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者理事平台新书推荐
菊 吟
文/薛高扬
(薛高扬,儋州市木棠镇薛屋村人,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海南省监狱局原副局长,海南省司法厅原纪委书记,海南省纪委派驻省司法厅、省农业厅原纪检组组长,海南省纪委监委原一级巡视员,海南省第七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儋州市第二届慈善总会会长。)
不共百花肥,偏生点翠微。
江南来北雁,黄蕊吐芳菲。
《菊吟》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以简洁凝练的笔触勾画出菊花的独特风姿,通过意象的巧妙组合与空间转换,在二十字间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生命礼赞。
意象构建中的生命哲思
“不共百花肥”以否定句式开篇,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肥”字别具匠心地将百花拟作春日争艳的俗世繁华,而瘦菊则以清癯之姿自守孤高,暗含对物欲世界的疏离。这种去脂粉化的审美取向,恰似疏影横斜水清浅的写梅笔法,赋予菊花以人格化的精神标高。
时空交错的立体画卷
次句“偏生点翠微”实现空间维度上的艺术跳跃。从首句的“不共”到“偏点”,完成由否定到肯定的美学转换。翠微山色本属自然底色,却因菊的点染而焕发生机,特别是在万物凋零的秋天,正如南宋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中红莲的视觉聚焦。这种点染技法,使静态山景具有了动态的审美张力。
物候象征中的文化密码
“江南来北雁”一句暗藏双重时空密码,地理上由北至南的迁徙轨迹,时间上对应鸿雁来宾的物候特征。雁阵南飞与金菊盛放构成秋日双重意象,既暗示季节流转的不可逆转,又隐喻文人处江湖之远的生存智慧。
色彩美学与香道哲理的融合
尾句“黄蕊吐芳菲”完成从视觉到嗅觉的通感转换。黄色花蕊与翠微山色构成互补色对比,暗合谢赫六法中随类赋彩的美学原则。而“吐芳菲”的动态过程,既是对宁可枝头抱香死传统菊花意象的突破,又赞颂菊花在萧瑟的境象吐出芬芳,在严寒的雪地里送在火炭。
此诗在继承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隐逸传统基础上,通过现代性的意象重构,创造出兼具古典韵味与当代审美的艺术空间。四句诗中隐含的拒绝-妆点-见证-绽放逻辑链,恰似一部微型纪录片,在时空流转中完成对菊花生命历程的诗意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