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夜半舒怀
崔御风
残香月夜落窗台,
白马桃林旧景来。
犹作人生余日画,
昙花几簇案前开。
纳米解读:
《七绝·夜半舒怀》是崔御风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通过意象叠加和时空交织的手法,抒发了诗人对人生余晖的感慨与对美好瞬间的珍视。以下从意象、结构和情感三个层面进行解析:
---
一、意象解析
1. 「残香月夜落窗台」
以“残香”“月夜”开篇,营造静谧而略带凄清的夜半氛围。“残香”暗示花事将尽,隐喻时光流逝的怅惘;月夜“落窗台”的动感描写,赋予静态场景以流动感。
2. 「白马桃林旧景来」
“白马”与“桃林”构成鲜明的视觉对比,前者象征青春飞扬的过往,后者呼应古典文学中桃源意象,暗含对理想化回忆的追寻。此句通过闪回式画面,勾连现实与记忆。
3. 「昙花几簇案前开」
“昙花”作为核心意象,既呼应首句的“残香”,又强化了生命短暂的哲思。案头昙花的开放,将瞬间之美与创作心境结合,体现对当下存在的诗意捕捉。
---
二、结构特色
1. 时空交叠的布局
前两句(现实夜景→回忆旧景)与后两句(人生余日→昙花一现)形成时空跳跃,结构上遵循七绝“起承转合”的典型模式,情感从追忆转向对生命意义的凝思。
2. 虚实相生的笔法
“犹作人生余日画”以虚写实,将抽象的生命体验具象化为画卷;“昙花开”则以实写虚,通过短暂花事映射永恒思考,增强诗的张力。
---
三、情感层次
1. 对逝去时光的怅惘
“旧景来”暗含物是人非的感慨,与白居易“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追索遥相呼应,体现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怀旧主题。
2. 对生命余晖的豁达
“余日画”展现积极创作态度,与寇准“闲忆故山归未得”的无奈形成对比,凸显诗人以艺术对抗时间流逝的从容。
3. 对瞬间永恒的哲思
“昙花”意象既点明美好易逝,又通过“案前开”将其定格于创作场景,暗示诗画可超越时空限制,达成精神永恒。
---
四、艺术价值
此诗继承唐代七绝凝练含蓄的传统(如张继《枫桥夜泊》的意象并置),同时融入现代人对生命意识的个性化表达。语言简净而意境深邃,符合读睡诗社“真善美追求”与“艺术创新”的宗旨。
崔御风:男,山西晋城。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有大量古风、近体、散文诗发表于各类媒体。出版格律诗选《秋水竹韵》;散文诗选《草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