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河澄月” 是清乾隆年间 “胶州八景”之一。据乾隆版《胶州志》记载,胶河源出望荡山,曲流百里,水色清澈,历历鉴砂石,黔陬(今胶州铺集附近)数里尤清澈见底,堤柳常掩映其中,每当秋空云敛,皓月沉水,月光映碧流,夜色尽澄秋。


乾隆版《胶州志》上对“胶河澄月”的描绘
上述提到的三个地理名称,即“胶河”“望荡山”“黔陬”,简介如下:
胶河发源于黄岛区铁橛山北六汪镇的孙家沟村,北流经诸城市、胶州市西部,经过王吴水库,流入高密市境,又蜿蜒北流,在高密吕家南直村屈而东北流,于马家花园南注入南胶莱河。河长 106 公里,流域面积 603 平方公里。胶河古称胶水,宋《太平寰宇记》云:“水如胶,故名胶河”。也有说法认为以源头之山命名,更合乎古人的习惯,胶河发源于铁橛山,铁橛山本名胶山,是古胶州之代表性山脉。
望荡山,位于黄岛区六汪镇境内,地处黄岛区西北部,属于铁橛山余脉。自然环境优美,东与月季山相对,南与铁橛山相连,西、北两面为丘陵,周边有劝礼村等村落。望荡山虽海拔不高,但山势较为险峻,岩石裸露,状奇特,有的像动物,有的像人物。山上植被茂密,主要有松树、柏树、杨树、柳树等树木,还有许多野生花草,如金银花、山菊花等,每逢春夏之交,百花盛开,景色宜人。望荡山有着丰富的传说故事,其中流传最广的是关于一位神仙的传说。据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位神仙路过此地,看到这里风景优美,便决定在此停留一段时间。他在山上种下了许多花草树木,并教会了当地村民如何种植庄稼和养殖家畜。后来,神仙离开时,为了保佑当地村民平安幸福,便将自己的坐骑留在了山上,化作了一座山峰,也就是现在的望荡山。
黔陬村,位于胶州市铺集镇西北 5 公里,秦古黔陬城遗址上,北与高密市接壤,西靠诸城市,东临胶河。秦始皇二十六年(前 221 年)设置黔陬县,属琅琊郡。此后历经多个朝代变迁,至隋大业元年(605 年)撤销黔陬县,共历时 827 年。相传,明洪武二年(公元 1369 年)迟德玉、王尧由山西洪洞县迁来立村。因村庄坐落在汉代古城黔陬旧址上,故名黔陬村。1957 年修王吴水库时,村庄西迁约一公里,名称沿旧。
清代诗人周于智有诗赞胶河澄月:“一片晶光映碧流,长川夜色尽澄秋。浮槎从此凌波去,定到清虚府里游。”大意是,皎洁的月光闪烁着一片晶莹的光芒,映照在澄澈的河面上,随着河水缓缓流淌。悠长的河道在夜色笼罩下,整个呈现出一派清朗的秋夜之景。我乘坐着木筏,从这里顺着波光粼粼的水面出发,凌波而去,这一路前行,想必一定能够漂游到那月宫中去游览一番啊。
六汪籍人士、当代诗人宋连富有诗咏胶河:“铁橛银光洒,胶河岭上流。源头生北麓,百里入莱州。”

宋连富(左三)陪同胶州市客人探查胶河源(2022年摄)
近年来,经过河道治理之后,胶河处处碧波荡漾,两岸杨柳依依,树影婆娑,滨河公园里欢声笑语,到处都是“胶河澄月”的景色了。

六汪镇胶河下河山拦河坝(2023年摄)

六汪镇胶河澄月公园(2024年摄)


(本栏目编者日月星辰,男,生于1962年8月,退休干部。参与编纂《诸城县教育志》,主持编纂《诸城市水利志》。著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纪实《传承之路》、史料性著作《六汪村庄》,参与编纂《六汪人物》。现任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文学艺术联合会顾问、《六汪镇志》编辑、六汪乡村记忆丛书副总编辑。《传承之路》:21项濒危技艺 × 18门绝美艺术 × 14大文化现场。从诸城派古琴的千年清音,到聂家庄泥塑的斑斓色彩;从石磨火烧的麦香记忆,到锔瓷匠人的金刚巧手。作者历时一年,用30万字+数百幅纪实影像,记录胶东非遗传承人的从艺历程与技艺特色;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出品;到孔夫子旧书网,走进“汪汪书苑”的店铺,全新书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