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诗联学院散曲提高班8讲讲义
宁静
2025年4月18日
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会长讲话摘要
一、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会长在“首届中国嘉陵江历史文化与中国词曲学术研讨会暨四川省散曲学会第二届年会”发表讲话(2025年4月15日)摘要:
中华词曲,是中国韵文的重要体式,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在当代,中华词曲的创作日益繁荣,有人估算,当今诗词作者有300万之众,每天产生的诗词数以10万计,被称为“现象级”的文学存在,其中不乏精品力作。
此外,我想特别强调一下当代词曲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的地位。中国当代文学史是一部反映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的历史,它应该包括当代文学的各个领域和各种体裁。当代词曲作为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更反映了当代社会文化和时代精神。
二、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会长在福建省诗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关于诗词的守下创新论述(2025年4月2日)
历经数千年传承,诗词形成了格律、句数、字数、押韵、对仗等独特规范,这些规则是诗词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关键所在。一旦摒弃这些要求,作品便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诗词。
但我们也要清楚,创新同样不可或缺。有人提出词牌能不能创新,当然可以。历史上部分流传下来的词谱,最初可能也只是一人之作,经长期认可才得以流传。所以,词牌和诗体都具备创新空间,关键在于能否赢得大家的接受。守正是创新的根基与前提,而创新则是守正的活力源泉。缺乏创新的守正,会让诗词走向僵化、失去生命力。离开守正的创新会偏离方向,甚至走入迷途。党的二十大报告鼓励我们以科学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精神追求真理,热情拥抱新生事物,勇于突破常规,这些同样适用于诗词领域。
诗词创新可从四个关键方向发力:
其一、题材创新。当下,许多人热衷于创作二十四节气、窗前月、庭中花等传统题材,这类创作当然可行,但务必写出新意。以惊蛰为例,与其重复古人对小虫子蠕动、草发芽等自然现象的描写,还不如记录这一天自身的真实见闻、所思所想,这样更能展现时代特色。 同时,要认识仿古诗创作的局限。步古人韵写同样的题目,用于练笔无可厚非,就像书法学习初期的临摹,是入门的必经之路。但临摹只是手段,并非真正的创作。若创作内容一味因袭古人,缺乏突破,那只能算是仿古诗。我们生活在新时代,敬亭山、桃花潭、庐山瀑布已与古人所处时代大不相同,创作时应着眼当下,挖掘新元素,融入新感悟,这样才能让诗词在传承经典的同时,展现出时代的独特魅力,在新时代续写辉煌篇章。
其二、诗词用词需要创新。曾有人认为“公报”这类词不是诗的语言,这引发我思考。长期以来,诗的语言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是古人诗词例如唐诗宋词当中用过的词儿,这叫诗的语言。于是认为凡是用的词在唐诗宋词没有用过的,就被判定为不是诗的语言。如果我们的诗词全是炊烟、斜阳、碧空,依拦,那诗词还有什么新意?如今,互联网、微信等新词不断涌现,若不用这些时代新词,难以体现诗词时代性,后人也无法借此研究我们的时代。所以,大胆用新词,关键是巧妙运用,为诗词注入时代气息。
其三、诗词创新之用词与用韵的思考。在学诗时,我曾遇一位老师,他的诗满是古代词汇堆砌,很难看懂。用冷僻字,这只会疏远读者。白居易写诗念给不识字老太太听,听不懂就修改,这成了很多诗友创作的原则,让诗通俗易懂。 诗词用词应紧跟时代。古代用“火车”(装满干柴倒油点火冲向敌阵的车)、云梯,如今我们也能用坦克、塔吊入诗。古代有多宝塔,现今空间站同样可写进诗词。在用韵方面,有人认定写古体诗只能用平水韵、词林正韵等,尤其写诗必须用平水韵,否则就觉得档次低,甚至批评推广中华通韵的人。平水韵是宋时期刘渊整理的,从那时到现在,汉语语音已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推广普通话后,语音改变明显。像小学课本里的古诗文,以前读“斜(xiá)”押韵,现在只能读“斜(xié)”就不押韵了。所以,用韵应随时代发展。中华通韵虽有不足,但它反映了当今语音实践。这是国家语委颁布的韵书,我们理应接受、认同和使用。用中华通韵不是诗词水平低的标志,而是与时代同步的体现。当然,平水韵一定要学,以便读懂古诗,写诗也可以用,但对使用中华通韵的,不必另眼看待。
其四、诗词标准。关于什么样的诗是好诗,诗论家、当代专家学者有诸多论述。读诗时,我们常常凭直觉就能判断诗的好坏,就像评判人的美丑,标准已化作无意识,一看便知。有种观点即把诗放在唐诗宋词里难辨作者,就认定是好诗。这顶多是好的古诗,因为缺乏时代气息、信息与特色。今天评好诗,标准和古人有相同之处,不过要增加一条时代特色,没有时代特色就不能算当代好诗,可以视同好的古诗。群众既喜爱古诗,也希望看到反映身边人和事、时代风貌的作品。
盘古诗联学院散曲提高班第8期作业
宁静 日月出题
一、要求
1.曲牌
〔黄钟·刮地风〕
2.曲题:观雨
3.韵依中原音韵
4.韵部自选
二、曲谱(搜韵可检测)
〔黄钟·刮地风〕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平去,×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去△。×平仄仄×△,×平仄仄平△(上),仄仄平平△(上)。
三、制曲要点
〔黄钟·刮地风〕常用于小令或散套中。
全曲共11句,52字;9韵。句法:7、4、7、4、4、4、4、4、5、5、4。
此曲牌调性沉郁,适合表达深沉或复杂的情感。题材广泛,可用于闲吟、感怀、咏景、言事、抒情。如思乡、怀人、叹世等。
对仗要求:前四句可作扇面对(即隔句对仗)。第五、六句,第七、八句分别对仗。
第九、十两句对仗,也可与末句作鼎足对。
四、曲例
〔黄钟·刮地风〕春日凝妆上翠楼(元 赵显宏)
春日凝妆上翠楼,满目离愁。悔教夫婿觅封侯,蹙损眉头。园林春到,物华依旧。并枕双歌,几时能够?团圆日是有,相思病怎休?都道我减了风流。
五、曲谱符号注释:
平——平声;仄——上去声通用;×——声调通用,如词谱之“ד;去——必须为去声:厶——虽为仄,即上去声可通用,但宜用去声;△——押韵句;▲——可押可不押韵句;∧——句×须暗韵字位(“暗韵“指句×与句尾韵脚协韵的字);上△(平)——指韵脚字虽应押上声,也可押平声韵;平△(上)——指韵脚字虽应押平声,也可押上声韵。
六、作业要求:作业完成时间为两周,各位曲友自行校验后上交,精品作业会登入讲义。
2025.4.18
盘古诗联学院散曲提高班第8次作业
本次投稿作者:
汪凤森、根生厚福、李凤英、李广恒、宁静、李晓华、潘如琴、大橘为重、赵偲含、李树森、骆杰英、段志军、青青子衿、
1汪凤森
一〔黄钟•刮地风〕观雨
文/汪凤森
急电轻雷送雨声,一阵轰鸣。幽林险壑响回声,一片朦滕。微风吹杏,鲜花摇颈。鸥鹭轻盈,鱼蛙高兴。归鸦暮霭惊,游人客栈停,曲韵(香)笺行。
二〔黄钟•刮地风〕回忆曾经的家乡
文/汪凤森
水绿山青靓小庄,牧曲悠扬。莺歌燕舞唱家乡,神采飞扬。儿时闲逛,少年遐想。打谷扬场,捕鱼捞蚌。雄鸡唤晓光,饮烟罩梓桑,百姓(乐)安康。
2〔黄钟·刮地风〕观雨
文/根生厚福(内蒙包头)
伫立阶前望雨稠,意惹情留。似闻夫子说无忧,顺命何求。雨丝飘洒,宛如天绣。世事无常,莫为心首。观霖枉自悠,思贤意未休,道理深求。
3〔黄钟·刮地风〕·观雨(中原音韵东钟部)
文/李凤英
滚滚浓云压碧空,电闪雷轰。茫茫骤雨打残葱,水溅波冲。珠敲瓦面,风掀棚洞。雾锁长城,烟遮幽缝。消除路径恐,增添旅客勇,忘了归终。
4〔黄钟·刮地风〕观雨
文/李广恒
骤雨敲窗破阒寥,风卷芭蕉。银珠乱跳漫萍漂,水过溪桥。檐前飞瀑,街头流潦。湿洗秋千,涤青云幕。儿童赤脚跑,村姑翠袖招,笑指虹霄。
5〔黄钟·刮地风〕观雨
文/宁静
芳野无声满目青,润物无声。怒空白练伴雷霆,翻墨堪惊。敲荷珠跳,拍梧银映。溅瓦岚腾,拂檐绡竞。倘侵梦意平,纵迷树自宁,淡对阴晴。
6[黄钟·刮地风 ] 观雨
文/李晓华(黑龙江)
云聚风沉雨骤倾,电闪雷鸣。 珠帘漫卷掩窗棂,乍响难宁。敲荷碎玉声,溅石飞花影。檐前乱奏筝,阶下频催杏。霎时霁色明,新晴翠满庭,净了尘缨。
7(一)【黄钟宫•刮地风】观雨
文/潘如琴(江苏)
云卷风狂雨洗城,电彻雷鸣。翠帘轻舞稼轩楹,骤响心惊。打窗声脆,溅流滑镜。檐外闻琴,阶前听咏。俄而润散晴,碧穹似洗清,涤尽皆醒。
(二)【黄钟•刮地风】•暮春
文/潘如琴(江苏)
落荫幽深映午阳,柳絮飞扬。翠吟红蕊晚光亮,暮色苍茫。溪边旁立,林丛来往。绿树馨浓,鸟啼声旺。牧童旅客唱,村翁鬓已霜,笑语盈塘。
8[黄钟.刮地风] 观雨
文/大橘为重
硬雨西南①肆虐狂,白色茫茫,禾苗果木已遭殃,百姓心伤。残花垂地,收成无想。百鸟思璇,昆虫声恙。千山大野荒,庄苗半路殇,幸有明光。
①西南:指贵州黔西南。
9[黄钟.刮地风] 观雨
文/赵偲含
细雨敲窗遍地流,雾锁重楼。斜风曳树对莺啾,烟霭清愁。相思难诉,真情依旧。远望山丘,凝眸云岫。团圆梦里有,风霜鬓上留,任爰意曲中休。
10[黄钟. 刮地风] 观雨
文/李树森(安徽)
千里江河白练升,闪闪雷鸣。万畴沃野乌云增,电电心惊。溅船珠跃,落檐星影。山上猿猩,寺中僧磬。雨停路路净,风收树树宁。喜悦观景。
11〔黄钟·刮地风〕.观雨
文/骆杰英
雨箭空中速降下,润了苗芽。风刀地里急横踏,殃及枝丫。与雷同走,于霜分扎。狂打芭蕉,猛淋椒辣。山中洗树桦,海间点水花,电母同滑。
12[黄钟·刮地风] 观雨
文/段志军
卧铺翻书入梦游,惊耳雷稠。更衣理发下高楼,仰首抬眸。绿肥山后,絮沾泥口。竹冒坡头,水流红瘦。欲行顶上漏,步迟不糸舟,望雨生愁。
13〔黄钟·刮地风〕·观雨
文/青青子衿
窗外绵绵细雨飘,万缕银条。 院前点点绿杨娇,一树轻摇。青枝添秀,红梅含笑。草色蒙胧,烟光缥缈。清音在耳绕,繁弦似泪抛,大地妖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