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月华(韶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
4月12日,韶关市文艺家评论家协会一行20多人到乳源瑶王谷采风,当我们踏入乳源瑶族自治县,只见山峦叠翠,云雾缭绕。这片被南岭山脉环抱的土地,不仅是“世界过山瑶之乡”,更因一杯瑶山茶而闻名遐迩。这次我有幸参观了华南农业大学教学基地——乳源瑶山茶王茶叶有限公司。这家以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融合为特色的企业,不仅是瑶族文化的守护者,更是乡村振兴的实践者。此行所见所感,令我深刻体会到一杯好茶背后的匠心与文化力量。
高山云雾孕好茶,传统技艺续千年
瑶山茶王公司的茶园位于海拔800米以上的云雾深处,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赋予了茶叶独特的风味。据史料记载,乳源瑶山茶自唐代便以“其味甚佳”著称,陆羽《茶经》中提及的韶州茶产区便包含此地。在茶园中,采茶人遵循“一心二叶”的古法采摘标准,指尖翻飞间,嫩芽轻落竹篓。这种对细节的追求,正是瑶山茶品质的根基。
参观制茶车间时,非遗传承人向我们展示了瑶山茶的核心工艺:采青、萎凋、炒干、烘干。尽管公司引入了自动化设备提升效率,但关键环节仍由经验丰富的匠人把控。例如,萎凋时需根据天气调整时长,炒制时火候全凭手感判断。这种“传统为魂,科技为翼”的模式,既保留了瑶族制茶技艺的精髓,又让千年茶香焕发现代活力。
产学研融合,育才兴业的创新之路
作为华南农业大学的教学基地,瑶山茶王公司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模式。在公司的实验室里,高校科研团队正研究茶树品种改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企业负责人介绍,通过校企合作,公司已培育出“丹霞1号”“丹霞2号”等适应当地气候的优质品种,并开发出白茶、红茶、陈皮茶等多元产品线。
这种合作不仅提升了茶叶的科技含量,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动力。公司定期开设“茶园课堂”,邀请农大师生参与茶园管理实践,同时为当地茶农提供技术培训。一位瑶族茶农感慨:“以前种茶靠天吃饭,现在学了科学方法,产量和收入都翻了几倍!”
金奖背后的文化自信与产业突围
荣誉墙上,粤茶杯金奖、世界红茶银奖等证书熠熠生辉。这些奖项的背后,是瑶山茶品质的极致追求与文化价值的深度挖掘。公司以“瑶山茶”品牌为核心,并尝试将瑶绣纹样融入包装设计,让传统茶文化以更年轻的方式触达消费者。
在品牌推广上,企业亦紧跟时代步伐。通过直播带货、电商平台与文旅融合,瑶山茶从深山走向全国。例如,2023年的“过瑶乡·遇茶香”直播活动,单日销售额突破百万元,成功将“高山云雾出好茶”的品牌形象植入大众视野。
茶旅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瑶山茶王公司的成功,亦是乳源县“以茶促旅、以旅兴茶”战略的缩影。公司正着力打造“茶旅小镇”,游客可体验采茶、制茶、品茶的全流程,还能身着瑶服在梯田茶园中拍照打卡。这种“茶园+文旅”模式,不仅延长了产业链,更让瑶族文化得以活态传承。
此外,企业通过“公司+养生十茶馆十专卖店十基地十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村民增收。例如,鲜叶收购价高于市场1.5倍,户均年增收超万元。昔日的“绿叶”真正变成富民“金叶”,铺就了一条兼具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离开瑶山茶王有限公司时,夕阳为茶园镀上一层金辉。回望这片土地,我看到的不仅是茶叶的芬芳,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坚守与创新突围。从非遗技艺的传承到产学研的融合,从金奖荣誉的斩获到乡村振兴的实践,瑶山茶王有限公司以一杯茶为载体,书写了传统与现代共生的动人篇章。正如瑶族民歌所唱:“茶香飘过千山外,瑶乡振兴正当时。”这杯茶,是自然的馈赠,是匠心的凝聚,更是一个民族走向世界的自信宣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