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盛开的村庄
——记全国劳动模范、平阴县东阿镇北市村党支部书记史兴顺
宋俊忠 刘文钊

以德治村
啃下村里修路、收承包地等难啃的骨头,乡亲们配合了,民风也跟着好转起来。
在修路的过程中,兴顺发现好事就表彰,听到群众讲句好话,就在喇叭里表扬。史兴顺发现,通过广播表扬带来了不错的效果。在农村,家家户户都有个荣誉感,都愿让人夸奖,不愿让人指脊梁骨。村庄要发展,必须先转变村风,提升村民素质,以此为开端,史兴顺摸索出一套“以德治村”的管理路子,以“德治”为先导,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引导村民崇德向善,当出彩人,说出彩话,办出彩事,涵育良好家风、文明村风。
为群众搭好台子,不放弃任何表彰群众的机会,让村民形成干事创业的氛围。引导村民说出彩话、做出彩事,哪怕说一句正能量的话,做一件小小的好事,史兴顺也在全村大张旗鼓地表彰宣传。对于群众的贡献,既要口头表扬,也要上台表彰。从2010年起,史兴顺开始谋划召开村级十星级文明户表彰大会,拿出1-2万元重奖村里的好媳妇、好婆婆、好党员、致富带头人、诚实守信者等星级文明户,第一年以组为单位进行评选,范围有些小,表彰会后,有的群众就反映,有些评的不太公平。针对这种情况,第二年史兴顺又采取全村海选的方式进行,提高参与度,通过这一办法,群众的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十多年来每年坚持召开十星级文明户表彰大会,邀请县镇领导来参加,同时邀请在外的北市籍人士参加,提高他们的关心家乡发展的积极性。表彰会由村里的党员群众现身说法,为了让以前退休的老支部书记也有发挥的舞台,史兴顺邀请他们担任颁奖服务人员,增加他们的荣誉感,这样村里的好人好事就呈现递增的趋势。表彰完,村里专门制作了大红奖牌,请镇、村干部登门授牌,增加群众的荣誉感,带动了整个村文明风气的转变。
有一年年底,召开表彰会前,一名群众找到史兴顺,孩子想找对象,想争取一个文明户的牌子,面子好看,并表示下一步一定支持村里的工作,做好带头。综合考虑他的条件,有好的方面,也有不支持村里工作的地方,史兴顺与村里党员、群众代表商量,为了让他转变想法,积极向先进靠拢,决定给他增加一个表现进步奖。表彰完,他高兴地找到史兴顺,表示一定支持村级工作,后来,无论村里的什么工作,他都能积极带头。就是这些小的方面的改变,村民的道德水准和思想境界不断提高,村风民风得到健康发展,激发了群众参与村级共治的热情。
推进乡村治理、提升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不光放大做好人好事的行为,也是改变群众思想的过程,把消极落后的群众思想集中统一起来,跟上步伐,也是一种进步。村里那些能干事的,闷头忙着自己赚钱。不能干事的,蹲在街头嘀咕事,容易给村庄治理带来麻烦。
这年,上级部门帮包北市村,组织群众去沂蒙红色教育基地学习。带队领导给村里提议,尽量找村里素质高的群众参与,要不然人多不好管理。史兴顺认为,就得让平常不积极、思想消沉的人去学习,才更有现实教育意义。
北市村去的是当时街上思想相对落后的群众,参观沂蒙红嫂基地,讲解员讲到最后一碗米做军粮时,一位平常里在村里说话不太在乎的群众,现场感动的直掉泪。史兴顺盯着看谁受感动,就拍下照片。晚上,兴顺在临沂宾馆花了2000多元租了个会场,回放当天现场参观的照片,让村民谈感受体会,思想落后的群众积极发言,现场表态,回去以后自己要怎样用思想引导行为,用语言来规范行动,一定积极转变,跟上大家的步伐。
组织村民到到曲阜、邹城接受儒家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村民在孔府听了工作人员讲,子夏向孔子请教 “孝”的问题。孔子说:“色难”,意思是对长辈要和颜悦色,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对父母不仅要在物质上奉养,还要在态度上恭敬和悦,在言谈举止一切细节中,都要体谅敬顺父母,不能只做表面文章。一位村民在返回宾馆的车上交流时就大发感慨:咱原来光知道给有年纪的吃的就算孝顺了,可没想到孝顺老人还有这么多道理,有时候不耐烦了对他们大呼小叫,看来得改改了,出来学习真有用!
几年前,村里曾发生的两件事触动了史兴顺:一位村民出了车祸,因为事发在夜里,北市村离最近的银行也有10里地,没有自动取款机,筹不到现金,贻误了病情。还有,村里的一名群众,为了孩子上大学,差2000块钱,媳妇与男的闹起来,兴顺知道这件事后,主动找到这一家人,送过去2000元,解决了孩子上学的问题。随着长期工作生活在村里,兴顺了解到,村民的习惯是一有了钱就存到银行,家里很少留大量的现金,农村人过庄稼日子,有时为一百元钱急出一头汗。
史兴顺看到农村存在的应急取钱不方便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难题,他考虑是不是在村里找个地方,放一些现金,解决群众借钱难的问题。
兴顺首先想到村东磨坊,因为磨坊位于24小时有人,方便群众借取,兴顺找磨坊主人苏道刚商量,苏道刚说“你就不怕我把钱管没有了”,兴顺说“没事,别担心拿出钱,就是为老少爷们解决应急困难的”。2012年,兴顺拿出1万元放在村头磨坊,让群众应急用,并再三交待说不用打条,不问借钱的用途,什么时候有了什么时候还。有了这么个借钱的地儿,群众有什么急事时就不用担心钱的问题,随到随取,过后即还,不付利息,不打欠条,都想着赶紧还钱,别耽误别人用,相互之间更加信任了,也不拌嘴了,也不用像之前一样,找乡亲借钱借不着,就产生矛盾,十多年来,虽未打欠条,也从未发生过借了钱不还的现象,这些年不知道解决了多少村民的急事难事,也解决了老年人由于不会用微信造成的用钱难,被省市媒体称作“磨坊银行”。越来越多的北市村民感觉到,这坊个磨银行,诚信和爱心就是北市人的密码,全村诚实守信村风得到极大提升。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