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首诗以禅意哲思为内核,通过意象隐喻与生命叩问,探寻心灵本真与存在意义,展现出对自性觉醒的深刻思考。
心镜
文/樊志刚(辽宁)
当你的心
渐渐空明时
像个通澈圆镜
万象不过是
任其来去的照影
即使漫天风雨
闪电雷鸣
就算虚空粉碎
大地平沉
也扰乱不了
你的平静
这是众生本具的
真如自性
汩没生死苦海
经劫飘零
当你从梦中醒来
才恍然大悟
石破天惊
滋润万物
文/樊志刚(辽宁)
圣人之道
吾性具足
你又何尝不是
一颗骊珠
不知何时你被
沦为乞丐
迷失在梦幻尘影中
忘了归家的路
客身无寄
在业海中沉浮
旷劫漂泊
没个依护
只有当你
洞破生命的奥秘
了知自心宝藏
才停止欲望的追逐
你像一缕阳光
给人间温暖
你像一滴慧水
滋润万物
诗评
《心镜》:空明自性的修行观
- 核心意象:以“通澈圆镜”喻本心,“万象照影”象征外境虚幻,风雨雷电、虚空粉碎的极端场景,反衬心性如如不动的定力。
- 哲学内核:直指“真如自性”本自圆满,众生因执迷外相而“汩没生死”,“梦中醒来”的顿悟瞬间,以“石破天惊”的冲击力,喻示破执见性的刹那觉醒。
- 语言特质:用“任其来去”“扰乱不了”等口语化表达,消解玄奥感,使“心不染境”的禅理更易感知,结尾“经劫飘零”的慨叹,暗含对众生迷障的悲悯。
《滋润万物》:自性宝藏的生命悟
- 意象递进:从“骊珠”(自性)到“乞丐”(迷失),再到“阳光”“慧水”(觉醒后的利他),构建“本具—迷失—觉醒—奉献”的认知链条,层层剥开生命真谛。
- 情感张力:“沦为乞丐”“忘了归家”的喟叹,道尽执着外求的荒诞;“停止欲望追逐”的顿悟,与“滋润万物”的释然形成对比,凸显从“自度”到“度人”的境界升华。
- 禅意表达:“吾性具足”直承心学思想,以“业海沉浮”“旷劫漂泊”喻轮回苦相,最终归向“自心宝藏”的觉醒,语言质朴中见深邃,如清泉洗心,启人反观内在。
共同特质与启示
两首诗均以“自性”为锚点,《心镜》侧重修心境界的“止”(止息外扰),《滋润万物》侧重生命价值的“行”(践行利他),形成“定慧等持”的禅修逻辑。诗人以诗为舟,渡人超越执念虚妄,回归本自清净的心灵本源,既具哲学思辨的厚度,又含普世关怀的温度,读来如闻晨钟,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