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世清(云南昭通)
凤岭残春百卉香,省耕绿树满园芳。
碧湖波静小鱼跃,翠柳清风飞鸟翔。
半岁孙儿观景笑,千秋文化揽胜忙。
繁花似锦亭台浅,浸步其中眼自狂。
蒙世清的《七律·乙巳五月三日游省耕公园》通过细腻的意象组合,展现了省耕公园暮春初夏的自然与人文交融之美。以下从三个层面解析其意象特色:
自然意象的动静结合
视觉与听觉的立体呈现
“凤岭残春百卉香”以嗅觉(花香)与视觉(百卉)开篇,暗示暮春向夏的过渡;“碧湖波静小鱼跃”通过水面静态(波静)与动态(鱼跃)的对比,形成画面张力。
生态和谐的场景
“翠柳清风飞鸟翔”中,植物(柳)、气候(风)、动物(鸟)三重意象叠加,构建出公园生机盎然的生态图景。
人文意象的巧妙穿插
文化符号的隐喻
“千秋文化揽胜忙”将公园的国学主题(如亭台、碑刻)虚化为“千秋文化”,赋予游览以历史厚重感。
童趣与哲思的呼应
“半岁孙儿观景笑”以幼儿视角的纯真欢乐,反衬“浸步其中眼自狂”的成人审美狂喜,形成生命阶段的意象对照。
空间意象的层次递进
由宏观到微观的视角转换
从“满园芳”的整体俯瞰,到“亭台浅”的细节聚焦,再至“眼自狂”的主观体验,完成外景到内情的空间渗透。
虚实相生的意境
“繁花似锦”具象写实,而“千秋文化”抽象写虚,实景虚境交织,拓展了园林游赏的想象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