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晨话 诗韵与光影的邂逅作者陶家宗
生活曼妙如花,在神农架的晨光里悄然绽放。抵达神农架的第二天,曙光初破云层,为群山披上一层朦胧的金纱。山岚似轻纱般在林间流转,彭根林、陈兰与陶家宗,如同被自然之音召唤,不约而同地踏上旅馆下方那条充满风情的斜坡路。两千多米的海拔,让空气裹着丝丝凉意,寒风虽轻柔,却带着几分刺骨的凛冽。可这清冷非但未让我们却步,反而如同一把火,点燃了我们心底对这片神秘山林的探索热情。我们不时驻足,将眼前的美景定格在镜头里,欢声笑语在山间回荡,随后又结伴踱步回到旅馆的庭院。庭院仿若被时光遗忘的秘境,空旷寂静,唯有风声与鸟鸣相伴,仿佛整座山林都在默默守护着这片宁静之地。大家围坐在古朴的长桌旁,晨光为每个人的脸庞镀上一层柔和的光晕,笑意从眼角眉梢自然流淌,话语如同春日枝头新抽的嫩芽,带着蓬勃的生机与希望。


彭根林率先打破这份宁静,他目光明亮,兴致勃勃地提议:“你我皆钟情文学,何不借着这山间的清灵之气,畅聊心中所感?”话音未落,陈兰便欣然点头,眼中满是期待,我亦是满心欢喜,双手赞同。一场跨越时空、浸润心灵的对话,就在这片远离尘世喧嚣的山水之间缓缓拉开帷幕。彭根林清了清嗓子,神情专注而投入,语调温润平和,如同一泓清泉,带着我们走进律诗那充满韵律与意境的奇妙世界。“律诗堪称中华诗词殿堂中最严谨、最讲究章法的瑰宝。” 他缓缓开口,话语间满是对律诗的敬畏与热爱,“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如同匠人雕琢美玉,容不得丝毫马虎。一般来说,律诗共八句,每句五字的为五言律诗,七字的便是七言律诗。首联如同一幅画卷的开篇,寥寥几笔,便勾勒出整首诗的基调;颔联与颈联则需工整对仗,恰似两面相对的明镜,映照出不同却又和谐的景致;尾联则是收束全篇的点睛之笔,余韵悠长,令人回味无穷。若句数超过八句,那便是排律或长律了。”说到此处,他稍作停顿,眼中闪烁着光芒,继续说道:“以五言律诗为例,其平仄定式严格,‘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看似规则刻板,实则暗藏清泉流淌的韵律之美,节奏起伏间,尽显汉语之精妙。至于对仗,古人云‘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虽并非绝对准则,却也为初学者指明了一条入门捷径。”他边说边用手在空中比划,仿佛那些平仄有序的字句正翩翩起舞,化作一幅灵动的对仗画卷。我们听得如痴如醉,那些平日里看似枯燥晦涩的术语,在他的讲述下,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带着我们踏上了一场跨越千年的诗意之旅。山风轻轻拂过庭院,吹动我们的衣角,而我们的心,早已随着那些平仄韵律,沉醉在中华千年文脉的浩瀚海洋之中。
(附上彭根林简介:彭根林,出生1961年2月,中共党员,大学文化,长期在企业机关从事党政教宣工作,退休后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导,同时撰写诗歌,散文等,不同文化载体均有作品发表,坊间称其为身有奇才,作家,诗人。现被不同文化社团聘请为顾问,导师,会长,艺术总监等。积极进取,热爱生活,乐于奉献。)
陈兰见状,轻轻清了清嗓子,一抹淡淡的红晕悄然爬上她的脸颊,如同春日里初绽的桃花,娇俏动人。她唇角上扬,露出一抹温柔的笑意,眼波流转间,满是灵动与俏皮。“我虽不擅长舞文弄墨,在诗文创作上难抒心中万千感慨,”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宛如清泉击石,“但在手机摄影方面,倒也摸索出了不少乐趣。”说着,她双手在空中轻轻舞动,仿佛正握着手机,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瞬间,眼神中闪烁着对摄影的热爱与执着。她细细分享自己的心得:如何在时光的长河中“抓拍”到人物最自然纯真的表情,又怎样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抢拍”下那惊鸿一瞥的绝美风景。从拍摄角度的精心选择,到光线运用的巧妙构思;从构图时的独特创意,到情感注入的细腻真挚,每一句话都饱含她对摄影的深刻理解与感悟,既有实用技巧的精妙分享,又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温情。她的讲述没有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最质朴、最亲切的语言,将摄影的魅力。

娓娓道来。在她的描述中,手机镜头不再仅仅是冰冷的机器,而是成为了心灵与世界沟通的桥梁,带着我们以独特的视角,去发现、去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庭院依旧静谧,山风依旧微凉,可陈兰的话语却如同一束温暖的阳光,为这场清晨的闲谈增添了一抹绚丽而明媚的色彩。…… 2025.5.2
作者简历:陶家宗 男湖北省英山县人,大专,网名偏隅,中国网络作家会员。历任县政府外侨办主任、兼任旅游局局长。采访、编辑、撰写、筹资、出版资料繁浩、内容复杂、史料丰富、结构庞大、门类众多、时间跨度大、质量要求高、编写难度大、前史无借鉴,长达24.9万字的《英山县轻纺工业志》,授予全省纺织行业修志先进工作者称号。退居二线,立即转换跑道,撰写以本人一生经历为蓝本,长达166万字的大型纪实文学《在时代的大弯弓下》,长江日报报道后,媒体广泛转载。退休定居武汉,创作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杂文、评论、通讯等,共计200余万字。75万字文集《这个世界我来过》已结集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