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百年前,五四青年以呐喊冲破旧时代的桎梏,用热血点燃救亡图存的火炬。这团火焰穿越历史云烟,在2025年的今天依然炽热——它是爱国精神的传承,是进步理想的延续,更是青年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永恒旋律。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重温五四精神,不仅是对先辈的追思,更是对当代青年的召唤:以理想为帆、以奋斗为桨,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勇立潮头,在社会发展的征途上担当作为。当青春与家国情怀碰撞,当热血与时代使命交织,百年前的薪火,终将在新一代青年手中续写更璀璨的华章。
愿每一位青年都能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让五四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261字)
【散文】
五四薪火:百年之后的青春回响
——纪念五四运动106周年
作者:强军/陕西宝鸡
五月的风掠过百年前的街巷,将热血与呐喊酿成岁月的酒。1919年的青年们振臂高呼时,不会想到那声浪会化作后世永不熄灭的火炬,在历史的苍穹下照亮一代又一代人的征程。
那时的中国像一艘在迷雾中颠簸的船,列强的炮火灼穿甲板,封建的枷锁桎梏身躯。一群穿着长衫的青年却在晦暗中抬起头,他们眼里燃着比朝阳更炽烈的光——是《新青年》扉页上跳动的文字,是赵家楼冲天的火光里爆开的觉醒。他们用拳头捶开铁屋的裂缝,让民主与科学的星光漏进沉沉黑夜,让"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呐喊成为整个民族的心跳。
百年后的今天,五月的阳光依然明亮如少年的眸。实验室里,年轻的工程师们调试着精密仪器,让"天问"探火、"嫦娥"奔月的梦想照进现实;乡村田垄间,"90后"驻村书记们踩着泥土,把论文写在希望的田野上;抗疫前线,"00后"医护人员穿着防护服的背影,像极了百年前挺身而出的模样。时光流转,不变的是青年胸膛里跳动的赤子心——是凉山火场中逆行者的背影,是边疆哨所上年轻士兵的站姿,是每个平凡岗位上不甘平庸的坚守。
有人说,现在的青年早已远离了硝烟与呐喊。可他们不知道,当凉山大火吞噬生命时,第一个报名的是"95后"消防员;当北斗系统最后一颗卫星升空时,总设计师团队平均年龄不足35岁;当疫情突袭,4.2万援鄂医疗队中,"90后""00后"占比近三分之一。时代的考题在变,但青年的答案永远滚烫——不是非得站在聚光灯下振臂高呼,而是把对祖国的爱写成代码里的一行行逻辑,融进乡村振兴的一砖一瓦,化作科研报告上的一组组数据。
站在五四运动106周年的节点回望,那些在历史深处燃烧的青春从未远去。他们化作敦煌壁画修复师手中的画笔,化作航天城里闪烁的仪表盘,化作山区支教老师黑板上的粉笔字。当我们在实验室里攻克"卡脖子"技术,在西部边疆种下一棵棵胡杨,在社区街巷调解家长里短,都是在续写百年前未完成的诗行。
风从历史深处吹来,带着五月的槐花香。新一代青年站在时代的河岸,接过的不仅是百年前的火炬,更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愿我们永远记得,曾经有一群青年用热血染透黎明前的黑暗;更要让后世记得,这个时代的青年曾在朝阳里奔跑,把青春刻进民族复兴的年轮。 (940字)
共1202字 2025年5月3日于宝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