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浈江走笔·地标巡礼”第二场(韶阳楼)获奖作者名单
风采奖(1名)
编号5:《我向韶阳要点光》(雪兰广东河源)
韶阳奖(1名)
编号16:《韶阳楼》(叶涛广东韶关)
大村奖(1名)
编号42:《登韶阳楼》(梁福强马来西亚)
学宫奖(5名)
编号17:《韶阳楼》(李开颜广东韶关)
编号14-1:《七律•登韶阳楼感怀》(黄双华广东乐昌)
编号2-2:《七律·咏韶阳楼》(曾德广东韶关)
编号20号:《韶阳楼事》(李丽广东广州)
编号21:《登韶阳楼》(肖锋广东始兴)
入围奖(7名)
编号46号:《韶阳楼叹》(刘晓丽广东韶关)
编号6:《韶阳楼,莲花山顶盛开的一朵莲》(黄凤娣广东翁源)
编号19:《站在韶阳楼上放歌》(曾诚广东南雄)
编号35:《韶阳楼》(谢锦良广东乐昌)
编号43:《登韶阳楼感赋》(曾议辉马来西亚)
编号23:《水调歌头·梦游浈江(毛滂词谱)》(纪福华上海宝山)
编号15号:《韶阳楼新咏——致善美韶关的古今对话》(冯志光广东韶关)
地标之光,次第绽放
——“浈江走笔·地标巡礼”第二场(韶阳楼)获奖作品赏析
作者:唐学连
正是人间四月天,芳菲未尽花正浓。“浈江走笔·地标巡礼”短诗赛第二期“韶阳楼”地标征文自4月1日开始,至4月25日截稿,共收到来稿73篇(首)。比第一期数量上有所增加,作品质量也有明显提高,可喜可贺。说明我们这个“浈江走笔·地标巡礼”短诗赛的影响力正在逐步扩大,大家的创作兴趣和创作力也在一步步提高,这也正是我们举办本次赛事的初衷。
韶阳楼不仅是地标,更是韶关文化基因的凝结与绽放。在匿名评选中,评委评出5号作品《我向韶阳要点光》获得“风采奖”。这首诗以韶阳楼为载体,将莲花山的自然奇观、五行风水的哲学思辨、三江灯火的市井烟火、韶乐诗酒的人文雅趣熔铸一体,同时展现了韶关“向阳而生”的城市精神。作者应该是没有来过韶关,也没有登过韶阳楼,她是因“一枕误入”的,恰好“这地方正是我慕名而来”的。凡是被慕名的,应是精神高地。因而她需要“向韶阳要点光”,点燃心中的火,纵情“放歌诗酒茶”,“任由清风徐来”,我自恣意潇洒。
16号作品《韶阳楼》以凝练的笔触勾勒出历史与现实的对话。韶阳楼五层设计取“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意,与诗中“文脉不间断”形成隐喻关联。此诗以简笔勾勒出韶阳楼作为文化容器的复杂性——既是地理坐标,亦是历史层积的标本,更是文脉延续的仪式场域,当得起“韶阳奖”。
获得“大村奖”的是42号作品古体诗《登韶阳楼》。此诗通过建筑、历史、自然、人文的多维刻画,展现了韶阳楼“雄峙三江、襟带古今”的文化地位。诗中“将军剑”“宰相髯”等意象,贴合韶关本地历史人物。
获得“学宫奖”的是17号作品《韶阳楼》和14号作品当中的第一首《七律•登韶阳楼感怀》、2号作品中的第二首《七律·咏韶阳楼》、20号作品《韶阳楼事》、21号作品《登韶阳楼》共5篇。其中17号《韶阳楼》作者以“自心之佛像”喻指内心的觉悟,与韶阳楼的禅意空间形成互文,完成了“烦恼”与“超脱”的辩证。桂老师曾对某位诗友说过:“一个人能出世,还要能入世,才能修成正果。”此诗作者将登楼过程当成一场修行,在此“悟人生”。当“一时惶恐”,“一时迷惘”时,“总见韶阳楼/宛如北辰/指引路向”,顿时让“自心之佛”于喧嚣中寻得澄明,也让自己在“出世”和“入世”间如意转换。
《七律•登韶阳楼感怀》诗中既有杜甫沉郁顿挫的写实笔法,又融入晚唐李商隐式的朦胧意象。其中“唐蜃迷踪融史雾”意指唐代的韶阳楼在历史中逐渐消失,像海市蜃楼一样难以捉摸。而唐代许浑的诗《韶州韶阳楼夜宴》,说明唐代确实有韶阳楼的存在,所以这一句也可能是在表达对唐代历史的追忆。而“凤音遗落”则以舜帝南巡奏韶乐的传说(《韶州府志》载韶关为“韶音”起源地),隐喻中原礼乐的失落。
《七律·咏韶阳楼》以雄浑笔触勾勒韶阳楼的壮丽气象与历史底蕴,以凝练笔法完成多重叙事:建筑美学、历史文脉、生态哲思的交织。诗写对仗工整、气脉贯通,诗中以“瞰八荒”“云天阔”等意象,强化韶阳楼作为“山水名城新地标”的城市符号意义。
《韶阳楼事》这首现代诗以时空交错的笔法,通过建筑这一文化容器,完成了对时空、记忆、身份的多维勘探。诗中“白领”“阿婆”“手机拍星光”等当代元素与古建筑形成蒙太奇拼贴。当舜帝的琴声与手机快门声在三江交汇处共振,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韶阳楼的物理存在,更是一个文明古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对自身根系的深情凝视。这种凝视既包含对传统的敬畏,也蕴含着拥抱未来的勇气。
《登韶阳楼》通过建筑意象的诗化重构,完成了对韶阳楼从物质遗存到精神图腾的升维。那些“穿枋交错”的不仅是木构构件,更是历史文脉与当代意识的对话桥梁。当“微光融入明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建筑的重生,更是文化基因在现代语境中的持续进化。
因获奖篇幅数量有限,经过反复比较,本次评选出以上8篇获奖作品。另外还选了7篇比较优秀的作品入围,以补沧海遗珠之憾。在这里要特别说一下,15号作品《韶阳楼新咏》,其诗歌本身写得很不错,可惜因不符“应征诗歌(包括现代新诗、格律诗词)严格控制在4-20行之间”的征文要求,只能遗憾放弃。还有19号作品《站在韶阳楼上放歌》因疑似AI写的诗,所以评委们一致认为不予入选。
就目前已开展的二期诗赛来说,“浈江走笔·地标巡礼”短诗赛正在形成一种新的创作模式。虽然浈江作协大部分成员参赛积极性不高,但墙内开花墙外香,诗赛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已向外扩张,这是好现象。希望我们接下来的几场赛事更加火爆,诗友们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典之作。
(2025年4月30日)
“浈江走笔·地标巡礼”第二场(韶阳楼)获奖作品展示
我向韶阳要点光
雪兰(广东河源)
一枕误入莲花山上
再误入韶阳楼
不得不睁大了眼睛
这地方正是我慕名而来
韶阳楼不只是楼
还是莲花山上的花
一朵韶城的花,向阳的花
向阳,则紫气东来
凑合五行风水玄学
那些虚幻的东西不虚幻
明心见性禅定见佛
让你否去泰来
三江六岸灯火燎原
我向韶阳要点光
放歌诗酒茶奏韶乐
任由清风徐来
韶阳楼
叶涛(广东韶关)
古楼湮没荒野
又从前人的诗文
略窥姿容嵯峨
登莲花峰顶,观复往来
俯瞰三江风云会合
盛世选址于此,兴土木
却见古楼塔基遗址
验证古今心灵契合
埋一铜钱,插针钱孔
千年文脉不间断实例
登韶阳楼
梁福强(马来西亚)
唐时檐角挂春蟾,
雄揽云山势自严。
拔地玉阶通碧落,
鸣韶金铎彻青帘。
千秋壁拓将军剑,
九派峰皴宰相髯。
最是流觞邀月处,
莲花清韵入杯添。
韶阳楼
李开颜(广东韶关)
在这三江汇流的城市
辗转年年
时过北江桥
时过黄金村
一时惶恐
一时迷惘
抬望眼
总见韶阳楼
宛如北辰
指引路向
那一座
静如佛像
座于莲花山上
以慈目俯众生
我是自心之佛像
静座于一切烦恼
之上
以无语
悟人生……
七律•登韶阳楼感怀
黄双华(广东乐昌)
韶阳古郡溯千秋,
楼历兴衰岁月遒。
唐蜃迷踪融史雾,
元飚浩气铸诗眸。
新姿再续唐宋梦,
峻宇遥吞岭海悠。
倚槛思今还念古,
凤音遗落大江流。
七律·咏韶阳楼
曾德(广东韶关)
雄踞莲峰瞰八荒,
唐风宋格筑韶阳。
飞檐伸揽三江月,
画栋张扬百代光。
曾有许浑描夜宴,
岂无书匠写楼墙?
登临纵目云天阔,
醉美生机谱丽章。
韶阳楼事
李丽(广东广州)
唐时的风,吹了千年还没散
夜宴的酒杯里还晃着当年的月
老县志上只记了南门临江四个字
可许浑的诗早把楼影刻进时光
飞檐翘角,像岭南的山水脾气
插拱月梁藏着粤北的匠人指纹
闲适的白领和遛娃的阿婆
在廊柱间织成新的市井烟火
五层楼,爬满韶关的故事
舜帝弹琴的回声在壁画里流淌
六祖的禅钟敲醒了晨雾
张九龄的传奇被游客用手机拍成星光
沙尘暴刚走,风还卷着细砂
森林公园的绿浪涌到脚下
我数着台阶上的脚印——
有唐朝官靴的纹,有今早孩子的笑
这楼啊,曾是达官宴客的高处
现在谁都能来,看三江汇流
不同肤色的人笑着走过
历史和当下,在这儿手拉手跳广场舞
登韶阳楼
肖锋(广东始兴)
韶阳楼,你在唐风呢喃中苏醒
千年古韵,在韶城上空悠悠升腾
元末的废墟里,你曾黯然隐匿
如今重生,身披唐宋绚丽的袍缎
似时光灯塔,指明前行的璀璨航程
飞檐似翅膀翱翔,划破云端的静谧
典雅的朵状插拱,如岭南佳人的温婉
月梁穿枋交错,搭起了历史的框架
一砖一瓦,铭记着韶光的流转
一字一画,承载着岁月的深情
拔地倚天,扛起历史的厚重
闻韶鸣凤,搅起新时代的波澜
禅钟悠扬,于寂静中弥漫着闲适
风度千秋,尽显你翩翩风华
莲峰清韵,在楼层间袅袅缠绕
当我登楼俯瞰
捧起三江初阳,照耀六岸繁华
怀古思今,我亦化作了一束微光
悄然融入了韶关的明天中
韶阳楼叹
刘晓丽(广东韶关)
韶阳楼上云飞扬,
唐宋遗韵震天响。
岭南之巅傲苍穹,
五行楼阁映日光。
元末烽火毁华章,
废墟之上新梦长。
重建之光照千古,
历史风尘诉沧桑。
森林如海山如浪,
翠色滔滔涌心房。
登楼一望天地阔,
世间繁华皆如霜。
楼影巍峨映天际,
思古怀远心激荡。
韶关风云变幻中,
韶阳楼立永不忘。
岁月如梭转无常,
楼前流水诉衷肠。
愿此楼阁永屹立,
岭南之地传颂扬。
韶阳楼,莲花山顶盛开的一朵莲
黄凤娣(广东翁源)
胸有丘壑,腹有乾坤
你是莲花山顶盛开的一朵莲
承四面八方风侵雨袭,稳如泰山
观三江六岸潮起潮落,心平气和
侯安都、陈璘和麦铁杖的剑光为你撑起荷叶田田
张九龄、余靖和邵谒的诗行为你绽放莲花瓣瓣
丹霞山、云门山和云髻山的独特之美点染你的心扉
南华寺、东华寺和云门寺的菩萨端坐在你的心里面
仰首,可摘星辰
俯首,怀抱众生
而我,何其有幸
是你莲蓬之下畅游的一尾小鱼
当莲子坠入淤泥的那一刻
我听见大地深处萌动的声音
站在韶阳楼上放歌
曾诚(广东南雄)
此刻,阵阵松涛推开千年雾岚
一柱飞檐挑起落日熔金
古砖缝里长出苔藓的青绿
新瓦正与洁白的云朵窃窃私语
五层骨骼撑起唐宋诗意的月光
每一级台阶都踩响韶乐悠扬
壁画吞吐着三江澎湃潮声
硕大的莲花在钢骨上重新抽芽
三江六岸的霓虹流淌成河
城市的玻璃幕墙倒映美丽的霞光
当一架架无人机掠过九重檐角时
古塔楼基遗址正萌发新芽
风从南华寺捎来古老钟声
润过百年东街的一排排骑楼
看,文创集市摆开瑶绣与竹编
数字屏绽放着如火如荼的木棉花
浩荡长风把“善美之城”的名字
写向更高更远处
而我此刻放歌的喉咙里
正涌动着马坝人打磨石器的回声
韶阳楼
谢锦良(广东乐昌)
站在山脚
韶阳楼在云里
站在韶阳楼
我在雾里
上山的路
布满了行人的足迹
楼旁,堆满
古木的新绿
站在韶阳楼极目远眺
三江六岸尽收眼底
凉风携带着花香
我又似乎听到你的欢声笑语
韶阳楼从唐代许浑的诗里走来
在莲花山顶耸立
它仿佛是个巨人
守护着韶关这片美丽的土地
登韶阳楼感赋
曾议辉(马来西亚)
粵北韶城誉九州,
莲峰客至竞登楼。
凭阑远眺宜人景,
向晚归来兴未休。
水调歌头·梦游浈江》(毛滂词谱)
纪福华(上海宝山)
梦里骑鹏翼,飞越五千年。
韶阳楼上,群贤齐聚论江山。
张相九龄功绩,余靖谏臣典范,谈笑震苍天。
浈江作图纸,理想任勾连。
乐和忧,穷与富,乱与安。
绘成喜色,为让天下庶民看。
昔有开元盛世,今看中华盛况,美梦总能圆。
但见龙腾起,直向九霄翻。
韶阳楼新咏
——致善美韶关的古今对话
冯志光(广东韶关)
韶阳楼
你,从唐宋的晨光中走来
矗立于莲花峰云端
任红柱鎏金黄瓦沐日
飞檐悬着的风铃
将千年天籁播撒在叠翠群山
你,披着霓裳羽衣
每一道斗拱都藏着韶州文脉
梁木间停驻着鸣凤的清音
雕栏处沉淀着墨客的吟叹
你,是一部立体的史册
记载着刺史择峰筑楼的远见
西楼待月的琴韵穿透时空
商旅茶香晕开水墨般的夜晚
当战火将朱颜还给泥土
你在断碑残简里沉睡多年
直到新时代的晨晖
为你披上璀璨的霞衫
此刻我凭栏远望
三江碧水正临摹城市倒影
丹霞的赤诚化作数据洪流
在光纤里奔涌着新时代的咏叹
看那建设者眉间的汗珠
多像你檐角未干的晨露
折射着——
善美之城的曙光
正在芙蓉山下
缓缓舒展
(图文来源于诗的红三角,责任编辑桂汉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