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夕阳浅唱)
(山径文学社是1985年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一群少数民族青年自发组建的群众性业余文学组织。)
傍晚时分
【崞嵘】

黄昏来临,夕阳的余晖肆无忌惮地投射在城市高楼的玻璃幕墙上,映衬出一道道光怪陆离的耀眼光晕。躲在高高的写字楼里的白领们,匆匆收拾好文件准备回家。白天被城管驱赶藏匿在街道避静处的流动小贩们,正蠢蠢欲动,赶着点出来专享这特殊的傍晚时分……
这几年随儿子在海南过冬。因为他们单位的宿舍小区离超市便利店有点远,每每快到傍晚时,总有开着小四轮货车的水果贩子在小区门口叫卖,价格比水果门店还便宜,且十分新鲜。由于小区正值下班人流高峰,因而时常会吸引不少买客争相选购。
直到街区华灯初上,小货车前的人流仍然络绎不绝。此时小贩便在车箱前挂上一盏无线应急灯,在白炽的光影下继续他们难得的忙碌,享受那人头攒动和讨价还价带来的快乐时光。直到九点以后,小区晚饭后出来遛达的人们渐渐散去,小贩们才简单收拾,开着小货车悄然离去,消失在远处街区的灯影中。我因为时不时也买些水果,借机和小贩们聊上几句,一来二去,特别和一个卖椰子和一个卖橘子的混了个半熟。
两个卖水果的都是外地人。卖椰子的好像是广西人,皮肤黝黑个子不高,精精瘦瘦但人挺精神。特别是椰子削得很熟练,每每遇到要现削椰子的买客,他便将挑好的椰子摆放在车上一块几尺见方的木板上,右手操刀,左手将椰子转得像陀螺似的,"嚓嚓嚓"几刀下去,便可以插管子吸椰子水了。他对椰子的行情也很熟识,知道岛内哪里产的椰子汁多水甜,价格合理。他从椰农那里贩来一般两三元一个,到小区来卖五六元一个,毛利40%多。贩一车一般三天可以卖完,可以赚一千多。一月下来不休息,可赚一万出头。
卖橘子的是个北方人,中等偏上的个子略微显胖,人比卖椰子的显得憨厚,声音粗犷但言语不多。他从不在我们面前讲自己的事情,也不愿透露他橘子是从哪里贩来的,只会夸自己的橘子甜,只要有人过来,他便主动掰开一只橘子让你尝。尽管他卖的橘子有点小贵,确实也比一般水果店里的甜,所以我也经常到他货车上买几斤。

感觉有好几个傍晚没见卖椰子和卖橘子的小四轮货车了。晚饭后散步到小区门口,也没见那两盏挂在货车上的应急灯,觉得街区少了一道风景。
家里的椰子和橘子快吃完了。一天下午,我准备步行去一公里以外的水果门店买点,只当是散散步。走了10来分钟后,忽然在街道一个不起眼岔路口的小区侧门边,看见两位小贩那熟识的小四轮货车。街道上三三两两的行人,却没见几个在货车前驻足,看来他们的生意并不尽人意。
我走上前去,询问他们为什么这几天没到我们小区门口去卖,而躲在这里。他们哭丧着脸说白天城管巡查得紧,只能躲在这个不起眼的岔路口卖,万一有城管来了也逃得快。我心想这些流动摊贩也真不容易,白天生意好点的地方怕城管逮着。为了逃避城管,只好躲在这僻静少人的地方,只等傍晚城管下班后,才能去小区门口等那波下班的人流。
我问他们为什不办个正经手续呢。卖橘子的"嘿嘿"笑着说:现在生意不好做,我们只好打一枪換一个地方,等晚上没城管时才能赚点钱啦!卖椰子的也很实诚,说正经门面,他们租不起,租了也赚不到钱。摆摊也不好摆,正经办了手续,那水果价格也就没有竞争优势了。

后来几天偶尔也见他们临近傍晚下班时到小区门口来过,但家里的水果也得吃完了再买。哪天一想起买水果时,又不见他俩的车了。这次我有了经验,下午直接到前面街道岔路口找他们去。
离岔路口不远,早已远远看见他俩的车隔着几十米停在那里。卖椰子的离小区侧门近些,卖橘子的车停在岔路口,搬了个凳子坐在车旁边,一边叫卖,一边眼睛老往一个方向瞅。我想这卖橘子的还算照顾同伴,将卖货的好档口让给了同伴。
我正准备上前招呼去买橘子,忽见卖橘子的蓦然起身,快速地收起凳子往车上一扔,同时将拖车上半截油布"呼啦"一扯,迅即盖在拖车上,并向卖椰子的同伴大喊了一声“快走"。迅速跳上车子点火发动,“嗖”地一下,车子往前面的道路上疾驰而去……几个动作一气呵成,没半点拖泥带水。卖椰子的也以同样的速度,盖上油布,发动车子尾随而去。总共几十秒钟的时间,两辆小货车已到了街道远处。
这时我才见一辆城管标志的巡逻车正匀速驶来,并在岔道口小区侧门边停了下来,几个穿着城管制服的年青人跳下车,在路边转悠起来。看着消失在街道尽头的车影,我这时才想起,卖橘子的为什么将车停在岔道口,只是没想到他视力那么好,老远就看到了城管的巡逻车,而且“撤退”得那么神速、专业,动作那么利索、敏捷,像专门训练过一样。
本来到了摊贩边上了,他们这一走,我只得又去水果店买了。

第二天晚饭后出来散步,又发现卖橘子的小货车停在小区门口了。"卖橘子啰,好甜的橘子,先尝后买哩!"卖橘子的一反常态地低声吆喝起来。这在晚上还是头一次。也许晚上城管下班了,他们也就放肆多了。
看来晚上买水果的也不少。我走到水果货车旁边,问他怎么卖椰子的没一起出来呢?这回卖橘子的稍微话多了些。他说晚上城管其实不会出来。卖椰子的已提前回老家过年去了。他已三年没回家过年了,为了在这边卖水果,买了辆小四轮还贷了款,去年才还清,今年算是赚了点钱,才敢回去过年。家里有孩子上学,早想回去看看了。
我问卖橘子的为什么没回去哩。他说他去年回去过,今年不想回去了,再说钱也没赚够,春节期间生意好做些,城管也不会出来巡逻。我说你们长期这样与城管躲猫猫也不是个事呀!他叹了口气说,谁说不是哩,谁愿意整天被他们追着逮,但没办法呀,为了一家人的生活。这也是我们夹缝中的生存之道。只能等赚够了钱再考虑去做个正经生意。我看他说得挺实在的,人生不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他们靠这辆不起眼的小四轮,整天东躲西藏,承载的却是全家人的希望……
人生坎坷,每个人都在为自已的生计选择,没有发生在你身上的故事,你也许永远无法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

小区门口的人流渐渐散去,卖橘子的小贩开始收摊,我也准备走了,家里昨天本来已经买了水果, 但我还是买了些橘子,并且特意多买了几 斤……
我提着橘子往回走,感觉沉甸甸的。又是一个傍晚时分,回头望去,远处街道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和高高的写字楼次第亮起的灯光,吞没了城市黄昏的最后一抹晚霞,蜿蜒的车流形成了红灯闪烁的光带,喧嚣的城市正在宣泄着临夜前的躁动,不起眼的小贷车早已消失在灯光忽闪的车流中……
(二0二四年元月于三亚)
(本文源于作者微信公众号“淡然于表”。采用原文图片与排版样式。)
【作者简介】 郭荣学(笔名崞嵘),男,湖南省武冈市人。长期在教育行政部门从事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等工作。
【推荐阅读山径文学社作品】
点击链接郭荣学作品-点击此处
点击链接汤大莎作品-点击此处
点击链接刘艾国作品-点击此处
点击链接徐巨明作品-点击此处
点击链接聂世忠作品-点击此处
点击链接谢浮名作品-点击此处
点击链接李频作品-点击此处
点击链接宁志刚作品-点击此处
点击链接肖殿群作品-点击此处
点击链接《山径文学社小记》-点击此处

(记得关注我)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