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阔天地间的青春烙印
——1977年插队岁月
清心阁
1977年7月25日,是我高中毕业的日子。这一天,我领到了高中毕业证,中学时代画上了句号。仅仅两天后,即7月27日,同江县革命委员会在县工会会场召开了一场隆重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誓师动员大会。我们这届毕业生,连同那些选择不再继续高中学业而准备下乡的学生,共计260多人汇聚于此。会上,县领导激情动员,知青代表慷慨表态。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响应国家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走进农村这片广阔天地,去追寻大有作为的梦想,是我们这一代青年不可避免的人生轨迹。虽然我的下乡时光不算长,但这段岁月却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我们下乡的地点是由家长所在单位决定的。由于我的父亲在同江县水利科工作,农林水系统职工的子女们,都被分配到了乐业公社平安大队下乡。记得八月中旬的一天,一辆大卡车缓缓停在集合点,我们30多名知青与送行的家长们陆续爬上车厢。大家的脸上,交织着对未知生活的迷茫与期待。伴随着卡车的轰鸣声,车轮扬起尘土,向着五十多里外的平安大队青年点进发。
青年点是一栋简陋的砖瓦房,静静地矗立在田野之中。男女生分别住在房子两侧,中间是过道和厨房,我们男生被安排在了西面的房间。那时的我们,不过十七八岁,正值青春年少,青涩懵懂的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好奇。为了照顾我们这些涉世未深的孩子,农林水系统特意委派了一名管理干部,负责管理我们的日常起居。他也是我们其中一名下乡成员的家长,我们都亲切地称呼他"张叔"。彼时,之前在平安大队下乡的往届知青大多已抽调回城,我们去后,仅剩两位老知青。张叔与这两位老知青,还有一位女生,不辞辛劳地为大家准备一日三餐。
我们下乡被称作"插队",即安插到农村生产队,与社员们一同劳动,靠挣工分、参与分红来获取收入,分得口粮。平安大队的韩队长,是一位有些瘸腿的中年男子。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韩队长便会准时出现在大队部,依据农活的实际需求,为我们这些知青分派任务。
在那段日子里,我体验了各式各样充满挑战与艰辛的农活。抵达时,麦子已收割完毕,我们便投身于打麦子、垛麦子的劳作中。我们抡起连枷,金黄的麦粒便从穗壳里炸出来。最累的是垛麦秸,得用三股木叉将蓬松的麦秸挑上三米高的垛顶。"扒苞米"是最磨人的活计,用改锥般的“苞米川子”"哧啦"一声挑开玉米棒,玉米粒纷纷脱落。"拿大草"就是在庄稼地里割杂草。我们钻进一人多高、闷热得如同蒸笼的玉米地,汗水顺着脸颊不断滑落,从头顶浸湿到脚下,衣服早已湿透。即便如此,我们仍挥舞着镰刀,仔细清理着玉米地里的杂草。"打货草"是为冬季储存喂马的草料,也是一项非常累的农活。清晨的露水还没散尽,我们便挥舞镰刀将青草割下来,捆好,装车。新割下的草散发着独特的清香,令人陶醉,我们常常沉浸在这清新的气息中。这些劳作,让我第一次触摸到土地的脉搏,也真正懂得了"粒粒皆辛苦"的分量。
而最令我刻骨铭心的,是参与修建松花江大堤的日子。我们要加固的是村西面的江堤,这是一项关乎全县安危的艰巨任务。不仅我们大队参与,全县不少干部、社员、知青都奋战于此。听说副县长"林大干"和社员一样,每天都坚持完成三方土的工作量,让我们备受鼓舞。每天天还未亮,我们就早早起床,简单吃过早饭后,便扛着工具,朝着大堤出发。任务是在坝下取土,装满筐后,再一担一担地挑到坝上。那时的我,不满十七岁,身材瘦小(身高仅一米六,体重不足九十斤),在高强度的劳动面前显得格外脆弱。但我没有退缩:一次次咬牙挥动铁锹装土,颤巍巍挑起担子,一步一喘地向坝顶挪去。在江堤上奋战的一个多月里,身体的疲惫与心灵的煎熬如影随形,仿佛经历了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初来乍到,为了给村民们留下好印象,我强忍着身体的不适,默默咬牙坚持。直到两个多月后,我才终于盼来了第一次回家探亲的机会。
清晨,第一缕曙光洒在青年点的屋顶上,我怀着激动又复杂的心情,登上了回家的牛车。牛车缓缓前行,我躺在车上,望着渐渐远去的青年点,心中五味杂陈。一方面,我急切地渴望回到家人身边,寻求关爱与温暖;另一方面,对自己的前途命运,又不免感到惆怅与迷茫。
命运的转折,恰在此刻悄然降临。我的姐姐比我早两年在前卫公社东胜大队下乡,就在我回家探亲期间,她被抽调回城工作。姐姐与村民们情同家人,她的经历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受此启发,我申请转点到了前卫公社东胜大队,住进了队长阚保权的家中。阚队长是个热情豪爽的人,酷爱打猎,家中收藏着好几把猎枪。那段狩猎时光,至今鲜活如昨。那是十月下旬的一天,天空下起了小雪,大地一片银白。我跟着阚队长在田野和树林边缘搜寻野鸡踪迹,屏住呼吸紧盯前方。当野鸡突然飞起的瞬间,阚队长迅速抬枪射击,"砰"的一声枪响,猎物应声落地。我兴奋地快步上前,捡起野鸡放入背包。不到三个小时,我们便收获了四五只野鸡,满载而归。这样的日子并未持续太长,没过多久,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我便踏上了考学之路,离开了这片曾经挥洒汗水与青春的土地。
这段下乡的经历,如同深深烙印在我生命中的一段旋律,有艰辛,有欢乐,有成长,也有收获。它不仅磨砺了我的意志,让我学会了坚韧与坚持,更让我懂得了劳动的价值与生活的不易。即便时光流转,那些过往的人和事、景与情,依然在记忆深处闪耀着光芒,成为我生命长河中永不褪色的珍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