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穿越
文/冯浩瑜
因为父母工作的关系,我总是不断转学。
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我记不清自己转过多少次学了。每次 踏进新的校门、遇见新的面孔、搬进新的家园,都仿佛穿越一般。我 逃离了之前的时空,抛弃了过去的自己,辗转在陌生的城市里,如飞蛾一般扑向迷离的灯火、扑向崭新的生活。
我好像拥有不断尝试的权利,好像可以穿越不同城市的人间烟火,但我总感觉我的轨道恒定,仿佛到达目的地是我唯一的目的。
父母是我唯一的行囊,是我与过去唯一的联系。在全新的环境里,只有他们的面孔浮掠过我曾经的记忆。而那些曾经结交过的朋友,则慢慢模糊在我对每座城市的印象里。
终于,上大学的时候,我连父母的记忆也剥离开去。火车站里, 我看着检票口外的父亲母亲,像告别从前的朋友一样,浅浅地笑了笑。 我把仅剩的熟悉留在仍旧陌生的城市里,转过身,独自背上行囊,去往那个所谓的远方,去名为“大学”的目的地寻找我的目的。
广州南站的站台永远是那么拥挤。熙熙攘攘的人群,拖着行李箱,低着头,匆匆忙忙。小跑赶车的人们和无数的行李箱,营造出车水马龙的幻象。
推推搡搡着,我挤进 6 号车厢。终于坐进座位之后,我把行李搁置在脚边,长舒一 口气,瞥一眼窗。
当人流全部涌进车厢,站台空空荡荡,列车便开始呼号,沿着轨道向前行进。我托起腮,把心搁浅在窗外的天,看着站台越来越远。
我前几分钟落脚过的地方,离我越来越远。
电线牵起天空,远处的山雾霭蒙蒙。信号塔林立在灌木野草中间, 钢筋水泥融进层层叠叠的绿植里。云彩浅浅的,绵延好几座小村,稀 疏的人家升起极细的炊烟,也该是晚饭时候了。也许那座小房子的人 家正围坐在热气腾腾的饭桌前,永远不会注意到哪趟列车在远行。就
好像列车只是闯进了一个宁静的时空,车厢里外坐落着两个世界。
小路弯弯曲曲把田野割成一块一块,田间满溢的水倒影出澄澈的天。今天是阴天,天空浅浅的灰色。时间从六点开始计算,一点点流 走,流进天空,把浅灰色慢慢变成灰蓝色。云彩黯淡,慢慢销声匿迹。
阴影慢慢重合。灰蓝色注入墨水、渲染,天很快就黑了。
楼灯慢慢点亮,万家灯火稀稀疏疏连不成一片。车窗蒙上一张黑 色的画布,倒映出车厢内部——我看见我慵懒的瘫在座位上,邻座的人低着头盯着手机等待着到站,更远些的人默默沉睡着。
列车不疾不徐地行驶,在下一个站台停靠、又离开,旁边座位的 人走了、又来,车厢里的人换了、再换。不管他们穿着什么样的衣服, 带着什么样的行李和表情,一旦消失于我的视野视野就不会再混入脑 海。仿佛我的睫毛是雨刮器,在眼帘的画面一幕幕变换的时候,把过眼云烟都刮擦干净。
擦肩而过的陌生人到了站会按时下车。我们素不相识,萍水相逢, 又萍水相离。我们短暂地聚拢,实际上本来就要分散到不同的时空。
像列车驶过村庄,云朵飘来飘去,哪怕距离缩短为零,也不会打一声招呼,说一声再见。就好像我每次转学交过的三两朋友。我们本来就在不同的轨道上前行,只是在那个短暂的时空,在课桌相逢。
夜色加速沉淀,树影溶进黑夜,河流倒映天空。如果能将双手伸出车外,一定会被夜色吞没。
穿过了这么多座村庄,可能靠近城区了吧。远处连绵的早已不是 群山,楼群的灯连成璀璨的海。马路垂直于列车的轨道,鱼贯而入的 车流淌成波光潋滟的灯海。黄色的街灯闪耀出路的方向,通向那边的 桥像是镶嵌着更精致的宝石。高耸的楼守在两边,举着灯带和广告应援牌,注视着川流不息的辉煌。
灯带串成彩色的泡泡,剔透的光显出琉璃瓦般的梦幻。蓝的,白的,有的闪烁,有的坚定地发光。光束在黑色中散射开来,漆黑的窗好像撒上了白蒙蒙的雾。
雾的颗粒勾勒出玻璃上粘着的尘埃的轮廓。它们也是时空的旅者,恰好与我相逢在这趟列车。它们没有目的地,可能随时会掉落,但它 们很乐意和风打招呼。我看着这一点点尘,在车窗上按下指纹,和它们说着悄悄话:你们还记得上一个坐在这个位子的人长什么样子吗?
你们喜欢这趟列车的目的地吗?你们真正想去的地方又是哪里?
突然觉得自己很可笑,噗嗤一声笑出来。这些小小的灰尘们可能 只是被风刮到了车窗上罢了。它们在任意的时空上车,又在任意的时 空落下。它们可能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也没有哪里要去。但看它们粘在车窗上这么牢固,兴许是蛮享受这趟旅途。
终点站即将到达。不知谁的闹钟吵醒了安静的夜,浅眠的人们清醒,扒拉好各自的行李,预备着抢出列车。说来也蛮奇怪的,列车在 固定的时间发车,在计划好的时间里让人们抵达目的地,仿佛一颗飞 出的子弹,穿透次元的墙壁,穿越进计算好的时空里。它让我从下午
穿越进夜晚,穿越到目的地。
我看着人们摩肩接踵地蜂拥出车厢,告别带给我莫测的风景的车 窗。我走出车厢,到达我的目的地。陌生的人流往复在我身边游走。
列车又将开往下一个目的地,发送到下一个时空。
我回头看了看 6 号车厢的窗,不经意地笑——那些灰尘还在那里, 它们还不急着走。转身就此告别,我知道它们会不停奔波,它们会穿越日月星辰,最终到达它们想去的地方。它们以风为伴,徜徉天地之中。
列车穿越经纬,不停变换坐标,钻进时间的裂缝,撮合不同人的 时空。也许我不会记得身边的过客,但我会记得我细细端详过的车窗 的指纹、和厚厚的玻璃外粘着的异域的尘埃。我会记得父母送我到车站时闪烁的泪花,会记得之前来回辗转城市里的夜色。
走出车站,我准备好进入下一个时空。这一趟路,我会自己好好 走。在哪一个路口转弯,在哪一个车站上车,我会认真选择,这是我自己的路。
我低下头,看着脚下的每一步路,未来四年我将反复踏上的路。
如果穿越到四年后的时空,我是否还会回来,搭乘同样一班列车?
作者简介:
冯浩瑜,广东阳江人,目前就读于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学(珠海)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