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咸化(山东济南)
我把记忆的长河回溯,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
白云山下淦源河边,
南北寺学校如星辰闪烁,
陡然照亮了教育的天空,
在办学史上将壮丽篇章谱写。
1978 年,
它荣耀地跻身省重点学校之列。
一时间,
《光明日报》《大众日报》众多媒体的笔墨,
纷纷聚焦于此,
一束束聚光灯频频幅射,
这所山村学校的神话故事,
在中华大地传播。
教育部、劳动部、团中央诸多部门的表彰,
纷至沓来的荣誉称号,
一个接着一个。
中央电视台的镜头,
曾经录制过学校的勤工俭学。
这一切有力见证了,
其成就的卓越!
学校的大寨楼,
记载着艰苦奋斗的校歌。
如今被市里列为文化遗产,
宛如一位沉默的老者,
将那段激情燃烧的日子,
静静地向后人诉说。
在国家经济尚显拮据的年代,
南北寺学校师生勇于开拓,
开山劈岭,
搬土填豁。
用双手搭建起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教育殿堂,
在全国开创了先河。
办学伊始,
学校前行的基石是勤工俭学。
不要国家一分钱,
学生免费上学。
发放解放鞋白衬衫,
那朴素的衣着,
是现今流行校服的前辙。
能在南北寺就学,
好比上楼台吃甘蔗,
步步高节节甜。
杨校长办抗大式学校,
育革命化新人的理念,
润泽着每一个学子的心窝。
在恢复高考的大潮中,
南北寺学校适应工作重心转折,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材,
连年把高考红旗勇夺。
因材施教,
首创艺体班办学路上新举措,
学生的特长得以发挥,
创新如燎原星火,
引得各地学校纷纷效仿,
南北寺学校办学独具特色。
画坛、舞台、运动场上,
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凯歌。
省厅命名为体育文艺传统项目学校,
无数音体美学子遍布全国。
上世纪七十年代火红的岁月,
来南北寺参观的人流络绎不绝。
从全国各地乃至国外,
到这穷乡僻壤,
只为将山村小学神话般崛起的奥秘探索。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
教育结构也在调整更迭,
一颗璀璨夺目的教育明珠,
如天上的陨石降落。
南北寺学校被撤销,
成为师生与家乡人民难解的心结,
但它的精神经验,
却仍然是燃烧的烈火。
老校长“办抗大式学校,
育革命化新人”的核心理念,
在师生的脑海中铭刻。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是延安时期大寨年代的经验总结激励着各行各业,
不屈不挠,
永不停歇。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勤工俭学的道路,
至今依然值得传承开拓。
“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照亮学校前行的道路;
政治挂帅思想领先是原则,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为端正教育方向指南掌舵。
南北寺学校,
虽已成为记忆中的一页,
但其遐尔闻名的特称,
在办学史上依然光芒四射。
这张耀眼名片,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后来者,
在追寻理想办学道路上,
自强不息奋力拼搏!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