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献才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神舟十九的航迹划过天幕,如一支银毫在湛蓝的宣纸上挥洒,写就了人类又一次触摸星辰的史诗。而今英雄归来,携满天星斗,踏云而归,令人不禁仰望长空,心驰神往。
记得少时夏夜纳凉,常仰卧竹榻,望天河清浅,听祖母指点牵牛织女星。那时以为,天上宫阙,不过是神话传说罢了。而今竟有同胞乘风直上,亲手摘星,方知神话早已成为现实。航天员出舱时那抹跃动的中国红,分明是古老传说中夸父逐日时遗落的火种,历经千年淬炼,终成燎原之势。
航天器着陆的刹那,戈壁滩上腾起的烟尘如敦煌壁画中的飞天舞袖。三位英雄从舱门迈出的步伐,比当年张骞凿空西域更为坚定,比郑和扬帆西洋更为从容。他们带回的不仅是月壤样本,更是将一个民族仰望星空的千年执念,化作了脚踏实地的航天丰碑。
发射塔架旁的白杨树记得,多少回它们目送火箭刺破云霄;指控大厅的电子钟记得,多少次它记录下精准入轨的瞬间。而最动人的,莫过于英雄凯旋时,那顶被汗水浸湿的航天头盔在阳光下闪烁的光芒——那是摘星者独有的勋章,比任何宝石都更璀璨。
今夜,当孩子们再次仰望星空时,他们看到的不仅是神话里的玉兔蟾宫,更有中国人自己搭建的"天宫"。航天英雄带回的星辉,已化作人间灯火,照亮了更多仰望者的眼睛。这灯火里,跳动着屈原《天问》的求索,张衡地动仪的智慧,以及当代航天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
看!东风着陆场的那簇篝火正与天宫空间站遥相呼应,天地之间,完成了一场无言的对话。而我们的航天英雄,就是这天地之间最伟大的践行者者。
月上海棠 · 摘星归来
作者/杨献才
凌霄一箭破重云,
揽星河,
万里赴天巡。
玉宇琼楼,
问苍穹、几番晨昏?
回眸处,
故国山河如春。
归来犹带星芒润,
踏风烟,
笑傲九霄尘。
梦系长空,
摘星辰、不负平生。
抬望眼,
月上海棠正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