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 外 头 条总 编 火 凤 凰 (海外)
海外头条总编审 王 在 军 (中国)
海外头条副编审 Wendy温迪(英国)
图片选自百度
袁琴的诗
●大漠耳语
沙漠的风
把地平线吹成折皱的锡纸
驼铃在热浪中融化
那些未被说出的渴望
在沙丘背后,堆积成透明的水洼
几根被时间磨亮的骨笛
灌满星辰的碎屑
被偶尔露头的蜥蜴,叼进岩层的裂缝
而在某个沙粒深处
藏着一滴,从未蒸发的海
最细小的响动,是蝎子的尾针
在月光上刻下的
比寂静更轻的墓志铭
还有胡杨用枯瘦的指写下的
秦时明月汉时关
那倒下的树干,也有倔强的根系
会突然在年轮里,翻出潮湿的雷鸣
蛰伏的海市蜃楼,在蜥蜴眼睑上升起
月光浸透沙粒,有一串驼印
通向未被说出的远方
●生命的沙漠
蜥蜴驮着沙漠的正午爬过沙脊
影子在滚烫的经纬线上
签下生命的缩写
枯死的胡杨举着断臂
把年轮刻成大地的遗嘱
只为让风
数清它肋骨里淤积的雷声
每粒沙都在生命里迁徙
驮着比自身更沉重的渴望
突然跪下的骆驼,用膝盖
在滚烫的经文里,压出两枚
潮湿的印痕
而地平线的尽头,一棵胡杨
正用枯枝接住坠落的鹰啸
驼铃摇醒沉睡的沙漠
夕阳将商队的影子,拉成细线
生命永远是沙漏转身时
一粒不肯坠落的光
在最微小的呼吸里,藏着一场
尚未发生的雷雨
●大漠的月光
如一枚被风擦亮的铜镜
悬在流沙的瞳孔深处
照亮驼骨和断戟
照耀沙漠旅人眼里的霜
比所有的承诺都要固执
始终卡在天空的凹陷处
如一颗不肯脱落的乳牙
将沙粒背面浮出的古老城池
舔化成霜
清冷的月光记得楼兰的篝火
和商队遗落的银铃
也记得沙狐跃过沙丘
星群向西北坠落
更记得那些未寄出的信笺
在肋骨间叮当作响
沙漠的风总把沉默的月亮
扯进仙人掌裂开的指缝
让骆驼刺的阴影扎进更深的黑
似一匹饥饿的狼吞吃自己的影子
黎明像蝎尾钩住沙丘
那些古老的伤痕
如一枚磨亮的银币,叩住心田
而月亮是陶罐里
唯一不会蒸发的水
●大漠的风
仙人掌刺破黄昏时
胡杨的肋骨堆成了另一座沙丘
蜥蜴在时间的裂缝里攀爬
大漠的风啃噬骆驼的颅骨
驼铃响起,黄昏熨烫成一张羊皮
所有倒流的雨水退回天空
在某个白昼与暗夜的时刻
看清沙暴后升起的
未命名的星辰
蜥蜴舔舐岩层
眼眶里长出青铜铃铛
黄昏的裂谷在骨缝间摩擦
赭红色的风撕开天穹
将时间削成薄薄的饼干
沙漠里的影子一寸寸变凉
风蚀的岩层凝固成琥珀
回声里交割新的黎明
沙漠的风,掀出一行
晒伤的楔形文字
滚动的沙浪成想象中的海
仙人掌的尖刺
拧干每一滴路过的时间
松开的绳结,在野骆驼的皮肉间
勒出时间的走向
驼铃拖曳的阴影深处
埋在沙漠中走不出来的名字
排列组合,缝补地平线的缺口
杏仁般蜷缩的黑暗
在旧的肋骨上,裂开第一道闪电
●大漠胡杨
蜥蜴在仙人掌的尖刺里蜕皮
胡杨在沙暴后露出青铜日晷
似流放的船锚,生出锈红的根
裸露的根须解开盘扣
索要最后一口腥咸的水
我们听到
青铜与铁相互啃食的声音
驼铃在黄昏时捡拾落日
胡杨用倒影丈量年轮
蜥蜴在日晷上吐出分叉的刻度
青铜的骨骼划不开天空的静脉
沙丘背面,坍缩的时间里
仙人掌的掌纹现出干涸的银河
骆驼刺将水囊包裹成陶俑
沙粒在驼峰里抄写经文
胡杨的断臂接住光的碎屑
在青铜的锈色里
计数根须里凝固的雷声
风蚀蘑菇收容最后的暮色
我们在灰烬里翻找遗失的月亮
跪着收集那些发光的遗骨
风把我们的影子吹成一片片磷火
每一次等待
都是一场粉身碎骨的疼痛
而沙漠的夜晚,正持续暗燃
【作者简介】
袁琴,笔名:闲云野鹤。新疆乌鲁木齐市作协会员。简书作者。作品散见《现代教育报》,《纽约华文报》,《辽河》,《速读》、《天涯诗刊 》、《烈焰诗刊》、《廊坊文学》、《商洛文化》、《中华女诗人》等报刊杂志,以及中国诗歌网,新疆兵团网,文润天山等官方文学网站。《佛说,那是彼岸花》,《秋祭 》,荣获中华国学优秀文艺作品写作组一等奖。
