奴汗国赋
匈奴是中国历史上古代游牧民族,兴起于今内蒙古阴山山麓,世居北蛮,秦未汉初称雄中原以北。历经七个世纪,后分裂为南北两支,南匈奴逐渐南迁与中原鲜卑、汉、蒙等民族融合。北匈奴被中原王朝赶走西迁至今东欧及中亚地域与当地人融合。至今匈奴人已不存在。
一、匈奴建国
(盟主履癸)
夏亡后裔逃阴山,随草畜牧蒙古源。
夏曰淳维殷鬼方,周称严狁汉匈奴。
华夏匈奴同源根,夏后履癸北称雄。
并吞北方各部落,鄂尔多斯建联盟。
二、开疆拓土
二主(冒顿单于)、八主(且鞮侯单于)
九主(狐鹿姑单于)、十主(壶衍鞮单于)
西汉初年居在北,冒顿单于杀父立。
天亡东胡驱月氏,征服西域诸王国。
北吞屈射薪犁国,南平楼烦北抵湖。
各大部落全归顺,辽阔疆域匈奴征。
南起长城北到湖,东至辽河西葱岭。
疆域辽阔军力盛,驰骋疆场好威风。
匈奴强悍犯汉廷,匈奴西汉常交兵。
汉将李陵降匈奴,千古奇冤道不明。
汉臣苏武使匈奴,匈奴扣压劝归降。
苏武不辱使节命,流放北海牧羊人。
一十九年返汉廷,汉帝嘉奖大功臣。
忠心臣子国人尊,千古芳名昭世人。
三、中原王朝抗匈奴
赵国(李牧)、秦朝(蒙恬)、汉武帝(卫青)汉武帝(霍去病)、东汉(窦宪)
春秋赵国北塞边,匈奴疯狂滋事端。
赵将李牧击匈奴,歼灭匈奴十万兵。
秦末汉初北称雄,屡屡犯境扰边廷。
秦将蒙恬败匈奴,赶出河套修长城。
西汉武帝坐龙廷,反击匈奴废和亲。
将军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南北分。
四、匈汉和亲
匈奴单于(呼韩邪)、宫女(王昭君)
汉元帝君坐帝位,南匈奴部降汉归。
匈奴单于呼韩邪,自请为婿驸马公。
昭君和亲谋远深,六十年间无战争。
一人换得江山稳,红颜命薄古今同。
五、民族融合
归汉匈奴(醯落尸逐鞮单于)、前赵(刘渊)
北凉(沮渠蒙逊)、大夏(赫连勃勃)
东汉初年北匈分,南匈奴醯作汉臣。
河套地域安家园,融入汉鲜炎黄天。
北匈奴部不臣服,将军窦宪赶胡虏。
匈奴逃往中欧亚,辽阔疆域鲜卑图。
匈奴鲜汉相融合,后裔兵锋仍强焊。
建立前赵主权政,北凉大夏称帝君。
蒙古高原匈奴人,逐渐同化新民生。
突厥契丹蒙古人,后裔都是炎黄孙。
注释:
①阴山: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由大青山、乌拉山和狼山组成,是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民族交融冲突的战略要地。
②鄂尔多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自治区南部。
③湖:指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
④葱岭:指帕米尔高原,在新疆西南部,古时称葱岭。
⑤千古奇冤:西汉武帝时,名将李陵在弹尽粮绝之际被迫投降匈奴,司马迁为李陵说情遭宫刑。
⑥北海:今贝尔加湖,在今俄罗斯地域。
(柔然汗国地图)
第三十五 柔然汗国赋
柔然是公元四世纪至六世纪中叶,在蒙古草原上继匈奴、鲜卑之后崛起的部落制汗国,最高部落统治者为鲜卑别部一支,即可汗郁六闾氏本部,其统治时空在东晋十六国后期,它与北魏长期对峙。游牧范围在今蒙古国全境,俄罗斯贝尔加湖以及内蒙北边和新疆中亚地区。
一、柔然兴起
一主(木骨闾)、二主(车鹿会雄健)、五主(地粟袁)
鲜卑别部称柔然,游牧为业性强悍。
柔然民众六十部,匈奴鲜卑氏大宗。
始祖尊称木骨闾,征战被擒当奴隶。
拓跋鲜卑掠地去,以为奴隶问斩刑。
逃往广漠溪谷间,聚集千人走阴山。
投靠纥突邻汗部,自称柔然旗帜明。
创业未半身先死,承业长子车鹿会。
英勇善战兼别部,财富丰厚踞大漠。
部落联盟重游牧,岁产貂皮良马驹。
夏天迁居漠北地,秋肥乃聚漠南偎。
五世国主地䅇袁,死后国分东西然。
秦灭代国无依靠,柔然依附匈奴铁。
二、柔然建国扩土
七主(丘豆伐可汗)社仑
代国复国北魏立,魏击柔然柔无力。
柔然两部都降魏,七主社仑举大旗。
北魏雄心争中原,中原诸国抗战先。
无暇北顾柔有幸,社仑大军战征程。
先杀裂国匹候跋,再破敕勒匈奴稽。
焉耆朝鲜归其有,北跨沙漠到瀚海。
尽有匈奴故廷地,威服西域会廷立。
疆域辽阔地丰茂,丘豆伐汗冠社仑。
三、北魏柔然对峙
十主(大檀)、十一主(吴提)。
风驰电掣兵马勇,倏来忽往战征程。
远交近攻抗北魏,骚扰北魏边不宁。
北魏屯田设军镇,屯驻重兵卫平城。
太武二年兵二路,打败柔然四散分。
窜伏山谷畜遍野,分军搜捕六地寻。
俘虏畜车数百万,柔然内变附魏依。
柔然大败伤元气,国主大檀患病危。
儿子吴提承可汗,柔魏和亲策略宽。
北魏平和柔兴兵,西灭高昌败于阗。
进攻敦煌击北魏,乱军反击灭柔威。
四、柔然分裂
高车国主(敕勒富伏罗)
北魏太后冯执政,开启对柔宽融亲。
不动刀兵和为贵,互派使者增岁贡。
公元五世中叶到,柔然内讧分裂潮。
敕勒伏罗西遁去,建立高车国自立。
五、柔然复兴
十八位国主(阿拉瓖)
柔然高层为争汗,互相杀戮血刃惨。
北魏六镇大起义,北魏分裂柔复兴。
柔然整顿修内政,吸取汉文国富殷。
发展生产商业茂,官爵改制修城廓。
通航建康献良马,欲求南朝织锦衣。
联齐伐魏谋略远,南朝换代柔附依。
六、柔然灭国
二十一国主(铁伐)、 二十二国主(邓叔子)。
阿拉瓖汗刚复兴,奴隶突厥大兴兵。
联合高车击柔然,柔然兵败四散逃。
漠北柔然分两部,东部首领是铁伐。
突厥大败铁伐军,铁伐降齐称齐臣。
西部魁首邓叔子,兵败突厥降西魏。
突厥逼魏交败兵,惨杀长安柔然终。
尾声
匈奴鲜卑柔然人,游牧狩猎略知耕。
水草畜牧居毡帐,随草迁徙军力强。
冶铁造车制铠甲,毛皮加工换食粮。
重视汉文交流深,族外通婚世俗情。
少年英雄木骨闾,结成联盟抗鲜卑。
建立柔然兴大兵,社仑为汗战征程。
疆域辽阔草丰茂,威服西域旌旗飘。
传位可汗十八位,国运亨通百五八。
柔然分裂内政乱,突厥兴起柔无力。
铁伐降齐叔子死,柔然亡国突厥发。
注释:
①暇:空闲、闲暇。
②裂国匹候跋:分裂柔然国的首领匹候跋。
③敕勒:种类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即令山西北部。
④焉耆:古西域国名,国都是今新疆焉耆县西南,初属匈奴,后屋汉西域都护府。
⑤故廷:原来匈奴的故土。
⑥冠:皇冠,意思是社仑封为丘豆伐可汗,即柔然国的最高统治者。
⑦风驰电掣:驰,奔驰;电掣:电光闪过,像刮风闪电般的迅速,形容速度极快。
⑧倏来忽往:很快地来了,忽然又离去。
⑨远交近攻:结交远方国家,攻取近邻国家。
⑩骚扰:扰乱,使之动乱不安。
11.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
12.西遁:向两逃去。
13.迁徙:迁移,迁徙是动物、鸟类、某些昆虫为了觅食、繁殖、躲避天敌等原因,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行为。
14.代国:北魏先祖新建的北方小国,后被前秦苻坚所灭。
15.匈奴铁:指塞外的铁弗匈奴刘卫辰部。
16.太武:指魏太武帝拓跋焘。
17.城廓:指柔然新都木末城,在今甘肃张掖敦煌之北。
【作者简介】
李治民,男,生1944年,家住扶风县城关街道双乐村,高中文化,中共党员,1964年参加教育工作,中学一级教师。任教期间一直从事中学数学教学与研究,曾两次获省级优秀班主任称号。退休后,创办(陕西省戏曲艺术职业学校),为秦腔梨园培养了众多艺术人才。曾担任城关街道政协组长,现任扶风县城关街道西区老干党支部副书记。<扶风县城关街道西区老干支部演艺团>团长。主要作品有:《扶风县乐稼后村誌》(30万字),《扶风城西系列故事集》,戏曲《利剑出鞘》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