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安兴
在苦难的耕耘灿烂
苦难是人生的课程,是否经得起考验,成绩单上自然的明白。苦难是八卦炉中的文火炙烤,炼狱着非常之人。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此皆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本人就是笃行坚定目标,矢志不渝完成使命这样的人。他替李陵辩白,惹怒了汉武帝,受到宫刑这种奇耻大辱。为完成《史记》,忍辱负重地一往无前。用他自己的话说:“欲究天地之际,通古今之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成已著此书…,则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闻鸡起舞”的刘琨,西晋各种势力夹缝中生存,做超出想象的自己。担任并州刺史不到一年,地方立即恢复生机,创造了辉煌,写下了最出彩的一笔。
历史上的寒门学子、踔励奋起的草根逆袭者不乏其人。唐代的张籍、宋代的范仲淹便是其中的典型。屡遭排斥打击的苏轼,陆游不改初衷,堪称能够活得潇洒励志哥。
屡屡科举不第,别开生面的李时珍、蒲松龄爬山涉水,广罗民间资格,分别留下了传世之作《本草纲目》、《聊斋志异》,完成了治病与拯救灵魂的使命。
小人物的出彩,无一不是苦难中挣扎,摆脱平庸的泥坑,闪光在茫茫长夜。
毛泽东是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原始学历就是中师生。他到北京大学当图书管理员,没有一个教授能看得起他。
开天辟地的一大,印记着他作为开山元老。然而共产国际并不看好他。红色教皇斯大林压根儿就沒有把他放在心上。莫斯科扶持重点是二十八半布尔什维克,批留苏的书呆子,以便掌控他们,作为傀儡操纵。这些乱泥糊不上墙,扶不起的猪大肠,哪里是蒋介石的对手?
排斥也好,打压也罢,看准了的问题,义无反顾地唤起农民,建立农村根据地,由井冈山到瑞金,星火燎原红色政权方兴未艾。当共产党在上海的总部被摧毁,只有投到他创建的苏区。这伙人不甘心,剥夺了他的指挥权,甚至长征也不让他参加。在围剿的红军陷入国民党天罗地网中,强烈的呼声,在遵义会议上不得不让他操盘。他带着红军,跳出了陷阱,到达了陕北。
如鱼得水,鲤跃龙门。没有共产国际婆婆的指手划脚,独立自主地开创新天地。贫困的延安,却成了当时进步青年朝圣的麦加。窑洞灯光下的奋笔疾书《持久战》,竟然是抗日的圣经。
宝塔山下十三年的修炼,蔚然一方气候,炉火纯青的共产党圣人,让他的前任们大为逊色。日本侵华战争,蒋介石跑到大西南蓄精养锐,沦陷区的空间,他们导演了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游击队奇迹般生存下来。在苦难岁月生存下来,拓展发展空间,耕耘灿烂。
没有被艰难困苦所压倒,而是精神抖擞碾压难以预测的突袭。抗战胜利,他的“老朋友”蒋总裁”文武两招并用,重庆谈判,招安这位共产党领袖,欲让毛泽东当宋江第二。他不吃这一套,坚持把命运之绳握在自己手里。软的不行,就来硬的,派胡宗南出动40万大军直扑延安。转战陕北九死一生。他作了最坏的打算,准备了两套班子,在恶劣环境中正常运转。
钻山沟,居窑洞。颠沛流离在革命生涯。在弱势中挣扎,寻找最佳捕捉战机,消耗对手的有生力量。经过一年多的捉谜藏,对弈出现了戏剧性变化,迫使对方由全面进攻转入重点l进攻,直到防御。共产党已经今非昔比,在对峙中旗鼓相当,势均力敌。
在河北西柏坡一个山村中,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指挥了辽沈、平津、淮海战役,国共力量角色出现了转换,天秤倾斜到了红色锤镰旗帜。
依靠人民群众支持,作为最高统帅的他,百万大军云集长江北岸,只等一声令下。 以老大哥自居的苏共,挥舞指挥棒,下了一道圣旨“划江而治”司马昭之心 ,路人皆知”。摆脱了克里姆尼宫的阴影,走向成熟自己的道路,大手一挥,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草创的共和国,战争的满目疮痍。没有来得及喘口气,世界上第一强国美利坚,将战火烧到了东门朝鲜。连当时第二霸苏联都不敢支持,毛泽东却力排众议,包括同事们都不能理解,出兵跨过鸭绿江,与美国帝国一决雌雄。志愿军的英雄气概,让美国佬败在红色中国手上!以最劣等的武器打扒了现代装备的美军。!抗美援朝调教了美帝主义,管了近三十年,不敢招惹中国,不敢越雷池一步。
好事多磨,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苏联撕毁了合同,撤走了专家,逼迫中国提前反债。美国拉拢一帮小喽啰,反华浊浪顿时掀起,退守湾湾的蒋介石,叫嚷着着反攻大陆,在新中国诞生十年贺礼。
在苦难中耕耘灿烂,书写中华民族磅礴
史诗。最大的靠山就是自己,自强才能自立,自信才有明天。有条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上。心一横勒紧裤腰带,动员全国力量,嶙峋瘦骨上阵。铁定走自己的路,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在科技领域,几年的不懈努力,人工胰岛素试验、万吨水压机造出来了,完整齐全的工业体系配套。两弹一星造出来了。缩短与列强的差距,追赶的速度让世界惊叹。
中苏交恶,老大哥反目成仇,在边境陈兵百万,珍宝岛引爆火药桶,气氛骤然紧张。新沙皇狂吠对中国进行外科手术,即核打击让中国瘫痪。对此,淡然一笑,一个构想浮出脑海:越过边界,二亿中国人大转移苏联远东地区,收拾旧山河,岂不是一件好事!
曾经孽海劫波,炼狱般的宇宙黑洞,考验着“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过了险滩,队伍中不少人忘乎所以,西方的和平演变,在共产党内寻求代理人,如何找到杜绝资本主义复辟的难题,他在苦苦思索。一个接一个的运动,红色狂飙旷日持久的涤荡门阀制度的污泥浊水,红色公门怎能蜕变为司马家族世袭贵族?重蹈新权贵代替旧权贵的轮回?天问伟大尝试大同理想的伟大理论与实践。一个彻底的革命者,一位天才的预言家在高瞻远瞩…
孟子说:“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一生做好一件事,取得一项重要成果。著名药物学家屠呦呦,六十多年矢志不渝地研究抗疟青蒿素,没有博士学位,没有出国留学经历,没有院士头衔,埋头苦干在研究所,成功分离出中药中石墨稀,拯救了全球几百万人生命,特别是非洲,这种灵丹妙药大显神通,疫区百姓奉之为神明。
普通草根人物的成长,发生在身边的故事,撰写自己的天方夜谭神话。在不少地方文献中,记录着小人物的凡人善举,香火延绵农耕文明的遐迩。
受这种文化血脉的影响,潜移默化在我的心田。几代人一根藤上苦瓜,根苦叶苦命也苦,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
天灾人祸不期而至。1954年的特大洪水,庄稼颗粒无收。砍柴卖柴度日糊口。母亲没曰没夜在木兰山砍了三垛,堆在湾西头稻场。同屋嫉火点燃,化为灰烬。欲哭无泪,举家迁徙汉口。三代8口人,先后蜗居在民族路铜人像紫竹二巷12号、人和街105号、大夹街295号15平方米内。
暗无天日的小斗室,布置的家庭作业都要借路灯。经济拮据,无法阅读课外读物,只得带上纸笔,到附近新华书店坐在地上抄写。有时候书店关门,才带着惆怅回家。这样的困难条件,却被评为三好学生,作文居然获得了武汉市江汉区中小学生比赛二等奖。书写成绩优秀不是家庭条件,而是自己勤奋努力,让同学投来羡慕别人目光,聚焦在自己的周围。
求学在狂飙骤雨中与校园告别,却别开蹊径钻入老师的家中,解渴未竟课堂的欲望。每天早中晚如例聆听晨钟暮鼓的虔诚信徒,专业功课延伸到应届期满。
炼狱在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在广阔天地里,挥汗如雨在春播秋收时节轮回。老三届的特殊经历,书写在共和囯行进的呼啸列车。比别人多一点付出,闪光在公社知青代表的大会主席台上。
勤劳扎实的表现,社员看到眼里,得到生产队干部赞许,招工第一批就进了黄陂县印刷厂。一家地方国营企业,人员很强的地域性。刚进厂小青工不知深浅,卷进了漩涡。人们形象概括印刷厂是“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用黄陂土话叫“乱季岗”。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各企业时兴办墙报。进厂第一年国庆,我写的文章列为头版头条,引起了领导与同事的关注。县委副书记梁玉廉到厂调研,驻足看了我的文章,询问作者情况,厂书记回答是刚进厂的小青工。梁书记指示:加强培养。第二年就入了党,调入厂政工组专门负责厂的文案事务。还出席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大会,作典型发言。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企业改制,致富原始欲望顿时膨胀。各种人物粉墨登场,山头占据上风,贪婪地吞噬国有资产。到车间当工人,我的加班费高踞全厂前列。
一场生死劫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袭来,下岗潮水澎拜。为生计,去卖菜,不是做生意的料,一个月早出晚归,还倒亏了300多元。无奈之下,漂泊到了汉阳一家民营服装公司做炊事。刚满一个月,这家企业因债务纠纷而倒闭。
初来乍到,作了两手准备。临时过渡,写信给老同学,谋一栖身之处。刚好,到学校当门卫兼打扫卫生,还可携家带口,便带妻儿落脚。这一干就是五年,高强度的苦力,低微的薪水,一家人在一起,倒也没什么。学校有报刊杂志,提供了学习资源。
一位朋友调到盘龙城管委会当了一把手,电话通知,招聘到机关工作,看到了曙光,生活有了转机。忧郁与压抑消失了,不知不觉在办公室渡过了十四年光阴。
在逆境中拼搏,在苦难中飞跃。有几多付出,就有几多收获。青春的蹉跎岁月,无论是挥手告别校园,还是在下乡在广阔的天地,心无旁骛,反复攻读了先秦到明清的古典文学,通读了马恩列毛泽东著作,为自己夯牢了文学与理论基础。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企业由于公有制转轨为私人承包,将员工推上拼命,老板大鼓腰囊,挑灯夜战,完成了大学本科。不能升职加薪,却充实的自己,知识向系统化发展。
打工不忘读书,带来疲惫,依然灯下争分夺秒贪婪地求知。涉及考古学、民族学、地质学、天文学,开拓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宽度、深度、长度、高度。萌发了以骈赋这种文学体裁,书写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中华大家庭赋》。
开始动笔,即沉溺于其中不能自拔,到了如痴如醉不可收拾。这一写就是15年,不断征求意见,扩大视野,不断补充,不断完善,增添了不少新内容,新章节,达到4100多篇,196万字的洋洋大著。
书的主体架构初具雏形,获得了很多专家学者的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北京城市主题文化执行主席胡翔先生说,这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世界对话;国家文化地理写作的中华范本;赋体文学生产的潘氏创新。中南财经大学古远清教授认为:一是传说的坚定姿态;二是面对世界的向外姿态;三是民族抒情,为人民作赋的向下姿态。做最好的自己,做不断超越自我的跨栏运动员。不在意白衣秀士王伦心胸狭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争当马拉松长跑的健将。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是黄陂诗词楹联学会、黄陂盘龙城研究会、黄陂辞赋学会的发起人与创始人之一。
自己的窝被黑恶势力强行捣毁,在流浪中颠沛流离,还是一如既往地坚持到底,作笑到最后的楚人。在网络世界里,让作品说话,让生命不朽。
搬迁到黄陂横店后湖大桥北大华公园华府,过上陶渊明式的田园生活,七十四岁第二次知青上山下乡。开垦荒地5亩,尝到了收获的滋味。实现蔬菜自给有余,富余的赠送小区朋友,让大家共享新鲜绿色美食,还有越冬农作物油菜,打了87斤籽,榨出菜油29.5斤。
在苦难中耕耘灿烂,是一种家风。言传身教,儿子在贫困中悟出了这一真理。在印刷厂宿舍区,不少人贩毒吸毒成瘾。读小学的儿子,坚守阵地,坚决杜绝吸毒人员子女上门,自觉防止这种病毒感染。从小学到大学,品学兼优,一直名列前茅,被选送到美国佛罗里达州航空航天大学深造,归来进入央企。
赶上了互联网时代,是我们的幸运。不时在手机上即兴发挥,留下雪泥鸿爪,逝水流年的声音。在公众平台发布,让亲友们共勉,晚年并不孤独。有朋友圈的共鸣,声回天籁,扩大了交往圈子。一篇文章就突破了160万阅读率,让亲友们替我高兴。
不当懒汉,庸碌度过一生,这是底线。到了这个年纪,总在考问自己,是否无愧时间,无愧生命?在主观上努力了,不求大富大贵,在自己理想的绿洲上金色灿烂,照片上的岁月留痕,未曾虚度。
可以平凡,但是不能平庸;在苦难中苦行,在超然中超脱;活得快乐,活得快哉,象苏轼那样,不一样的自己,不一样的行藏,让时光证明自己,佛道的勘破,不俗。
公元2023年6月18日(癸卯五月初一)
潘安兴,(自号木兰山樵),1949年10月11日生。湖北黄陂人。当年老三届,经历知青上山下乡,招工进厂,下岗打工,招聘到政府部门工作。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湖北报告文学学会理事、黄陂辞赋学会会长。著有《中华大家庭赋》全书234万字待付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